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3篇
  27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同盆地金沙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同盆地苏打型盐碱地,治理难度较大,通过4年来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表明:水利措施采用井灌井排、井渠结合,明沟、暗沟、深沟、浅沟密集相结合,地下水位可由改良前的1.63 m下降到2.05 m;化学改良剂(SN—01)连续施用3年后耕作层土壤pH由原来的9.76下降到8.16,EC值由原来的0.54下降到0.22 ms/cm,CO2-3消失,HCO-3下降89.7%,Na+下降76.4%。国产材料石膏、风化煤、黑矾、糠醛渣施用后表层土pH、碱化度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农业措施采取平整土地,耕作层脱盐率可达55%,深翻后耕作层土壤密度降低11.6%~13.7%;孔隙度提高12.2%~13.7%。增施有机肥后耕作层土壤碱化度可下降69.7%~76%;合理的耕作技术和耕作管理方法具有保墒、抑盐、躲盐的作用,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2.
以RS、GIS为技术支撑,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异质性特征、破碎化特征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特征对震后北川县苏保河小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小流域灾后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以及进一步防范次生灾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流域原始景观类型仍占主导位置,但空间形态区域不规则化加剧;地质灾害产生的微地貌景观类型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与破碎化,加剧了流域景观的不稳定性;人为干扰强烈区域及滑坡体中部沟道及滑坡后壁等区域景观空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豆科牧草用于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可性行。[方法]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种植豆科牧草林生山黧豆和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地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相比,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林生山黧豆的人工草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0~40 cm土层脱盐最为强烈,脱盐率达47.8%~48.8%,土壤盐分分布由柱状型转变为底积型;0~20 cm土壤pH值明显降低;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8.4%、42.5%和95.6%、69.8%。紫花苜蓿草地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的盐分离子运移存在着差异。[结论]中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紫花苜蓿,轻度盐渍化土壤种植林生山黧豆,是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在不同初始盐度造墒条件下,滨海盐碱地覆膜棉田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结束后,经雨季淋洗T、D1、D2、D3处理0~40cm土层土壤电导率分别降低了40.60%、37.04%、45.12%、57.56%,0~100cm土层土壤脱盐率分别为33.02%、32.78%、28.19%和34.37%。D3处理干物质总量分别比T、D1和D2处理降低了98.09%、120.21%、76.34%。产量以D1处理最高(3 156.78kg/hm2),D3处理最低,较D1处理减少了30.25%;T处理纤维品质为B级,优于其他处理(均为C级),不同处理间断裂比强度、伸长率等差异不明显。降水对0~40cm土层内盐分淋洗效果明显,咸水滴灌未对棉花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5.
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间距对土壤盐分淋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滴灌淋洗条件下设计暗管排水试验,研究暗管不同埋设间距(15、20、25 m)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及脱盐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淋洗期间,0~70 cm土层含盐量显著降低,与CK相比,试验地不同地段土壤平均含盐量减少10 g/kg以上。从暗管上方至相邻暗管中点位置处不同剖面土壤平均脱盐率逐渐减小,15、20、25 m间距小区在0~100 cm埋深土壤中点位置处最大脱盐率分别为84.01%、77.75%、73.98%,土壤整体脱盐率介于51.82%~60.43%之间。吸水管埋管间距越小,小区暗管排水阶段排水流量越大,排水矿化度、电导率也越大,但成本会略高。15 m间距相比20、25 m间距小区每公顷多投入的成本和平均脱盐率差值分别为8 430、12 570元和4.78%、8.61%;15 m间距暗管处理在水平距离暗管0、5、7.5 m处土壤脱盐率最大值分别为86.47%、85.15%、84.01%,且排水期间排水流量、矿化度、电导率最大,分别为2 m~3/h、189.15 g/L和35.9 mS/cm;土壤盐分淋洗效果优于20、25 m间距小区,淋洗相同盐分含量土壤所需灌水量也低于20、25 m间距;2次灌水后0~70 cm土层盐分整体已降至10 g/kg以下,作物生长条件大为改善,适宜作为指导新疆盐渍土改良滴管条件下暗管间距布设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表层盐化土壤区咸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田间咸水灌溉试验,研究在不同咸水灌溉条件下,运城盆地湖区灌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表层盐化土壤区咸水灌溉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咸水适宜的灌溉定额为825-975米^3/公顷,灌区上游矿化度小于3克/升的微咸水适宜的灌水次数为4次;灌区中游矿化度3-5克/升的咸水适宜的灌水次数为2-3次;灌区下游矿化度5-7克/升的咸水灌水次数最多不能超过1次。该研究  相似文献   
27.
