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8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28篇
  1136篇
综合类   71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以陕西长武旱塬为例,分别对研究区农地和5个不同林龄(9、12、16、19 a和23 a)苹果园的土壤剖面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Craig-Gordon模型定量估算其土壤平均蒸发量,并基于“空间换时间”方法分析果园种植及生长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及9、12、16、19、23 a林龄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均随苹果树的种植及生长呈现先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年均蒸发量分别为129、104、89、119、128、136 mm;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13);苹果园种植的前中期(9~12 a)土壤蒸发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逐渐减小,而在中后期(12~23 a)深层土壤水被大量消耗造成的干旱胁迫使得果树叶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林下土壤蒸发量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宁夏南部山区雨水蓄积利用的必要性和利用水窖发展集雨的历程,利用窖水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方法。在宁夏南部缺水地区,必须要对降水分配实行人工调节,将有限的水资源蓄积起来,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采取非充分灌溉、滴灌与微喷灌、地面覆膜下补充灌等形式进行补充灌溉,更大限度地挖掘降水资源的生产潜力,实现干旱地区的增产增收。探索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雨水蓄积降水资源补充农业灌溉的新模式,变被动防旱为主动抗旱,增强干旱地区抗御干旱的能力。分析了水窖集水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利用水窖水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广辟财源,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  相似文献   
43.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4.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枣林露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和2013年叶片湿度传感器(LWS)、温湿度仪、热扩散式探针(TDP)、中子仪实测的露水强度、冠层温湿度、树干径流、土壤水分及气象站监测的气象因子,分析了枣林生育期内露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水资源输入、输出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枣林露水量随生育期变化呈现递增趋势,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露水总量分别为31.31、37.87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蒸腾量和蒸发量的6.87%、10.00%、17.65%和7.90%、15.00%、17.90%,露水量日平均值分别达0.44、0.47 mm。此外,露水量具有发生频率高、稳定性强、重度露水量(大于0.20 mm)比重大的特点。在枣树全生育期内,露水量作为水资源输入项会引起蒸腾量在果实膨大和成熟期显著降低(P0.05),但对蒸发量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露水是该区枣林重要水源,是水量平衡中不可缺少的输入项。  相似文献   
45.
渭北旱塬集雨工程类型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渭北旱塬干旱缺水,年降雨量虽然少,但地域相对宽广,降雨总量十分可观,具有发展集雨工程的条件。以乾陵乡西南村为例,分析了渭北旱塬集雨工程的类型和可行性,以及进一步发展集雨工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风速越大,黄土的沉积通量越大。因此研究距今15万年以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古相对风速的时空变化,为古风场的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空间变化上,古风速自西向东逐渐减小。在时间变化上,晚更新世以来各剖面所反映的风速有较大差异,冰期的古相对风速是间冰期的1.54-2.32倍(塔勒德剖面是1.55倍、盘子山剖面是1.75倍、延长剖面是1.54倍、库伦沟剖面是2.32倍),古相对风速的时空变迁反映了各区域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7.
<正>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km2,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风沙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面积为190.47万hm2,占榆林市总面积35.5%,其中流动沙地49.53万hm2,林地12.22万hm2,草场51.8万hm2,分别占沙区总面积8.4%和27.2%。近年来,榆林市退耕还林、防沙  相似文献   
48.
黄土高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而闻名于世,除地形、土壤、降水因素外,植被破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对森林,特别是对山区森林的砍伐及其大量的坡地耕作,破坏了原有坡地的相对稳定性,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超过50t/hm2·a。植被建设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土的重要举措。国家在黄土高原地区相继实施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科技支撑步伐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49.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1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地形自北向南南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脉、黄土丘陵四部分组成。因大青山横亘在该市中部,形成了前山地区比较温暖、雨量较多,后山地区寒冷多风的特殊气候。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50-450毫米,主要集中在每年7-9月份。  相似文献   
50.
结合小水窖工程特点,对新形势下小水窖工程建设及管理措施进行阐述,提出了一些简捷、可操作、群众易接受的建设方法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