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7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303篇
  1147篇
综合类   1089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542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9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时空分异规律,为协同人类活动及生态安全提供空间治理依据。[方法]基于遥感信息识别和GIS空间分析平台,应用扩张强度、转移矩阵及时空统计、空间自组织分析等方法,从多维时空尺度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结构变化规律。[结果](1)漓江流域以林地、耕地为主体景观,合占景观面积的比例超过90%,2000—2020年其面积变率小于0.37%,扩张强度小于年均3.59%,表明流域具有高质量的景观生态资源和建成国际旅游中心的生态资本,景观结构稳定,水生态良好;(2)建设用地增长最快,扩张显著,2000—2020年其面积增长了163.41%,其中临桂新区年均扩张37.79%,城镇化是流域景观类型及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3)流域景观类型多样性丰富、分布均衡,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城镇及旅游中心形成高值中心,山地区则为低值连片;连通性或延展性较好,山区为高值中心,城镇为低值中心,人类活动对草地形态及城镇周边(中值区)的扰动较显著。[结论]流域景观指数结构受相似的发生环境和分异因素影响而具有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城镇扩张及旅游活动是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分异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2.
林菲  池泽龙  杨伟  刘庚  马小红  常博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2):322-329,353
[目的]分析1980—2020年汾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为该流域生态环境的科学调控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汾河流域1980—2020年5期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估算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 1980—2020汾河流域土地利用中耕地、林地和草地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土地利用整体变化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2000—2020年土地变化明显高于1980—2000年。1980—2020年汾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减少,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上游高,中下游低的趋势。从不同功能价值来看,调节和支持服务减少最多。不同土地利用程度与ESVI双变量LISA聚集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负相关性,主要以汾河上游的低土地利用程度与高ESVI聚集分布为主。[结论] 1980—2020年汾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影响。可以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向高生态服务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2000—2020年漓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格局及变化规律,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空间治理方法。[方法] 基于遥感信息挖掘和地理信息分析平台,用价值核算及其动态度、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生态服务价值,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ESV时空格局,用地理探测方法诊断ESV分异的主导因素及驱动机制。[结果] ①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异质性显著;林地、耕地面积最大,但变化平稳,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②漓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约合3.75×107元,其中林地、草地的ESV值最高,占总价值的52.44%。其变化呈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少的趋势,其中原材料生产、水土保持价值增强显著,而食物供给、水源涵养价值降低明显。③ESV总体上呈中游低值与上、下游高值的分异格局,表现为正向的空间集聚特征。[结论] 城镇扩张是漓江流域ESV时空分异及其动态变化的核心驱动,人类活动对ESV的扰动趋向增强。  相似文献   
104.
2012~2013年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云斑鮰的采样观察,运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方法测定分析;发现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的云斑鮰为外来无意间流入的物种之一,其中多浪水库云斑鮰和其他水域的云斑鮰外形特征无异同,异速生长,机体偏瘦,雌雄比为1:1.26,雌雄生长性状不同,体长与体重雌雄个体差异明显.云斑鮰适应性强,可能会制约塔里木河流域渔业资源平衡.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对于长江、淮河等重要干支流河道非法采砂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行洪安全及流域生态环境。该文以桐城市大沙河为例,分析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的成因及危害,并初步探究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贵州省境内人工干扰较少的都柳江为研究对象,对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中底质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都柳江不同河段底质中酶活性的的总体变化趋势为:过氧化氢酶活性沙(砾)滩〉急流〉深潭,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都是深潭〉急流〉沙(砾)滩,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深潭和急流中的最大值都在下游,沙(砾)滩的最大值在中游,磷酸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在上游,而脱氢酶活性在深潭和急流的最大值都在中游,在沙(砾)滩中的最大值在下游。(2)都柳江的河道形态结构因子与深潭中底质酶活性有一定关系,而与急流和沙(砾)滩中底质酶活性的关系不明显。(3)急流和深潭中的氮素水平与底质中的酶活性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与脲酶活性的关系尤为突出;磷素水平与底质中酶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电导率和COD与底质酶活性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溶解氧与急流中的过氧化氢酶有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河道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周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19-7121
介绍了生态驳岸的类型、特点和功能,分析了生态驳岸设计的要点、植物配置以及亲水空间的构建等,最后以阜阳市中青河、西青河和泉河风景为例研究了如何将生态驳岸形式运用于城市河道的景观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8.
陈宗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32-3634
以青海省湟水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河流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CIA风化程度指数,通过与大陆壳表层、黄土相关元素的对比,分析了湟水河流域地表化学风化程度.结果表明,湟水河沉积物富Ca、m,而K在全流域含量变化小,与大陆壳表层含量基本一致,表明湟水河流域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低,处于饱和硅铝阶段早期(即脱Ca、Na阶段),地表的物理风化强于化学风化;CIA值大致反映了化学风化的程度,在中游段CIA低,上游和下游段CIA较高,具有相对稍强的化学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9.
韩潮  余玉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04-8305,8313
主要是对河南省河流普查成果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普查成果概述及山地河流特征分析.对河南省境内普查河流的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的关系、河流比降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河流数量等方面与以往的资料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之,该次河湖普查成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0.
李莉  刘红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39-7941
由于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潮白新河流域内黄庄洼等大片湿地已经消失,著名的七里海湿地面积也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作用逐渐减弱。从生态用水水量分配、再生水资源利用及洪水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了生态用水分析,提出了满足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用水的保障方案,为协调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进一步改善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