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4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张承林 《中国农资》2011,(37):21-21
江苏省东海县人口与计生委为了加快推进县域西部“少生快富”基地经济薄弱乡镇增收致富的步伐,今年初,县人口与计生委大力引进良种无公害红小豆、薏仁、荞麦、甜高粱等近20种小杂粮实施连片规模化种植。过去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亩均实现4000元的好收益。  相似文献   
342.
《河北农业科技》2011,(21):F0004-F0004
刘振兴,唐山市农科院油料杂粮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343.
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又名赤小豆、红豆、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我国红小豆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红小豆营养价值高,也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几年来,由于在生产上栽培技术使用不当,致使产量下降,为此特总结黑龙江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红小豆生产。  相似文献   
344.
山西大同、朔州地区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大同、朔州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模式和各生长阶段的管理技术措施,以实现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345.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红小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法)分析了19个红小豆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同时对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丰2号是一个兼具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优良红小豆品种,中红7号次之,冀红9612是丰产性好于稳产性的品种;参试品种的产量高稳系数与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变异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也证实HSC法比方差分析更能客观反映红小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计算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346.
为了探明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灌浆期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灰枣’与‘新冬20号’冬小麦间作的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在4 种株行距模式下间作的冬小麦灌浆期时的冠层光特性及其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距枣树的距离增加,冬小麦灌浆期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其产量不断增加,且西侧增加幅度大于东侧,整体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西侧高,东侧低”的趋势;单位面积内,不同株行距的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差异显著;相对于单作,3 m×4 m的间作系统中遮阴率及减产率最低。研究发现,株行距是影响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的主要因素,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直接决定了冬小麦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进而决定了冬小麦的产量。实际生产中,可采用3 m×4 m的模式间作生产,并适当增加东部枣树株距,即可有效改善间作系统内光照条件,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347.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的肥密组合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个体性状的影响,通过设定3种耕作方式[平作、大垄(110cm)、小垄(65cm)]、3种肥料梯度和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10cm垄作(N)的耕作方式优于平作(P)和65cm垄作模式(S);高施肥量(240kg·hm~(-2))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中低密度处理(13万~17万株·hm~(-2))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3种耕作模式下的肥密互作效应显著。3种栽培模式中,65cm垄作(S)和平作模式(P)的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110cm垄作模式下,商品肥施入量80~160kg·hm~(-2)、种植密度13万株·hm~(-2)的处理组合(NF2M2和NF1M2)分别比对照(SF1M2)的产量提高28.3%和32.1%,是兼顾产量和效益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348.
红小豆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对优质、高产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实现其优质、高产、高效益。  相似文献   
349.
甜沫是山东省济南市一种特色早餐,将小米粉倒入开水锅中,放入青菜叶、食盐、花生、红小豆、豆腐泡、粉条等,调入花椒粉、胡椒粉混合,熬煮后即成。成品滑爽适口,鲜香微辣,但其制作程序繁杂。采用下列现代工艺生产可快速冲调的甜沫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50.
“辽引红小豆1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红小豆优良新品种,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 特征特性 苗期生长健壮,幼茎绿色。植株直立,株高69.2厘米,分枝数3-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