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68篇
  1169篇
综合类   680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原因述评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导致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因子很多,主要有气候、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等。在气候因素中以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为主,短期内气候的变化不会成为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与草地退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野生动物因素中主要以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的影响为主,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其种群数量的高低,同时大型野生草食动物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人类活动因素中主要以家畜过度放牧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家畜放牧强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草地的退化程度;草地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导致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最主要的因子是过度放牧和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种群爆发。针对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2.
AI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icrost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 of locus D17S396 on chromosome 17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which may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mechanism of nm23H1 gene and tumor metastasis.METHODS: Techniques such as DNA extraction from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PCR-SSCP,ordinary silver stain were used to study MSI and LOH of locus D17S396.Envi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Leica-Qwin computer imag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RESULTS: ① The frequency of heredity instability of HCCs was 35.42%.The frequency of LOH in the cases with lymph node or distant organs metastasis or not and with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or embolus of portal vein or no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it was higher in stage TNM Ⅲ than that in stageⅠ and Ⅱ.Moreover,it was higher in high tendency to invasion or metastasis cases than that in the low tendency cases (P<0.01).②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 was 56.25%.I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Edmondson grade,TNM stage and in lymph node or distant organ metastasis cases (P<0.01).The cases with high tendency of invasion or metastasis exhibited lower nm23H1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low tendency cases (P<0.01).③ The positive rate of nm23H1 protein in LOH positiv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LOH negative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MSI and LOH of nm23H1 gene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HCC independently in different pathways.LOH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which endows it with high aggressive and poor prognosis.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nm23H1 protein expression effectively restrains the tendency to invasion or metastasis of HCCs and improves prognosis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43.
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退耕还林(草)工程效应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生态类型区划原则,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然后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从生态、社会经济2个层次中选取对黄土高原影响较大的28个指标因子,建立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每个生态类型区的特征和自然状况,确定不同生态区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4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初、中期阶段,α-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较明显,在恢复的中期β-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强烈,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表现出在沙棘人工林恢复的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二者基本上是同步的.对土壤肥力与沙棘人工林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全氮与木本植物种数、植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全磷与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土壤全钾和p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资产与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晶  任志远 《干旱区研究》2007,24(3):369-374
在GIS支持下,通过测定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生产和生态调节的物质量及生态资产价值.结果表明:①通过计算,陕北黄土高原每年的生态资产总价值为7.00×1010元,其中释放氧气的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29.51%;土壤保持价值最小,占总价值的1.5%.而就植被类型而言,果树的生态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3.89%;最小是沼泽,占总价值的0.4%.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学的结合,对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资产进行定量测量,并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资产价值空间分布图.③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程度为0.45,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负荷超载,要狠抓生态建设.④针对陕北黄土高原环境现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6.
对晋西黄土丘陵边缘土石山区不同海拔高度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以及各群落间β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总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乔木种在海拔较高地段丰富度较大,灌木种则是在海拔较低地段丰富度较大.群落相异性指数Cody指数和Whittaker 指数多以相邻海拔群落间的指数值最小,群落间海拔差异越大指数值越大.而群落相似性指数Jaccard和Sorenson指数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群落间海拔差距的增大,指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群落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值最大.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48.
河沟流域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现场实地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并结合双环入渗测定以及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观测等手段 ,对河沟流域各类型下垫面水分入渗规律及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 ,并对各入渗模型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 :考斯加可夫 (Kostiakov)公式以及霍顿 (Horton)公式较符合河沟流域的实际入渗情况  相似文献   
49.
阐述了开发利用川西高原红景天资源的意义和开发利用现状 ,分析了开发应用前景 ,提出了产业化开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