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2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9篇
  18篇
综合类   66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农村科技》2014,(6):58-59
<正>芦荟在民间的应用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芦荟的有效成份、生理活性物质、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和应用,芦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中国芦荟产业正在崛起,适合不同功能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高质量芦荟产品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将为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发挥作用。芦荟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绿色天然高科技产业风靡世界的绿色天然植物芦荟,在我国也已开始形成新的高科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芦荟是一种百合科植物,含有葸醌、多糖、脂肪酸及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160多种成份,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份为两个部分,总醌及多糖。由于芦荟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属于含有较为丰富营养物质的一种,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芦荟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保健食品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于2013年3月20日将芦荟定植于大拱棚,定植时有11~13叶,单株重0.59kg,11月上旬收获时叶片数21片,每株叶长40cm、叶宽6cm以上的叶片数有8片,平均单株重3.0kg,亩产量9000kg。经过对芦荟的栽培实践,掌握了施肥、浇水、除草剂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品种选择选用‘库拉索’芦荟,品种叶肉肥厚多汁,叶片长30~70cm,宽  相似文献   
14.
芦荟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本文对绿色食品芦荟的温室栽培环境条件、产量指标、栽培措施、收获及后续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芦荟的认知也越来越具有深度,对芦荟制品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有供必有求,有求必有供,越来越多的芦荟制品呈现在大众面前,目不暇接,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6.
以库拉索芦荟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库拉索芦荟中的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微波辅助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2min,微波功率800W,液料比39∶1mL/g,在此工艺条件下,芦荟多糖的提取率可以达到6.03%。  相似文献   
17.
华东地区大棚芦荟的安全越冬芦荟起源于非洲南部的热带地区,是一种高温植物,耐热耐旱、生命力极强,春、夏、秋季管理均比较容易。但芦荟却极不耐寒,越冬管理稍有不善,就会导致冻伤甚至死苗,因此应特别注意。芦荟生长最低温度在10~12℃。温度低于10℃生长基本停滞、低于5℃持续数天低温,可使芦荟地上叶片生长变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害,发生软腐现象,根部发生腐烂,造成芦荟植株大面积死  相似文献   
18.
宛淑艳  袁迎  陈春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382-4383
[目的]探索芦荟的离体快繁技术,为芦荟的组织培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盆栽中华芦荟的嫩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不同的增殖阶段添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离体快繁试验。[结果]培养30 d后,3瓶被污染,4瓶不长愈伤组织,13瓶在芽基部产生圆球状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在诱导芽分化约20 d后,2瓶被污染,11瓶开始芽点分化。3.00 mg/L 6-BA的处理效果最佳。诱导生根11 d后,1瓶被污染,2瓶出现叶子干焦的现象,17瓶长势良好。中华芦荟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50 mg/L+NAA0.15 mg/L,诱导率为60%;丛生芽分化及继代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3.00 mg/L+NAA 0.10 mg/L,诱导率为85%;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30~0.50 mg/L+IBA 0.20 mg/L+活性炭0.5%。[结论]该研究为芦荟的快繁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中华芦荟为试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节人工智能气候室进行培养,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以LED为光源的不同光质对芦荟生长中蒽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黄光及复合光(5R/4B/1Y)明显促进中华芦荟中总蒽醌的积累,黄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蓝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促进积累的作用。LED光源在中华芦荟的设施栽培中应用效果好,并且在单色光或红蓝配比复合光中加入较少比例的黄光,对于芦荟品质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引种芦荟中 ,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有机地应用于芦荟栽培中 ,使芦荟生育期明显延长 ,并显著地提高芦荟产量。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品种以引种美国库拉索芦荟为主。试验设施为竹结构大棚和专用装配式镀锌管大棚 ,每年 1 0月至翌年 5月以塑料薄膜覆盖为主 ,6— 9月换成 50 %—60 %遮光率的遮阳网 ,若 5月和 1 0月出现有异常高温天气时 ,通过打开棚膜的棚裙通风降温 ,必要时在棚顶加盖暂时性遮阳网降温或喷雾降温。2 设施栽培效果2 1 早春棚内温度回升快 据 1 995年观测 ,棚内温度从 2月中旬开始 ,就可以稳定在 1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