为了明确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育种潜势,以三峡库区常用的7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对三峡库区14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配合力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太阳河白玉米’在单株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文峰白玉米’、‘大寨玉米’在改善株型、提高产量有更为突出的表现。不同性状SCA效应值变幅差异较大,其中单株产量变幅最大,为-25.48%~30.47%。所有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穗长、穗粗、行数等7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秃尖长、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不宜过早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8.
河西走廊盐土资源及耐盐牧草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秦嘉海  吕彪  赵芸晨 《土壤》2004,36(1):71-75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盐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主要亚类、盐分组成及盐的毒害效应。并在草甸盐土上种植了鲁梅克斯草,脱盐改土效果十分明显。种植鲁梅克斯草3~4年,鲜草产量达9.623?04 ~ 9.965?04 kg/hm2,脱盐率达61.78 % ~ 80.71 %,pH由8.50降到8.10,耕作层总孔度增加1.89 % ~ 7.93 %,土壤容重降低0.14 ~ 0.21 g/cm3,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23.14 % ~ 32.34 %,自然含水量增加72.10 ~ 89.40 g/kg,土壤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9.
暗管排水条件下春灌定额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暗管排水条件下不同春灌定额对盐渍化灌区土壤水盐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明沟排水常规春灌水平(2250m3/hm2)为对照组(CK),设置暗管排水条件下常规春灌灌水量的100%、90%、80%、70%(W1、W2、W3、W4)4个梯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春灌灌水量结合暗管排水技术对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淋洗效果,分析水盐分布规律、盐分离子淋洗效果、对地下水埋深的控制作用和对油葵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淋洗定额。结果表明:由于淋洗水量较大、排水较少,CK处理根层土壤含水率较高,但与W1、W2处理无显著差异。W1、W2、W3处理灌后均具有较好的脱盐效果,根层土壤脱盐率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18.47、18.24、7.75个百分点(P<0.05),W1与W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W3处理(P<0.05);W4处理由于灌水量较小,其土壤脱盐效果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W1和W2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淋洗效果较好,随着灌溉淋洗水量的增加,土壤的离子组成朝良性方向发展。W2处理春灌后地下水埋深下降时间最佳,5月底地下水埋深降到0.8m,刚好是油葵种植的最佳时间,W2能够较好地保持土壤墒情,且不影响作物正常耕作。W1处理油葵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5),分别较CK、W2、W3、W4增产3.27%、3.54%、6.46%、17.98%。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是W2,与W1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CK、W3、W4(P<0.05)。综上,仅从增产角度分析,W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5),是可供选择的模式;若受水资源限制,则可采用减少20%灌水量(W3处理),脱盐效率略低,较明沟排水低2.99个百分点,可以增加改良周期,缓解土壤盐渍化。从对土壤控盐、节水、稳产与水分利用效率多角度综合分析,在常规灌水量基础上减少10%并结合暗管排水技术(W2处理)是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不同盐渍化改良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土壤剖面盐分和0~80 cm耕层脱盐效果,为实现重度盐渍化土壤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改良方案(T1:农业改良措施、T2:根区隔离土壤盐分+农业改良措施、T3:暗管排水处理+农业改良措施),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分析0~80 cm土壤剖面盐分分布与盐分含量变化。【结果】不同改良措施地下水埋深随着生育期的灌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暗管排水措施对地下水埋深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根区隔离、暗管排水措施与农业改良措施相结合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根区隔离措施底层(40~80 cm)土壤脱盐效果较强,盐分含量降低了8.92 g/kg,暗管排水措施在表层(0~40 cm)土壤盐分含量降低了6.30 g/kg,具有较强的脱盐效果,农业改良措施在耕层(40~80 cm)土壤整体盐分含量降幅相对较低;结合3年的脱盐率变化来看,2016年脱盐率较低, 2017年研究区脱盐率大幅度提升,根区隔离措施、暗管排水措施耕层(0~80 cm)土壤平均脱盐率分别为63.30 %、52.47 %,明显高于农业改良措施脱盐率30.67%,2018年农业改良措施、根区隔离措施以及暗管排水措施在0~80 cm土层脱盐率分别为5.28 %、20.00 %、3.89 %。【结论】根区隔离、暗管排水工程措施结合农业改良措施,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重度盐渍化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