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effect of methyl jasmonate in combination with ethanol on the formation of aroma constituents in berryfruit belonging to the Rosaceae was investigated. Postharvest treatments of raspberries, strawberries and blackberries were carried out. After evaluating the aromatic fractions of the berries, esters and terpene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compounds. There were different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berry species. In contrast to raspberries, which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p < 0.05) in the total amount of volatiles after treatment, a significant (p < 0.05) enhancement of total volatile compounds was observed in strawberries, while no significant effect was found in blackberries. Esters and terpene compounds responded similarly in strawberries and blackberries suggesting similarity in the biochemistry of their aroma synthesis. In contrast, raspberry volatile compounds showed a different pattern, reflecting different biosynthetic pathways for aroma formation in raspberry. The natural volatile compounds, methyl jasmonate and ethanol, seemed to have either promoting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enantiomers of chiral terpenes and ionones or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synthe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enantiomers.  相似文献   
52.
土壤动物在土壤有机质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炜华  李晓强  宋扬 《土壤》2016,48(2):211-218
作为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动物,在土壤元素循环转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动物是凋落物分解的"微型粉碎机",通过体内"特殊转换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本文从土壤动物对地表枯落物分解入手,分析了影响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因素,土壤动物通过刺激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一起,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促进土壤腐殖质的转化。旨在拓宽土壤动物生态功能,丰富土壤腐殖质形成机理学说,对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地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3.
内蒙古河套灌区碱化土壤的发生原因和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桑以琳 《土壤学报》1996,33(4):398-404
本文简述了内蒙古河套灌区自然概况,盐渍化演变过程和碱化土壤的改良现状。着重揭示灌区内碱化土壤的发生原因、类型、性质和特点。该地区碱化土壤发生原因:1.灌区内最严重的碱化土壤大部分因地下水含大量残余碳酸钠,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经强烈蒸发而成。主要特点是通体碱化度高,改良难度大。2.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钠离子,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土体中富集并进入土壤吸收性复合体而使土壤碱化。这部分碱化土壤一般表层碱化度较高,而  相似文献   
54.
生物质液压成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生物质液压成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及试验,通过木屑成型试验表明,最佳含水率范围应控制在0.15 ~0.18.在此基础上运用FEA分析软件ANSYS对成型过程中生物质的流变特性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整个成型过程中生物质位移和应变演变特性,得到生物质在材料致密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规律,为生物质的成型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5.
玉米种子抗压特性及裂纹生成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降低玉米种子脱粒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掌握玉米种子抗压特性及其裂纹生成规律,在LDS微机控制电子拉压试验机上,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进行了静态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大破裂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品种在相同含水率下,平放时最大破裂力最大,立放时最小,侧放时居中;同一放置方式时,不同品种玉米种子承载压力的能力不同;不同放置方式时,不同受压面生成裂纹的形状、部位和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5年生幼龄枣树叶幕形成全部过程的观察,初步掌握了在咸阳市渭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下,枣树叶幕形成受外界气温和枣股的发育营养状况影响,及不同年龄枣股上抽生冬吊及着叶特点,从而为幼龄枣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2种培养基系统对10个马铃薯不同品种无叶芽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②号培养基系统(MS 0.01mg/LNAA 2mg/LBA 5mg/LGA3)适合于供试材料中的大多数品种。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的品种是克新16号,愈伤率为98.74%;植株再生率最高的品种也是克新16号,再生率达90.32%。  相似文献   
58.
黄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37-12238,12352
准确理解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事件从而调控胰腺发育,对临床医学相关的糖尿病、肥胖、胰腺癌和疾病有着重要影响。1996年以前,胰腺发育和分化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是老鼠和与早期发育相关的鸡和爪蟾。斑马鱼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模型,通过参与功能基因组学、遗传学和体内全胚胎观察,斑马鱼已经大范围应用和基因功能的多维度定义在胰腺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中。主要介绍了模式动物斑马鱼早期胰腺发育和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59.
农田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含量及作物的生长状况,是土壤肥力和结构的重要指标。该文综合回顾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机制,团聚体胶结剂、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的重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60.
黄天福  刘鹏  袁辉  康安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73-9876
[目的]探讨2008年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方法]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冻雨、冰冻、道路结冰、地表0℃线范围的变化情况,对2008年1月13日~2月15日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简称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此次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并对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是在大气环流异常的背景下,各种尺度天气系统在贵州上空交汇造成了持续性降水发生的。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影响江南、华南,南支西风波动活跃,静止锋锋区强度大,并长时间维持;低空850 hPa切变线在广西与贵州、湖南交界处维持摆动,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贵州出现长时间的降水;逆温层深厚,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冻雨、冰冻天气造成长时间的道路封冻和电线结冰,灾情严重;地表温度0℃线长时间覆盖全省高寒山区,地面结冰难以融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长时间影响贵州。[结论]该研究为该类灾害天气的防灾减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