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610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399篇
  1888篇
综合类   1838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327篇
畜牧兽医   361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44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981.
笔者从云南省植保植检站获悉,针对云南省红河流域及水果主产区果树实蝇大面积发生,对石榴、柑桔、桃、枇杷等水果造成严重为害的情况,该站近日发出《加强果树实蝇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州(市)植保植检站提高认识、加强监测、科学指导、综合防控,确保全省高原特色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了解,果树实蝇为害250多种水果蔬菜,造成大量的虫果、烂果、落果,严重影响果蔬品质。果树实蝇繁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82.
人为活动可达性对土壤肥力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流域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0个土壤肥力质量因子,基于“3S”技术并结合野外调查,对10个土壤肥力质量因子进行叠加,生成土壤肥力质量等级图;根据相对高度、DEM生成的坡度、SPOT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图、距居民点和交通用地的远近,创建人为活动可达性综合评价指数,整个研究区可达性由最难到达至最易到达可分为5级.结果表明:1)人为活动可达性从“中等”到“困难”到“很困难”,土壤肥力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达性难度逐渐增大导致开发利用难度增大,人为活动的干扰程度相对减少;2)在人为活动可达性“容易”和“很容易”2个级别,分布着所有的“很好”和大部分“好”2个土壤肥力质量级别,并与流域下游的耕地地类对应,同时“容易”和“很容易”2个级别所在区域自然条件较好,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导致部分区域土壤肥力质量级别较低;3)人为活动可达性是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4)今后相关研究应加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中人为活动的定量表达,从而深入解 释南方红壤侵蚀区人为活动与土壤肥力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83.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光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新疆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通过土壤样品化学分析及其光谱反射率的测量,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特征以及土壤反射光谱曲线与土壤盐渍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表征土壤盐渍化特征的因子与其高光谱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的平均值大于8.0,属于弱碱性土壤;土壤盐分含量呈T型分布;盐渍化土壤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在形态上相似,变化平缓;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盐渍化土壤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形状基本上由五个折线段和四个吸收带组成。  相似文献   
984.
石羊河流域冬季冻土深度变化趋势及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61~2007年石羊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当地气象站的冬季最大冻土深度、气温、地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蒸发、积雪资料,分析了近47 a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进而采用相关系数法进一步探讨了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分布与本地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和海拔高度密切相关。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梯度呈南—北走向,最大值出现在南部古浪,最小值出现在北部民勤。时间变化上,近47 a,石羊河流域以及流域上、中游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呈下降趋势,而下游民勤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则呈上升趋势,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在不同时段内存在明显的6~7 a和9~10 a的周期反映,除下游民勤外在20世纪90年代都发生了突变。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影响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气象因子是主要是热力因子,热力因子中关联最强的是极端最低地温和气温;水分因子中蒸发和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关联最明显。  相似文献   
985.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比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2000—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引起的面源污染负荷,并从面源污染TN和TP负荷量、负荷强度和不同来源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面源污染影响及其差异。2000—2006年,长江上游流域耕地面积减少约1.10×104km2,林地面积增加约1.10×104km2,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很小,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效果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造成的TN和TP负荷量2000年分别为114.14×104t和3.39×104t,2006年分别为111.21×104t和3.31×104t。四川省西北部雅砻江中游流域、大渡河上游流域、岷江上游流域和贵州省北部乌江中游流域,2000—2006年面源TN和TP负荷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对巢湖流域9个县市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巢湖流域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三水分离处理、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和一体化设备集中处理等4种模式。其中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模式能减轻黑水管网布设的费用,在规划良好的村庄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污水处理模式;三水分离模式主要是就地处理冲厕黑水,该模式投资比较省,无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可在经济水平落后且远离河流等公共水域的村庄应用;集中处理模式和一体化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具有污水处理可控的优点,但需要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投资费用高昂,在经济发达且良好规划的新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7.
2008年6月、8月、12月和2009年3月,在江苏句容水库农业流域采集农田原状土壤样品,使用乙炔抑制实验室培养法测定土壤的反硝化速率,同时测定土壤的含水率、铵态氮(NH2-N)和硝态氮(NO_3-N)的含量,研究农田土壤反硝化速率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对流域氮损失的贡献。结果显示,旱地土壤反硝化速率范围在0.13-51.96kgN·hm^-2a^-1之间,水田土壤的反硝化速率范围在3.16-12.29kgN·hm^-2a^-1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速率与土壤硝态氮(NO_3-N)浓度、铵态氮(NH2-N)浓度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在12月和3月,反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率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他月份无显著相关关系。流域内农田土壤反硝化损失的总氮量为31.93tN·a^-1低于流域施氮总量的3.19%,可见,反硝化作用不是该流域氮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88.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充分发挥防治面源污染的作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在水土保持项目中引入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十分必要。基于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提出了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防治思路、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和组织管理对策,介绍了近年来陕西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989.
以2009年寨底地下河流域WorldView-1遥感影像、SPOT5卫星影像、1∶1万数字化地形图和寨底行政区划图为基础资料,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度、坡度和高程作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价指标,对寨底地下河流域水土流失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寨底地下河流域中风险和较高风险水土流失面积分布较广,中风险水土流失面积10.3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1.46%;较高风险20.89 km2,占63.50%。此研究结果为该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0.
以京津水源区的西北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境经济学原理选取土地损失、土壤肥力损失、泥沙淤积损失、富营养化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估算出该流域每年流失土壤3.37万t,损失耕地8.64 hm2,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6.67万元,其中N、P、K养分损失20.72万元,占土壤侵蚀总损失量的36.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