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9篇
  366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南方花岗岩崩岗侵蚀区崩壁常见形似内凹洞的特殊地貌(龛穴),该地貌的发育可引起崩壁失稳并扩大崩岗侵蚀范围。通过刻画龛穴形态演变过程,研究龛穴发生的物质条件与驱动因素,并结合力矩分析方法构建力学模型评价崩壁及龛穴稳定性。研究表明:龛穴形态演变经历"雏形—发育—形成"3个过程,剖面土层异质性是龛穴发育的基础条件,水力与重力作为外部因素共同作用驱动龛穴发育。龛穴稳定性随其高度增加、角度减小而降低。龛穴的发育可能是崩岗溯源侵蚀启动的标志,遏制龛穴形成有利于提高崩壁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崩岗侵蚀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2.
[目的] 研究基岩地区地表风化层渗透特性,寻求其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可为孔隙-裂隙岩体地下工程的性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中国南部沿海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张力入渗仪,重点针对基岩风化层开展入渗试验研究,利用非线性回归法、多压力法、WS方法以及瞬态方法中的单盘测定法计算渗透系数,开展不同方法的综合对比与地质统计分析,确定研究区场地基岩表层风化层的渗透系数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 ①研究区基岩全风化层渗透系数分布在0.023~3.918 m/d,平均渗透系数约为0.971 m/d,与经验值相符; ②研究区地形较高处基岩风化层渗透能力相对较强,地形较低处渗透能力较弱; ③不同计算方法获得的渗透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④多压力方法更适合研究区基岩风化层渗透系数的确定。 [结论] 研究区基岩风化层渗透系数可采用张力入渗仪和多压力方法确定,其渗透性能整体较弱。  相似文献   
763.
生态防护措施是治理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坡面侵蚀的有效手段,以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坡长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坡度(10°,20°,30°和40°),相同雨强(220 mm/h)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植物措施和工程+耕作措施)来分析坡面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产流率和产沙率,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坡度所设置的防护措施均能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最佳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植物措施。(2)≤10°边坡在裸坡条件下坡体基本稳定,不需要任何防护措施;10°~20°,20°~30°边坡分别在植草(覆盖率100%)和植草+坡面截排水措施下的护坡措施效果较好,>30°边坡必须在有固坡措施的基础上,坡面设置生物措施方能有效治理坡面侵蚀问题。(3)坡度的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坡面防护措施越复杂,阈值越大;且在不同的防护措施条件下,坡度对坡面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64.
将崩岗侵蚀区治理改造为工业开发区的模式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构建崩岗治理收益分配机制时应考虑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本文从分析开发区式崩岗治理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出发,在传统Shapley值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补偿因子”进行修正优化。结果显示,处于弱势群体的村集体在崩岗侵蚀区改造为工业开发区过程中面临失去生计来源和社会保障等威胁,引入生态补偿对于建立更合理公平的收益分配方式,达到社会经济效益最优、生态影响最小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65.
弄清高烈度区涉水边坡在地震、库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综合作用下的坡体扰动劣化机制,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核心,也是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前提。依托某库区历史崩滑堆积体边坡,在搜集得到的勘察设计资料、三峡移民局蓄水及滑坡通报、参建单位往来函件、历史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面调查和数值计算,采用时空序列分析方法,探讨了该边坡致灾主导因素、坡体扰动程度和稳定性劣化机制,综合评估了工程处置的可行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工程建设对该库区边坡的扰动和稳定性影响可控;永善和鲁甸两次地震对边坡均有影响,但多达1 339次余震的鲁甸地震对该边坡岩土体震松效应影响最大,高水位加剧了震松岩土体的饱和软化,造成该边坡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坡体前缘处于欠稳定-失稳状态。(2)该边坡坡顶和坡面发育的不良地质和不稳定现象为历史变形迹象,没有继续发展现象;但坡脚临牛栏江到金沙江一线,坡面破坏痕迹新鲜,下部边坡已经严重威胁结构安全。(3)极限平衡分析揭示边坡由勘察阶段的整体稳定,到两次地震作用后的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达到1.30安全标准所需要加固力为20 015~19 7421 kN/m、加固深度60~180 m、加...  相似文献   
766.
“岗课赛证”融通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目前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如何将四者有机融合的实际问题。本文以高职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以核心课程关键知识点挖掘为路径的“岗”、“课”、“赛”、“证”在核心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合方法,详细阐述了核心课程关键知识点挖掘的思路和方法。实践证明,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关键知识点挖掘,可有效促进“岗课赛证”四者融合,提高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助力中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67.
高红艳 《中国饲料》2022,1(12):86-89
为促进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从整体上规划饲料企业的发展方式,探索构建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并探索饲料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体系融合发展路径,为饲料行业创业提供理论参考借鉴。 [关键词]饲料企业|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团队建设|配岗机制  相似文献   
768.
土-水特征曲线(SWCC)用于描述非饱和土中含水量与基质吸力的关系,在非饱和土力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SWCC拟合模型中有多个拟合参数,各值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采用贝叶斯理论对拟合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将SWCC拟合参数作为随机变量,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花岗岩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数据。以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的延迟拒绝适应性算法获得模型参数后验分布抽样,获得了不同置信区间的SWCC及其对应参数值。  相似文献   
769.
南方花岗岩普遍存在红壤颗粒粗、物理特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为了探讨施用保水剂对花岗岩红壤坡面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和室内分析试验,研究层施(K1)、沟施(K2)、混施(K3)保水剂和不施保水剂(CT)条件下坡面的侵蚀过程。结果表明:3种保水剂施用方式下,花岗岩红壤坡面初始产流时间较对照坡面延长1.09~1.61倍。坡面入渗率、含水量分别表现为K2K3K1CT和K3K1K2CT;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坡面减流率表现为K3K2K1,减沙率表现为K2K3K1。与对照坡面相比,混施保水剂处理下坡面累积产流量减少59%,累积产沙量减少66%,保水剂发挥了较好的减流减沙作用;不同保水剂处理方式下,花岗岩红壤坡面累积产流量和产沙量构成幂函数模型,相关系数0.990。研究结果为花岗岩红壤坡面土壤侵蚀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70.
龙飞  龚诚  黄海  焦成才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6):31-38,46
[目的] 分析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直白沟2020年9月10日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启动机制和动力特征,为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冰崩型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风险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多期遥感解译、灾害监测和现场观测等手段,研究了泥石流的启动过程、冲淤特征和灾损情况,计算了动力参数。 [结果] “9·10”泥石流灾害是高位冰岩崩驱动形成的,包括3个形成过程: ①受2017年米林地震对岩体震裂作用和冻融循环作用,南侧分水岭发育高位冰岩崩,形成冰岩碎屑流在斜坡冰碛平台运动, ②冰岩碎屑流铲刮斜坡冰碛物与松散岩土体,进入2#支沟运动并沿途携带沟道物质,放大碎屑流规模。 ③通过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摩擦,冰体发生相变,冰岩碎屑流转化为泥石流。 [结论] 冰崩型泥石流的触发条件、水土耦合过程和动力特征均异于常规冰川降雨复合型泥石流,其动力参数受启动点高势能和运动中冰水相变作用影响,与现有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具有极大差异。未来对冰川泥石流灾害防治研究不能直接采用现有降雨型泥石流动力参数计算方法,应基于泥石流启动机制来分析动力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