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2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林业   786篇
农学   510篇
基础科学   156篇
  513篇
综合类   3270篇
农作物   511篇
水产渔业   743篇
畜牧兽医   988篇
园艺   610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991.
为了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假定分泌蛋白基因SP10的在致病过程的作用,构建SP10基因敲除菌株,分析SP10敲除菌株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SP10基因敲除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和菌落形态等方面无明显变化,但SP10基因敲除菌株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在接种30 d后,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显微观察香蕉根系,结果显示,SP10基因敲除菌株可在根系维管束中定殖。上述结果表明,假定的分泌蛋白SP10参与调控尖孢镰刀菌对香蕉的致病性,但不参与该病原菌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尖孢镰刀菌分泌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乙烯对豆科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信号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乙烯调控了豆科植物的黄化苗的三重反应和光下幼苗的生长,能够促进叶片和花的衰老和脱落。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根部形成一种特异的固氮器官——根瘤。在结瘤过程中,由于豆科植物结瘤习性或遗传背景的不同,乙烯能够抑制或者促进根瘤的形成。乙烯与其它植物激素的互作也调控了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文章对乙烯信号途径调控豆科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和分析,并就未来关于豆科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肥力心土层及不同施磷量对大豆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心土层肥力和施磷量的增加,株高和叶绿素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不同肥力间无规律性变化,磷肥施用量120 kg·hm~(-2)的高肥力心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16.68 g·盆~(-1),中肥力心土施磷肥量180 kg·hm~(-2)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为107.60g·盆~(-1),低肥力施用磷肥24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03.76 g·盆~(-1),心土肥力水平与施肥量达到一定关系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肥力心土层大豆垂直根长差异显著,依次为高中低肥力处理,根干重、根瘤个数和根瘤干重均与不同肥力心土层和施肥量呈正相关;不同肥力心土大豆产量差异显著,高肥力心土施用120 kg·hm~(-2)磷肥大豆产量最高,达到318 g·盆~(-1);中等肥力施用180 kg·hm-2磷肥产量次之,为299.8g·盆~(-1);低等肥力施用240kg·hm~(-2)磷肥居第三,为283.5 g·盆~(-1);不同肥力心土施用适量肥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04是一株生防菌,本文采用De Wit模型研究了B04固体发酵的最佳基质配比,利用盆栽试验及田间实验研究B04固体发酵菌剂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04固体发酵基质的最佳配比是蚯蚓粪与麦麸质量比1∶1,在料水比1∶0.8、pH 7.2~7.5、28℃条件下,发酵周期7 d,菌体数量能达到5.3×10~(10)CFU·g~(-1)。盆栽试验证实,B04固体发酵菌剂能显著促进草莓生长,增加草莓植株生物量,并降低草莓发病率,生防效果达到64.35%。田间实验表明,B04固体发酵菌剂能明显改善草莓品质,提高草莓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增加糖酸比。  相似文献   
995.
微藻的大规模培养以及生产生物燃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使用的微藻藻株性能.为了从自然水域中筛选、分离能够异养生长并同步处理养猪废水和实现油脂积累的高油脂产率微藻,本研究采用平板划线、单胞分离和毛细管分离3种方法,对51个采样点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118株藻,71株能够进行异养生长,其中33株能够在猪场污水中生长,且17株藻生长良好.根据形态特征对分离得到的部分藻株初步鉴定为小球藻(Chlorella sp.)和栅藻(Scenedesmus sp.).比较这17株藻在猪场污水中的生长速率和油脂含量,藻株13-6、19-4、20-6和34-2的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147、0.162、0.177和0.154 d-1,较其他藻株生长更快;19-4、24-1和34-2的油脂含量分别为19.7%、22.9%和28.8%,高于其他藻株.从中选取生长快且油脂含量高的藻株19-4和34-2经18S rDNA鉴定为Chlorella sorokinlana和Chlorella sp.,分别命名为C.sorokinlana 19-4 (GenBank登录号:KU948990)和Chlorella sp.34-2 (GenBank登录号:KU948991).将微藻培养体系扩大至30 L反应器,利用稀释猪场污水培养C.sorokinlana 19-4和Chlorella sp.34-2,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达到0.153和0.149 d-1;油脂含量分别达到18.73%和29.27%;最大生物量浓度分别达到0.78和1.12 g/L.C.sorokinlana 19-4对废水培养基中总氮、总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别高达70.56%和90.98%,34-2则分别为60.24%和85.07%.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Chlorella sp.34-2主要含有Cl6∶0、C18∶2n6c及C18∶3n3,其脂肪酸组分含量符合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要求标准.结果说明这两株微藻在净化废水和生产生物柴油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猪场污水养殖微藻,既可以节约大量营养盐成本,促进微藻生物柴油产业的推进,又可以净化污水,促进水资源再利用,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996.
