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9篇
  366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与针叶林更新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温性针叶林是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森林植被,苔藓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苔藓云杉冷杉林以及草类、箭竹云杉冷杉林等丰富多样的林型。以苔藓林分和非苔藓林分为对比,研究了苔藓植物对保护区内寒温性针叶林林木更新的影响。通过对林木萌发质量及数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腐殖质、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分析发现,藓类林分相比非藓类林分而言,更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更新。  相似文献   
702.
红花岗区农民工回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遵义市红花岗区农民工从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区农民工回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遵义市红花岗区外出务工人员更多地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03.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崩岗侵蚀威胁区域生态安全,是当前土壤侵蚀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崩岗侵蚀的研究历程,介绍了崩岗的组成要素。随后重点从崩岗侵蚀类型、崩岗空间分布特征、崩岗发育阶段及形态特征、崩岗侵蚀驱动因素、崩岗侵蚀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崩岗侵蚀及防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探讨了当前崩岗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崩岗水力重力侵蚀的耦合机理、崩岗发育与区域地貌发育的关系、崩岗产生及发育指标的建立、崩岗防治机理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4.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红壤区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评估和预判崩岗侵蚀格局对开展相关防控工作具有导向意义。基于崩岗侵蚀发生风险理念,采用信息量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对广东省崩岗风险格局开展了研究,并分析探讨了两种评估方法及具体指标计算的应用表现。结果表明,广东省东北部和西部崩岗发生风险值较高,西南部和中部风险值相对较低。不同评估方法绘制的风险值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信息量法计算结果的精度高于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是两种方法中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05.
[目的] 探讨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用生境质量估算模型与土地利用转型生境贡献率,以贵州省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功能分区生境质量的影响并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情景对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结果] 1990—2017年自然保护区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草地和耕地转为林地、其他类型转为草地和林地间。28 a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提高15.71%,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0年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表现为:缓冲区 > 核心区 > 试验区,2001年以后转换为:核心区 > 缓冲区 > 试验区。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情景下,坡岗自然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从当前情景的0.88提高到0.92,生境质量改善。[结论] 坡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是影响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6.
基于CA-Markov模型与ANUDEM内插法的崩岗侵蚀量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崩岗是中国南方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产生的大量泥沙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因此对其侵蚀量的预估是防治该现象的重要途径。崩岗面积较小且侵蚀剧烈,难以应用现有方法预估侵蚀量。该文应用CA-Markov模型和ANUDEM内插法对其高程级别模拟和空间内插,从而实现对崩岗侵蚀量的预估,并以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的一处崩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A-Markov模型适用于对崩岗高程级别的模拟;ANUDEM内插法对崩岗地形的整体还原度较好,但对细节的刻画不够;以经过级别划分和内插处理的高程数据为基期底图计算得的崩岗侵蚀量较符合实际值,且实际侵蚀量越大,模拟精度越高;案例崩岗在一般年景、干旱年景和多雨年景中的年侵蚀量分别为:824.69、731.03和 924.57 m3,不同年景之间侵蚀量的最大差值为193.54 m3,因此在修建崩岗拦沙坝时需考虑不同降雨年景中侵蚀量的差异。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预估崩岗侵蚀量的新思路,还可为崩岗侵蚀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7.
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剖面风化强度和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粒度法和化学风化指标法分析了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剖面,结果显示:(1)粒度组成以粉砂砾组分最多,平均值为52.52%,砂砾组分为38.38%,黏粒组分最少,平均值为9.09%。4~63 μm粉砂粒组分分别与<1 μm细黏粒组分、<4 μm黏粒组分正相关性较好;>63 μm的砂砾组分与中值砾径呈显著正相关性,与<1 μm细黏粒组分、<4 μm黏粒组分、4~63 μm粉砂粒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剖面580~780 cm深度可能是崩岗侵蚀起源区域。(2)化学蚀变指数CIA、风化淋溶系数BA、残积系数Ki和退碱系数Bc一致表明,崩岗侵蚀剖面的化学风化程度高。风化强度从底部往上呈现先小幅度递减而后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3)风化参数指标和粒度线性相关性分析得知,化学风化作用强度增强,<1 μm细黏粒组分、<4 μm黏粒组分、4~63 μm粉砂粒组分增加,>63 μm砂砾组分减少。化学风化作用减弱,<4 μm黏粒组分、4~63 μm粉砂粒组分减少,>63 μm砂砾组分增多。  相似文献   
708.
坡度和流量对崩积体坡面细沟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坡度及流量对崩岗崩积体土壤坡面细沟侵蚀输沙能力的影响,精确计算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建立坡面细沟输沙能力因子模型,以崩岗崩积体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水槽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流量条件下,坡面细沟输沙能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可用一元线性方程表示;(2)不同坡度条件下,坡面细沟输沙能力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可用幂函数表示;(3)崩岗崩积体坡面细沟输沙能力因子模型为二元幂函数方程,其中流量(q)和坡度(S)的指数分别为1.054和0.617,流量对细沟输沙能力的影响大于坡度;(4)通过模型对比发现,Wu模型、ANSWERS模型及Zhang模型方程都无法很好地预测崩岗崩积体坡面细沟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709.
为对崩岗的其敏感性进行有效评价,在对影响崩岗发生的空间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应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崩岗发生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并对福建省安溪县的小流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敏感性等级中现有崩岗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比率分别为0.31%、1%、1.94%和3.67%与4.55%、14.39%、28.03%和53.03%,可以看出这2个值均随崩岗发生敏感性等级的提升呈阶梯性增加,说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对崩岗发生敏感性贡献较大的空间因子为相对高差、粘粒含量和NDVI。由此提出防范崩岗发生的相关建议:对于敏感性较高的区域需要增加植被、缩小地形落差,对于敏感性较低的区域要严禁不合理的开山以及破坏植被的行为。  相似文献   
710.
崩壁不同土层水分运动特征的染色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花岗岩崩岗崩壁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染色示踪和Photoshop CS5图像提取技术,记录水平方向上土壤剖面的染色面积和最大染色深度,以分析崩岗崩壁不同土层的水分运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土层持水性能高于砂土层和碎屑层,但水分的侧向运移速率低于其他2个土层;在水平方向上10~30 cm内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经过24 h染色入渗试验后,砂土层水平方向上0~9 cm和碎屑层0~13 cm内的染色面积均超过80%;红土层优先流现象明显,剖面染色比例小,亮蓝染色剖面呈条带状分布,其染色面积随深度的增加而缓慢下降;砂土层和碎屑层平均染色比例较大,亮蓝染色剖面呈块状均匀分布,并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