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8篇
  233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是目前埋藏最深的气藏,埋深超过6000m。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礁体规模小、分布散,纵向发育多期,平面组合方式不一,储层薄、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为实现水平井水平段长穿优质储层,提高开发效率,开展了生物礁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利用古地貌恢复和地震反射特征技术,结合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刻画了生物礁及其内幕期次;运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结果表明,元坝生物礁沿台缘呈条带展布,不同礁带内部礁体发育单期或多期礁;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礁盖部位,预测结果与钻井揭示结果符合度较高,为元坝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和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2.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4113个自然村,总人口38.2万。县域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貌特征为“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5年底,全县有4个乡不通干线公路、231个行政村不通四级路、1893个20户以上自然村不通硬化路,134个行政村不通班车,加之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07年、2010年两次特大洪灾,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道路交通设施遭受毁灭性重创,交通落后成为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是河南省交通脱贫建设任务最重、建设难度最大的县。  相似文献   
103.
贵州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MOD16蒸散发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究贵州省喀斯特山区蒸散发时空演变特征,对该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6产品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了贵州省2000—2014年地表蒸散发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并探讨了不同地貌类型蒸散发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蒸散发量年际变化总体趋势不明显,蒸散发年均值为854.95 mm/a,多年平均蒸散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居中的三级阶梯分布格局;(2)不同地貌类型蒸散发量的月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最高、最低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各地貌逐年各月蒸散发均值与整体差异明显;(3)从地貌类型看,多年均值蒸散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峰丛洼地、非喀斯特地貌、岩溶槽谷、岩溶高原、岩溶断陷盆地、岩溶峡谷;(4)未来蒸散发年际变化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西部减少、中部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基于DEM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微观尺度上的地貌分类指标,为甘肃省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农业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甘肃省DEM数据,通过窗口递增分析、均值变点分析、叠加分析、水系盒维数检验等方法,得到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试验的最佳分析窗口以及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结果。[结果](1)利用均值变点分析得到甘肃省DEM分类试验的最佳分析窗口为29×29。(2)根据分类指标体系,结合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地形位置指数(TPI)因子将甘肃省地貌形态分为13类。[结论]提取研究区内5个小流域对得到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结果进行了检验,分类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构建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的分类指标体系实现了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试验。  相似文献   
105.
区域地貌形态对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都有控制和制约影响,地貌形态和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水灾害、泥石流等都有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在我国大尺度的地貌形态及其与其它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达到一定深度和宽度,但是以县域为单位对地貌特征及其整体环境要素之间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细化研究并不多见。该文以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以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该区域的地貌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对地貌形态和该区域多发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正负地形是黄土高原地貌形态表达的重要参数,也是现代沟谷侵蚀和发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流域形态发育的定量化描述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典型自然流域为基本单元,在沟谷发育明显的陕北-晋西-陇东地区选择86个样区,利用1:10000比例尺5m高分辨率DEM数据,提取样区内多视角刻画地貌形态的正负地形因子指标,并进行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与地理建模的方法,重点探讨正负地形因子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实现基于多因子的量化模型的构建,以揭示地形因子信息与流域沟谷发育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蚕食度(Y)与沟壑密度(X_1)、平均坡度差(X_2)及破碎度(X_3)能较好地刻画流域地貌发育形态,并存在着线性函数关系:Y=0.069*X_1-0.01*X_2+0.009*X_3+0.239,拟合度达0.868。该模拟方法在黄土地貌形态发育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是数字地形模拟与信息挖掘的一次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07.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就《地质与地貌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查考核等诸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该课程的教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段诚中 《猪业科学》2008,25(2):82-83
1 概况 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西藏高原,是充满神奇、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蓝天白云,一座连一座终年积雪的山峰直冲云霄;山下有广阔的草原;横断山脉及山谷间奔腾怒吼的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等构成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地貌,拥有世界第一的大峡谷.数千年来,受西藏宗教、文化的影响,交通闭塞,农牧业生产处于封闭自锁状态,对生存在这高原上猪的品种尚未开展系统的、科学的调查研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确定美国东北部有林条件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真实精度而进行了多次试验,评价了地貌、林冠、定位仪器安置次数及三维位置几何精度因子(PDOP)对精度的影响。总共通过27个定位点来确定其定位精度,即3种林冠类型(阔叶、针叶、无林地)和3种地貌类型(梁峁顶、坡面、沟谷)的组合,设3次重复。对所有定位点都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定位数据采集,每1个点都要重复10次,进行60,100,200,300和500次的定位仪器安置。所有观测点的平均差分改正定位精度为43m,针叶林的精度最小,阔叶林居中,而无林地最高。平均定位精度从沟谷到梁峁顶依次增加。随着每个观测点定位仪器安置次数的增加其平均精度也随之提高。数据采集所花费的时间从无林地至阔叶林再到针叶林地依次增加。接收机和基准站之间的距离与精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0.
华南水土流失区崩岗侵蚀地貌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后种水土流失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和冲(洪)积扇3部分,组成三者在发生上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物质的输送和能量和转化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侵蚀地貌系统。崩岗侵蚀地貌系统的发育规模通常首先表现出一个Logistic增长过程,随后系统的演化可分持续发展、波动、稳定平衡、消亡4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