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260篇
基础科学   218篇
  177篇
综合类   1007篇
农作物   142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33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图们市为研究对象,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选取监测单元,对引起各监测单元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国家利用等别,并在所获得的监测单元数据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耕地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价,为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等共21个鉴别寄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对2018—2021年采自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湖南、辽宁、云南共7个省(自治区)的954个单菌落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探明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种类、分布及毒性分化;基于测试菌株与15个近等基因系及IR24的抗感互作,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开展近等基因系与病菌互作的变量因子分析,构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基于抗病基因与测试菌株的抗感反应,分析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结果】954个测试菌株在中国鉴别寄主上鉴定出11个致病型,包括SRRRR(I)、SSRRR(Ⅱ)、SSSRR(Ⅲ)、SSSSR(Ⅳ)、SSRRS(V)、SRSRR(Ⅵ)、SSSSS(Ⅸ)、SSSRS(新型1)、SRSRS(新型2)、SRSSS(新型3)以及SSRSS(新型4),占测试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1.53%、4.82%、7.34%、6.18%、7.23%、1.05%、59.96%、1.57%、0.10%、0.10%、0.10%。Ⅸ型菌作为致病性最广的强毒菌系已上升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南和浙江稻区的优势致病型,西南稻区的云南以Ⅳ型菌为主,东北稻区的辽宁以I型菌为主。15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954个菌株的抗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近等基因系可分为5种类型,第Ⅰ类为高感基因系,包括IRBB1、IRBB2、IRBB10、IRBB11、IRBB4;第Ⅱ类为中感基因系,包括IRBB3、IRBB203、IRBB14;第Ⅲ类为中抗基因系,包括IRBB8、IRBB13;第Ⅳ类为抗病基因系,有IRBB21;第Ⅴ类为高抗基因系,包括IRBB5、IRBB7、CBB23、GDBB23;测试菌株中,出现可侵染抗病基因xa5的有42个、Xa7的有34个、Xa23的有31个。对以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6个品种(系)与954个菌株组成的抗感互作变量数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以解释总变量>85.0%为界,提取出8个主成分因子,组建了以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0个品种(系)组成白叶枯病菌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这些寄主分别为IRBB10(Xa10)、IRBB4(Xa4)、GDBB23(Xa23)、IRBB5(xa5)、IRBB7(Xa7)、IRBB21(Xa21)、IR24(Xa18)、IRBB13(xa13)、IRBB3(Xa3)、金刚30;新鉴别寄主可将954个测试菌株划分为55个致病型,对测试稻区的白叶枯病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鉴别力。基因聚合联合抗性分析表明,不同抗病基因聚合对病菌的抗性频率有一定的提升,不同抗病基因对测试菌株的抗性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监测稻区的白叶枯病菌系趋向多样化,毒性分化明显,强毒菌系Ⅸ型菌在部分稻区已上升为优势致病型,侵染xa5、Xa7Xa23等广谱抗性基因的菌株有上升趋势;抗病基因聚合可拓宽品种对病原菌系的抗性谱,是培育广谱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建立与应用可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精准监测以及田间实时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3.
从哺乳仔猪的腹泻粪样中分离出等孢球虫卵囊,感染仔猪建立球虫纯种株.通过卵囊形态结构观察与18S rRNA PCR鉴定,鉴定该球虫分离株为猪等孢球虫.将6只24日龄断奶仔猪分为2组,分别感染4×102和104个孢子化卵囊,观察仔猪的临床表现及虫株的潜伏期、显露期和卵囊产量.结果表明,感染4×102个卵囊后仔猪未出现腹泻症状,感染104个卵囊后仔猪出现腹泻且持续6 d.感染4×102个孢子化卵囊时,潜隐期为5 d,显露期为7 d,每个卵囊产出5.72×103个卵囊;感染104个孢子化卵囊时,潜隐期为5 d,显露期18 d,每个卵囊产出6.41×102个卵囊.由此可见,该株猪等孢球虫对仔猪具有致病性,可用于构建猪等孢球虫病动物模型及其疾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4.
