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2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768篇
林业   575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466篇
  2382篇
综合类   2508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1038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98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月降水距平为指标,根据黄河流域典型台站40年的降水资料,对黄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82.
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著名的“聚宝盆”,以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多种非金属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水土资源开发潜力亦较大。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的资源优势,论述了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指出了资源开发同盆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量、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结合盆地水土资源匹配情况与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实现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并指出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为盆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护水资源,不仅需要了解人为引起的水质污染状况,而且需要研究河流水体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所形成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本文对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5.
新疆塔里木河变迁与水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6.
徐文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70-13471,13489
北洛河流域自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实践证明植被恢复不是简单的种树种草,必须要根据生态学原则合理种植,既要有技术支撑,还必须考虑到退耕后农民的生存问题,也就是粮食与能源的问题,并要保证农民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最后指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靠国家政策的支撑。  相似文献   
87.
郑海霞  张陆彪  张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11-12115
从影响程度、积极性、参与性、权力4个方面,对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核心利益相关者多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突出,却无决策和管理权,政府部门具有最大的决策权,在目前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流域管理联席协会,促进利益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多层反馈互动渠道的畅通,明晰上下游水权和生态补偿的责任义务关系,构建可操作的管理规则和立法、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扶植和培育流域的生态补偿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
Abstract –  We studied the migratory behaviour of armado, Pterodoras granulosus , in the Paraná River Basin of Brazil, Paraguay and Argentina, during 1997–2005. This species invaded the Upper Paraná River after upstream dispersal was facilitated when Itaipu Reservoir inundated a natural barrier. Fish were tagged ( N  = 8051) in the mainstems of the Yacyreta and Itaipu reservoirs, bays of major tributaries, the Paraná River floodplain above Itaipu Reservoir, and below dams. In all, 420 fish were recaptured of which 61% moved away from the release area. Fish moved a maximum of 215 km (mean 42), and at a maximum rate of 9.4 km·day−1 (mean 0.6). Of the 256 armados that moved away from the release site, 145 moved upstream towards unimpounded stretches of the Paraná River and 111 moved downstream into the reservoir and bays of its tributaries (maximum 150 km). Based on the observed migratory movements, we suspect that most of the reproductive output originates in tributaries to the reservoirs. The ability of this species to expand its range presents a conundrum by pitting fishery management interests against conservation needs. Maintenance of the important armado fisheries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the species to migrate freely to use spawning and nursery areas in reservoir tributaries and floodplains. However, its ability to migrate long distances can allow this non-native species the opportunity to invade most of the Upper Paraná River.  相似文献   
89.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产量及其组分的长期预测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及衣分等资料为原始数据,应用谐波分析技术建立模型进行了拟合及预测研究。经拟合及精度检验,拟合指数均在0.90以上,历史符合率达100%,模型为一级精度。可预测第20轮区试参试品种的皮棉产量为1209kg·hm  相似文献   
90.
近43年黄河上游来水来沙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黄河头道拐站实测水沙序列(1960-2002年)资料,对水沙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和趋势识别的小波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上游来水来沙量汛期所占比例减少,而非汛期所占比例增加;在年际变化上,水沙量逐年减少;同时,水沙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变化;②黄河上游水沙序列具有相同的多时间尺度(准周期)变化,但同一尺度下,水沙所处的丰枯变化并不一致;③年水沙序列趋势变化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者存在明显减少趋势;但在非汛期,两者的趋势变化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