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9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81.
马莲河流域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莲河流域项目区内的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方式和利用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利用率分别为689%和198%,尚有大面积的闲散地和梯田埂坎有待于开发利用。闲散地的利用应先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因地制宜,垦复为农田、林地、果园、菜园及牧草地。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以地埂黄花、地埂经济树(杏、枣、花椒等)、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地埂灌木(红柳、紫穗槐等)、地埂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禾草)为主要利用方式,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经济植物种类,尤其发展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模式,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2.
梯田地形具有独特的平面和剖面形态特征,而现有梯田地形分类无法准确反映梯田地形的平面形态特征,导致其难以满足未来构建梯田地形数值模拟模型的需求.以黄土高原旱梯田地形为切入点,对梯田地形的总体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特征及几何量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梯田平面形态特征的梯田地形分类,并在结合现有梯田地形分类的基础上,构建出梯田地形综合数字分类.与传统梯田地形分类相比,该分类综合考虑梯田的总体特征和平面及剖面形态,能更好地反映梯田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几何量测特征.研究结果为未来构建梯田地形数值模拟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探讨利用DEM实现梯田地形的有效数字表达与分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3.
乔冰洁  杨勤科    王春梅    庞国伟    黎恩丹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184-193
[目的]探究人工地形(梯田)对地形指标的影响,分析修建梯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评价中梯田措施因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纸坊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通过模拟原始坡面数据和构建水平梯田数据,并对这些数据提取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单位汇水面积和地形湿度指数,分析了这些因子的变化情况,认识梯田对侵蚀地形的影响。[结果](1)梯田的修建使得坡度减缓、坡长截断、LS因子变小,随着梯田面积占比的增加,坡度、坡长、LS因子均呈减小趋势;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大致沿等高线呈条带状分布,非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从分水线向下逐渐增加,到沟底又逐渐变缓。(2)梯田的修建使得单位汇水面积减小、地形湿度指数变大;单位汇水面积的空间格局与坡长比较类似,较高部位单位汇水面积较小、低洼部位较大;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有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非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单位汇水面积类似。(3)微观尺度上,坡长、LS因子、单位汇水面积以及地形湿度指数均沿田面坡降方向呈增加趋势,在修建梯田或维护梯田时,应尽量保持田面水平或有微小反坡。(4)根据梯田对LS因子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84.
为探明喀斯特坡地改为梯田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以典型喀斯特坡地橘园和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0—7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1年 (376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梯田橘园平均土壤含水量(32.64%)与坡地橘园(33.05%)差异很小,梯田橘园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43.35%)显著高于坡地橘园(34.24%),两者土壤水分均呈现旱季变化相对平缓、雨季波动较为剧烈的变化规律,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下层有明显差异,而坡地橘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2)不同雨量的降雨事件中,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总体增长幅度较坡地橘园大;停雨后24 h内,梯田橘园表层土壤含水量的衰退速度较坡地橘园慢,但停雨后1周内,梯田橘园各土层含水量衰退速度总体较坡地橘园快。(3)梯田橘园与坡地橘园的平均相对可利用水分分别为0.37与0.38,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梯田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的保水效果相对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价喀斯特地区坡改梯措施的保水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5.
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阳梯田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水源涵养林的存在对于梯田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得到元阳梯田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对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4种主要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林下的植物物种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多样性规律进行了标准样地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155种,隶属66科,其中,山茶科、禾本科、蓼科植物占有绝对优势,不同植被类型森林群落的优势种不同;物种丰富度大小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物种多样性特征表现为,乔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杂木林>人工水冬瓜林;灌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无灌木层分布;草本层: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植被分布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存在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186.