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以湖南省4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核算了2019年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农村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铵态氮(COD、TN、TP、NH+4-N)的排放量,采用水污染指数法量化了农村地表水水质类别,对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TN;COD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业,TP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生活污水,而TN和NH+4-N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46个区县中,农村水体水质类别为Ⅲ类及以下的区县有19个,Ⅳ类15个、Ⅴ类7个、劣Ⅴ类5个,TN是造成水质较差的主要定类指标。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无明显相关性,而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 2、0.993 3;4种污染物中,COD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无明显相关性,而TN、TP、NH+4-N与水质类别呈正相关,是湖南农村水体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TN是水质类别的决定性因子。利用本研究所得响应关系函数模型可以初步预测农村水体水质类别,进而有效降低农村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为不同类别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2017年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条带种植方式下设置了4种不同带间距,分别为D3(50:40,50 cm种6行,空40 cm)、D2(50:30,50 cm种6行,空30 cm)、D1(50:20,50 cm种6行,空20 cm)和对照(常规等行距种植,CK).结果表明,总茎数随着带间距的增大而降低,表现为D 1>D2>D3,成熟期D2处理总茎数最大.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D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分别比CK降低6.82%、11.74%、10.09%和13.07%,成熟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成熟期D2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11.11%、19.28%和25.03%,D3处理叶面积指数最低.随着带间距的增大,冠层内总光截获率降低,孕穗期和灌浆期D3处理光截获率分别比CK低12、9百分点;孕穗期条带种植各处理中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是CK的1.39~4.8倍,灌浆期是CK的1.58~4.65倍.D2处理籽粒产量最大,比CK提高了5.68%,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比CK提高了2.47%和6.39%.综上所述,条带种植D2处理带间距配置能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农作物病虫害研究文献的快速增长,对农作物病虫害领域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变得越来越重要。开发有效、准确的农作物病虫害命名实体识别系统有助于在农作物病虫害相关研究报告中提取研究成果,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提供有效建议。本文针对中文农作物病虫害数据集缺失问题,提出了基于半远程监督的停等算法,利用该算法构建中文农作物病虫害领域语料库,大幅度减少标注过程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提出了中文农作物病虫害命名实体识别模型(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gr-IE),该模型基于BERT-BILSTM-CRF,辅以多源信息融合(多源分词信息和全局词汇嵌入信息)丰富字符向量,使其充分结合字符级与词汇级的信息,以提高模型捕捉上下文信息的能力。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病害、虫害、药剂、作物等实体,F1值分别为96.56%、95.12%、94.48%、95.54%,并对识别难度较大的病原实体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F1值为81.48%,高于BERT-BILSTM-CRF、BERT等模型的相应值。本文所提模型在MSRA和Weibo等其他领域数据集上与CAN-NER、Lattice-LSTM-CRF等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取得最佳的识别效果,F1值分别为95.80%、94.57%,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7.
湛江等鞭金藻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氮、磷、铁、碳、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优化培养基:NaNO3 60mg/L,KH2PO4 4mg/L,FeC6H5O7 0.5mg/L,NaHCO3 1.0g/L,维生素B1 150μg/L,维生素B12 200 ng/L.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培养基培养湛江等鞭金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应用微生物流加技术培养湛江等鞭金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8.
图片     
《新农业》2014,(10):16-16
<正>近日,位于浙江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的"蝴蝶谷"对外开放,50多个品种的600多只蝴蝶在"蝴蝶谷"翩翩起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图为一名小朋友在"蝴蝶谷"注视着落在手上的蝴蝶。目前,北京市已在通州区、延庆县、密云县等10个郊区县建立2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内推广生物农药、物理隔离、理化诱控、天敌昆  相似文献   
119.
我国南方夏季奶牛热应激严重,大多数养殖户采用喷淋降温系统为奶牛进行降温,但是缺乏合理有效的喷淋降温制度,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0.2MPa水压,检测不同喷嘴在50cm、60cm、70cm三种安装高度下的喷淋强度和组合平均喷淋强度。结果表明,各喷嘴组合喷淋强度随着组合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在0.2MPa压力下,612.567型喷嘴适宜安装高度为60cm,组合间距为1.3m;612.607型喷嘴适宜安装高度为60cm,组合间距为1.6~1.7m;632.567型喷嘴不适宜使用;632.607型、610.607型、610.567型和雨鸟型喷嘴均适合在1.5m安装高度下时使用,其最适组合间距分别是1.6m、1.7m、1.3~1.4m和1.5~1.6m。  相似文献   
120.
水产品已成为人们摄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水产养殖业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而在水产养殖产量方面,发展中国家占了相当大的份额.我国1999年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量的60%[2],到了2001年,增长到62%[3].然而在水产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养殖水体的污染也在加剧.特别是网箱、流水养殖等高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推广,人们通过大量投喂人工饲料来满足水产动物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从而使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