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林业   1048篇
农学   2350篇
基础科学   758篇
  680篇
综合类   8348篇
农作物   444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740篇
园艺   2133篇
植物保护   386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33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977篇
  2013年   990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365篇
  2010年   1082篇
  2009年   1095篇
  2008年   1223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811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400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349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23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为了快速监测小麦叶片水分含量,以敏感波段组和植被指数组2种变量分别作为输入变量,以地面同步观测的冬小麦叶片含水量作为输出变量,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极限学习机,建立冬小麦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并对其反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与叶片含水量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性,依此确定的敏感光谱波段为红光、蓝光和近红外波段,敏感植被指数为绿度指数、过红指数、归一化绿红差值指数、三角形植被指数和过绿指数。从2种变量的建模效果看,基于植被指数组构建的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敏感波段组,其中基于植被指数组的PSO-ELM模型在6个叶片水分含量反演模型中表现最佳,其R2和RMSE分别为0.98和0.26%。利用最优模型反演得到研究区冬小麦叶片含水量的分布范围为45%~75%,平均为64.57%,反演结果与地面实测较相符,说明基于无人机光谱数据通过建立以植被指数为变量的PSO-ELM模型可实现对冬小麦叶片水分含量的精准预测。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的抗性,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11个茶树品种紫娟、水仙、梅占、白鸡冠、瑞香、奇兰、黄玫瑰、白牡丹、黄棪、大红袍、黄观音为供试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田间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并进行茶树植物学形态特征调查,以及叶片组织结构测定、化学成分检测,明确茶树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与抗虫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按抗小贯松村叶蝉的强弱,11个茶树品种可分为4类,第Ⅰ类:紫娟,感虫(S);第Ⅱ类:梅占、黄棪、奇兰、水仙、白牡丹,中感(MS);第Ⅲ类:瑞香、大红袍、黄观音、黄玫瑰,中抗(MR);第Ⅳ类:白鸡冠,抗(R)。按抗茶棍蓟马的强弱也可将其分为4类,第Ⅰ类:黄玫瑰,感虫(S);第Ⅱ类:瑞香、白鸡冠,中感(MS);第Ⅲ类:黄观音、奇兰,中抗(MR);第Ⅳ类:白牡丹、黄棪、大红袍、梅占、紫娟、水仙,抗(R)。结合相关分析显示,小贯松村叶蝉总虫口数与11个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含量、GC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上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长与茶棍蓟马总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小贯松村叶蝉的总虫口数与茶棍蓟马总虫口数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得出,大红袍茶树品种和黄观音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均存在一定抗性,是值得推广的茶树良种。调查结果还发现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之间存在同期交替为害茶树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3.
对桂中、桂北油茶主要产区10个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取样点的土壤属于强酸或极酸性土壤,8个取样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4个取样点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全部取样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以及6个取样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缺乏水平;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与土壤中p 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但叶片中全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全磷含量能较好的反映土壤中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994.
该文从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和感官质量4个方面对风选除杂烟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B2F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色泽暗淡,轻质,油分少,身份薄;大片率、大中片率、中片率、叶中含梗率相对较低,而小片率、碎片率正好相反;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相对较低,而总氮、钾含量正好相反,氯含量两者接近;香气量不足,劲头、浓度小,杂气、刺激性大,余味较苦涩,燃烧性好,呈灰白色,总体使用价值较差。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快速、方便地进行茶树病虫害信息的采集与实时求助,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该文基于An?droid平台的茶树病虫害信息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功能及关键实现技术。重点围绕虫害信息浏览、虫害信息采集2个方面,分别就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点(经度纬度获取及分布图生成、照相功能、文件上传功能等)进行阐述,以期实现茶树病虫害实时求助、快速诊断和信息检索。  相似文献   
996.
为优化双水相法提取澳洲茶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条件,以澳洲茶树叶的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分别对双水相的溶剂饱和程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率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双水相提取优化条件为溶剂饱和度磷酸二氢钾∶乙醇1∶2(w/v),70%(v/v)乙醇,料液比1∶20(w/v),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温度90℃。提取率最高6.74%。双水相提取澳洲茶树黄酮提取率较高,且分相时间短,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易于工艺放大和连续操作,是一种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建立哈密大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奠定基础.采用哈密大枣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激素浓度、暗培养时间、AgNO3等因素对离体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并获得再生植株.MS、NN69、WPM三种培养基相比较,NN69更适合做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TDZ诱导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效果显著优于 BA;再生培养基中添加1 mg/L AgNO3对不定芽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P <0.05);培养初期经过2周避光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再生效率;采用10 mg/L维生素 C浸泡15 min可以防止褐化,并能提高不定芽再生率;培养基中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者维生素C,不定芽再生率无显著提高(P >0.05);培养基添加活性炭(AC)会抑制外植体的分化.叶片在 NN69+1.0 mg/L TDZ+0.20 mg/L IBA+AgNO31.0 mg/L培养基上,暗培养2周后转入光照培养,出芽外植体转入 MS+1 mg/L 6GBA+0.20 mg/L IBA 不定芽再生效果最好.不定芽生长至3 cm 以上时,转至0.40 mg/L IBA的1/2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998.
<正>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聊城市一般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该技术适合聊城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与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配合使用,可实现小麦、玉米的周年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99.
丑波 《现代农业》2014,(10):23-23
<正>在茄子冬春季节植物保护工作中,叶片上的斑点病害比较突出,严重者导致植株大面积落叶黄化而减产。不少菜农朋友对此危害也感到头疼,在此我将造成茄子叶斑病害的几种主要发病种类做了总结,并将综合防治方案介绍如下:一、细菌性病害茄子细菌性褐斑病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蕾,也可为害茎和果实。叶片染病,多始于叶缘,初生2~5毫米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融合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1000.
缺钙会引起许多果实生理性病害。为给梨树合理补钙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梨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叶片、果实和新梢钙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梨的生长发育,参试品种的叶片和新梢钙含量均大体呈增加趋势,果实钙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幼果期至果实成熟前期降速最快),且同一品种幼嫩器官与成熟器官的钙含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同一发育时期相同器官钙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钙含量最高的器官是叶片,其次是新梢,果实钙含量最低。不同梨品种的钙素营养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各器官发育末期的钙含量,均以鸭梨最高,黄冠和大南果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