残膜对番茄苗期和开花坐果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膜污染已成为危害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不仅阻碍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而且影响作物生长。为探明残膜对不同生育期番茄生长的影响规律,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0 kg·hm-2、80 kg·hm-2、160 kg·hm-2、320 kg·hm-2、640 kg·hm-2和1 280 kg·hm-2共6种不同残膜量水平,研究残膜量对番茄苗期和开花坐果期的根系特征、地上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定量分析残膜对番茄养分积累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阻碍了番茄苗期和开花坐果期根系的生长,根体积、根长密度和根干质量密度均随残膜量增加而降低;随着残膜量增加,苗期和开花坐果期的株高和茎粗均呈减小趋势,且株高和茎粗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番茄养分积累的始盛期和高峰期随残膜量增加而提前,番茄追肥的最佳时期也应提前。在番茄苗期和开花坐果期,根系、茎秆、花和幼果的干物质量均随残膜量增加而减少,而叶片的干物质量呈递增趋势。残膜对番茄苗期根系、地上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阻碍作用高于开花坐果期。由此可见,残膜对番茄苗期的危害强于开花坐果期,且干物质积累的始盛期和高峰期均随残膜量增加而提前,加强番茄苗期水肥管理和提前水肥施加时间是减轻残膜危害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997.
1956—2010年辽西地区玉米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及辽西地区4市8站近50 a(1956—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插值、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EOF)和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生育时期气候适宜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过程中辽西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对玉米生长的适宜程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 a,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的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除开花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外,播种、出苗、成熟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辽西玉米全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播种、成熟期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分别表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由西向东南和东北、由东北向西南递增,而出苗期综合气候适宜度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和东北递减;全生育期的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和开花期的综合气候适宜度由北向南均呈现“低-高-低-高”的带状分布特征,播种、出苗和开花期限制因素分别为降水、日照和日照;3)EOF 分析发现,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距平百分率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南向东北微幅递减;在时间上,小波分析发现辽西玉米综合气候适宜距平百分率第1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存在14~30 a、8~14 a、3~7 a 的3类尺度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掌握红塔区园林绿地春、夏两季杂草的种类、种群结构及发生情况。[方法]分春、夏两季研究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园林绿地杂草发生危害规律。[结果]玉溪市红塔区园林绿地春季杂草有29种,分属17科,其中菊科9种,占31.03%;禾本科3种,占10.34%;伞形科、大戟科2科各2种,分别占6.90%;酢浆草科、苋科、唇形科、蔷薇科、鸭跖草科、车前科等13科各1种,均占3.45%。夏季杂草有38种,分属20科,其中菊科12种,占31.58%;禾本科3种,占7.89%;伞形科、蝶形花科、大戟科、酢浆草科、蓼科5科各2种,均占5.26%;藜科、仙茅科、莎草科、鸭跖草科、车前科、十字花科等13科各1种,均占2.63%。[结论]初步了解了红塔地区春、夏季杂草种类、分布、种群结构、危害程度及不同类型绿地的危害差异,为综合防除春、夏两季杂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8个无花果品种在阿图什引种栽培初期的物侯期及生长情况。[方法]以从山东省嘉祥县引进的8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在阿图什市克州北山戈壁产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大棚温室和露地栽培试验,比较了各无花果品种的物候期、生长量和产量等指标,观察各品种在阿图什市的表现。[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温室栽培的同种无花果品种均表现早萌动、早展叶、果实早成熟、晚落叶,年生长期明显短于露地栽培。大棚温室栽培条件下,8个无花果品种的株高、地径、新梢年生长量和单株产量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在大棚温室栽培的8个品种中丰产黄的株高最高,为1.56 m;地径最大的是丰产黄,为22.27 mm;新梢年生长量最大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m;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2.00 kg/株。露地栽培条件下株高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5 m;地径最大的是波姬红,为28.10mm;新梢年生长量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4 m;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kg/株。[结论]8个无花果品种均可在新疆阿图什正常生长及结实,其中布兰瑞克的丰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189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窜粉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1892S具有配合力高、可繁性好、异交率好、制种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具有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优点。该研究介绍了1892S的选育经过、育性表现、特征特性、系列品种示范推广情况,为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及系列组合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