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9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林业   1040篇
农学   361篇
基础科学   193篇
  1566篇
综合类   4033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46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765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山西省乡土树种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普查和典型抽样调查,对山西省现有的乡土树种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乡土树种共有67科155属626种(含变种、亚种等);共有15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其中Ⅰ级保护植物2种,Ⅱ级6种,Ⅲ级7种;乡土树种具有水土保持、绿化观赏、荒山造林、防风固沙、药用蜜源等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土树种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2.
靖远县近 60年来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全面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靖远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该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利用靖远县近6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突变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靖远县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7℃/10 a,存在9年和4年的显著周期,在1994年出现了增温的突变。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25.5℃·d和34.3℃·d。(2)靖远县年降水量呈弱的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5.3 mm/10 a,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易发。降水变化存在7.6年和3年的显著周期。(3)靖远县年总日照时数为2706.4 h,夏作物生长期(4—7月)总日照时数为1010 h左右,秋作物生长期(5—9月)总日照时数为1233.6 h左右。年总日照时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减少—增多"的转型。年总日照时数变化存在4.5年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83.
水稻发育期信息对水稻长势监测、田间管理、品质及产量估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一种高效、实用性强、适合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特点的水稻发育期识别及监测方法,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250 m分辨率数据,利用水稻生长发育期的EVI变化特征,对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识别,并把遥感识别结果与地面观测站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稻关键发育期遥感识别的准确率在80%以上,其中抽穗期的准确率最高,分蘖期的准确率最低,发育期遥感识别的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相比,各发育期均有提前和延后的判识点。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长势遥感监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84.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资源对应的生物土地类型的供需矛盾,度量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而生态协调度可选取多个代表性因素综合评估区域发展协调状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湖南省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论应该会更准确。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并对湖南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0713hm^2/cap,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7337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1.3376hm^2/cap。因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人均生态标准值1.80hm^2/cap,可认为研究区的发展状况属于地方非可持续性一全球非可持续性类型。又由生态协调度评价值Sp=49∈[30,50),生态协调系数DS=1.2765〈√2,说明该区生态一经济系统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最后笔者分析了这种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几点具体对策,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85.
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甘肃省徽县铅锌污染农业区土壤中纤毛虫冬季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在5 个样点中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75 种(包括9个未定名种和3个国内新记录种),隶属于3纲、11目、30科、41属;对照1 、对照2 、厂区、县城和牟坝各样点的土壤中分别有纤毛虫42 、39、17、16和28 种;对照样点与受污染较重的厂区、县城和牟坝土壤中纤毛虫群落相似性系数为极不相似(q=0.14、0.22、0.27之间);各样点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76、4.28、2.15、2.05和3.28;各样点的铅含量分别为211、182、490、427和434 mg·kg^-1,锌含量分别为48.4、46.8、1 194、166和392 mg·kg^-1。结果表明,铅锌污染对农业土壤纤毛虫群落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86.
以海南省琼海市某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行新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示范工程,结合入户调查村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了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并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以实际居住人口计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约为0.227 kg.capita^-1d^-1;其物理组分以易腐垃圾为主,占总量的40.4%±6.3%;惰性垃圾占总量的30.8%±6.2%;有毒有害生活垃圾量极少,占总量的0.1%。示范运行结果表明,以混合收集,人工分拣,可堆肥垃圾就地堆肥、惰性垃圾集中处置为特征的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减量率达到50%左右,无害化率达到100%,堆肥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具有技术可行性。示范工程的运行成本为304.5元.t^-1,其中,收集239元.t^-1,分拣和堆肥65.5元.t^-1。按户籍人口计,年人均18.7元,仅为村民年纯收入的0.4%;示范工程运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欢迎,村民对垃圾收集处理付费支付意愿高达95%,表明实行村民付费解决长期运行费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7.
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现状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线交界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9月份的ETM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在GPS野外定点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实测样方内植被盖度及遥感信息与GIS空间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合成了该区水土流失现状专题图.在此基础上对榆林北部6县(区)的各类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做了全面清查,并分析了该地的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及区域分布的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988.
基于ArcEngine的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实现土壤资源的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为例,采用Geodatabase模型和Access数据库分别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结合ADO.NET技术,基于ArcEngine 9.2组件在VS 2005.NET环境框架中设计和构建了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图层管理、数据管理、输出管理、空间分析、专题评价等功能模块,对陕西省土壤信息化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89.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给退耕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陕北地区的志丹县和子洲县进行了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退耕对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农、林、牧产值及构成比,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从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年度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做社会效益对比分析,对两县退耕还林成果的保持与区域发展提出建议,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0.
何凡  陈宗伟  王金娟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6):167-171,181
为深入了解路基边坡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位于鄂西南的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至利川段公路路基边坡作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进行土壤侵蚀观测,对路基边坡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影响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是降雨过程,总体上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量产生的影响较为接近;在坡度较缓的坡面,降雨量的影响大于降雨强度,而在坡度较陡的坡面,降雨强度的影响大于降雨量;在以时间为变化序列的因素中,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降雨>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量与坡长、坡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坡长相比,土壤侵蚀量对坡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