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用市场机制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面对农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用市场机制来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是关键之一。在成果的产生过程中,要加强市场意识,及时调整研究重点,完善考核和管理,科研人员要更新观念,同时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在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更是要把市场意识贯穿始终,开拓农村教育市场,重点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服务的专业化,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42.
王爱玲  陈淑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40-2242,2254
[目的]分析豫北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图、乡镇雨量站、卫星云图等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初步分析了2010年8月18~19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此次强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加大了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低层大气散度辐合中心正处于河南北部,垂直速度强上升区也在豫北地区,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产生、发展和位移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时段、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性。K指数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θse)低层大值区均在垂直方向上呈Ω分布,对强降水预报有指示意义。强降水中心与喇叭口地形相对应,地形雨特征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此类暴雨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张玉峰  丁治英  黄先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81-10983
[目的]分析2009年6月3日发生在黄淮流域的强飑线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1°×1°的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区域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结合使用FY-2C卫星云图和商丘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9年6月3日发生在黄淮流域的强飑线天气环流背景形势进行诊断分析,探讨此次飑线天气的成因。[结果]此次飑线天气是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加大的有利形势下,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出现中尺度辐合并产生上升气流作为对流触发机制,来自南方的水汽持续供给,飑线最终得以形成并发展;地面干线附近是雷暴和飑线的高发区。[结论]该研究为以后类似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葡萄组织培养一次成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组培的继代培养可采用先诱导芽生长,形成大量丛生芽,再更换培养基诱导根生长的二次成苗法,或采用同一培养基同时诱导单生芽和根生长,从而形成完整植株的一次成苗培养法。本研究从一次诱导成苗的研究目的出发,筛选出添加IAA0.2-0.5mg/L外源激素、大量元素减半的B5培养基,在继代培养中一次诱导芽和根的生长而成苗。一次成苗简单易行,幼苗健壮,成苗率高,月增殖4-5倍,移栽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45.
国外对杨树湿心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祖勃荪 《林业科学》2000,36(5):85-91
杨树是我国主要速生造林树种之一。杨树的利用对我国林业和林产工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湿心材是树木生长中的一种反常现象,在杨树中表现甚为突出,是杨树加工利用中的一大难题。国外对湿心材的研究于上世纪初即已开始,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本文扼要介绍国外研究的进展和一些重要观点,涉及湿心材的形成,湿心材中的细菌、气体和水分,湿心材的酸度、材色、力学强度、渗透性和湿心材对干燥、人造板生产和刨削等工艺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马铃薯不同品种茎段再生系统的筛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2种培养基系统对10个马铃薯不同品种无叶芽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②号培养基系统(MS+0.01mg/L NAA+2mg/L BA+5mg/L GA3)适合于供试材料中的大多数品种。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的品种是克新16号,愈伤率为98.74%;植株再生率最高的品种也是克新16号,再生率达90.32%。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尤其是鱿鱼产品中的甲醛含量超标问题尤为突出,关系到整个鱿鱼产业乃至全国水产加工产业的生存与发展,亟待解决。而鱿鱼及其加工制品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物质代谢,因此就鱿鱼及其加工制品中内源性甲醛的主要形成机制即氧化三甲胺酶催化途径和氧化三甲胺高温裂解途径,以及甲醛的控制即甲醛捕获剂、氧化三甲胺酶的抑制剂、加工工艺改进和产品包装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的现状提出了鱿鱼制品中内源性甲醛研究的新方向,即货架期内甲醛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8.
我国沙尘暴发生成因及其防御策略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路明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4):440-446
 沙尘暴主要是春季发生的危害我国及东亚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中的主要成分沙尘是直径d <10 0 μm的微细颗粒。这些颗粒主要来自于那些经过传统方法翻耕、土壤表面缺少覆盖物的农田或退化的草原。防御沙尘暴的主要措施是在裸露的农田上实行作物残茬覆盖 ,或种植作物实行绿色覆盖 ;在退化的草原上种植牧草 ;辅助于造林 ,建立防风屏障。推广免耕法是世界各国治理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丰宁县坝上作了春小麦免耕试验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我国防治沙尘暴的工作走上科学、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49.
酿酒酵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影响酿酒酵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原因,发现主要是稳定剂种类和酶浓度,在本实验系统中以17%稳定剂,1%蜗牛酶30℃作用60min为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50.
光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子,除了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外,还作为一种信号因子,在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种子萌发、根系生长、茎生长、叶片生长、开花、光合作用、抗病性等方面综述光质对作物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展望光质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方向和途径,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