元阳梯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抗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云南省元阳县梯田核心区土壤的侵蚀特性和保水机制,采用原状土冲刷槽法和实地放水冲刷试验法,结合有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和坡耕地的物理性质等,对元阳梯田核心区上述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抗冲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抗冲性由强到弱表现为荒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坡耕地;含沙量随着坡度(15°、30°和45°)和冲刷流量(1.5、2.5和3.0 L/min)的增加而增加,坡耕地具有较弱的抗冲性;土壤中的须根能够增强土壤的抗冲能力,特别是直径<1.0 mm的须根具有较强的固结性;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越多土壤的抗冲性也就越好,荒草地和灌木林地表层土壤直径>3 mm的土粒,其结构水稳度为93.33%。  相似文献   
187.
广西龙脊梯田区森林类型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力特性的变化特征,为区域生态景观建设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脊梯田区不同森林类型(竹林、杉木林、混交林)和梯田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土层(10,20,40,60 cm)土壤物理特性,分析土壤水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龙脊梯田土壤质地主要为粉砂质壤土;各层次土壤黏粒含量差异显著,而粉粒和砂粒含量差异不显著; ②杉木林和混交林各层次土壤容重差异性不显著,竹林与梯田下层土壤容重均显著大于上层;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总体呈现:混交林>杉木林>竹林>梯田; ③竹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强,杉木林和混交林次之,梯田最弱; ④相同土壤吸力下,混交林和杉木林土壤体积含水率大小相当,土壤持水能力均大于竹林和梯田。土壤容重、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是土壤渗透性和持水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参数θs与土壤容重、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α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竹林土壤渗透性能最强,而土壤持水能力较弱,杉木林、混交林均具有较强的土壤持水能力,能发挥很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88.
王小禹  林叶彬  杨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25-12427,12498
针对哈泥河高山泥炭沼泽湿地退化问题,在分析哈泥河湿地的区域环境背景与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提出对哈泥河高山泥炭沼泽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相关策略。研究发现,哈泥河湿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加剧,生态和水文功能下降。干扰主要来自以下方面:盲目开发利用湿地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动植物等生物资源、泥炭和泥炭藓丘采挖严重、环境污染对生态和水质影响严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湿地恢复、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9.
针对以增暖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变化导致气候变率增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发生更为频繁,造成人口、农业经济生产、基础设施风险扩大的现实,以2013年造成延安多地严重受灾极端降雨特性及其对梯田侵蚀影响严重为例,基于延安站多年逐日降雨资料和梯田侵蚀实地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极端降雨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对梯田侵蚀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延安2013年降雨总量达到959mm,比1951—2012多年平均降雨量高出448.8mm,其中7—9月降雨量达到761mm,占全年降雨量的79.4%,最大月降雨7月为568mm,达到万年一遇标准;(2)延安2013年极端降雨侵蚀性降雨和暴雨次数多,暴雨总量大,同时降雨出现短历时中强度、中历时高强度、长历时强侵蚀弱输沙的新变化;(3)延安2013年极端降雨下连片梯田侵蚀剧烈,侵蚀模数和相对高差与汇水面积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梯田中下部侵蚀严重,最大土壤侵蚀模数达到54 049.50t/km2,该研究可为水土保持农业梯田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将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有效应对该类极端降雨采取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及适应性调控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0.
分析龙脊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规律,为龙脊梯田森林水源涵养、稻田耕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龙脊梯田竹林、杉木林、混交林和稻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颗粒粒径和基本物理性质,计算土壤粒径分形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林粘粒含量最高,竹林砂粒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2~200μm,约占79.4%。多重分形维数中容量维D(0)、信息维D(1)、关联维D(2)值依次为杉木林>混交林>稻田>竹林,信息维/容量维D(1)/D(0)和单重分形维数D值依次为杉木林>竹林>稻田>混交林,奇异谱函数的谱宽△α和对称度△f均为混交林最大、稻田最小。D和△f分别与土壤粘粒和砂粒含量相关性最密切(P<0.01),D(0)和D(1)/D(0)与土壤粉粒含量相关性最密切(P<0.05)。土地利用方式可通过影响土壤机械组成来改变分形参数的大小,杉木林的土壤D、D(0)、D(1)、D(2)、D(1)/D(0)值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