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45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1007篇
林业   2829篇
农学   602篇
基础科学   1127篇
  3219篇
综合类   8951篇
农作物   330篇
水产渔业   311篇
畜牧兽医   1431篇
园艺   1235篇
植物保护   1046篇
  2024年   262篇
  2023年   805篇
  2022年   846篇
  2021年   840篇
  2020年   723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795篇
  2016年   937篇
  2015年   841篇
  2014年   1267篇
  2013年   1169篇
  2012年   1310篇
  2011年   1298篇
  2010年   1207篇
  2009年   1183篇
  2008年   1188篇
  2007年   1049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41.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土空间转型研究对综合评估国土空间变化、探求人类活动与国土空间变化系统的耦合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基于多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该省国土三生空间进行分类评价,运用地学信息图谱论并结合转型理念,分析并揭示了1980—2018年国土空间时空转型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国土以农业生产空间为主,城镇生活空间扩张幅度显著高于农村生活空间,水域生态空间和工矿生产空间面积波动变化,其他生态空间面积持续性下降;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国土空间转型特点,2000—2018年比1980—2000年转型更为强烈。1980—2000年以农业生产空间转型至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转型至生产空间为主,2000—2018年则主要为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交互转型;1980—2000年涨势图谱主要为工矿生产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2000—2018年新增国土总面积为1980—2000年的3.42倍,其中农村和城镇生活空间分别增长至4.29倍和2.65倍;城镇生活空间落势图谱面积均偏低,而农村生活空间萎缩面积持续增长、生态空间迅速萎缩。  相似文献   
942.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浅埋地下水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直接因素。为调控合理的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以防控区域盐渍化,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区,运用指示Kriging法比较了春灌前和生育期不同阈值条件下土壤表层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概率分布,从概率空间分布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时期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和矿化度。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属于强变异性。春灌前较生育期土壤表层盐渍化高风险区扩大、浅埋地下水高概率区缩小、地下水矿化高风险区缩小。春灌前永济灌域土壤表层发生轻度、中度盐渍化时的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分别为2.6、2.2 m,地下水矿化度临界值分别为2.0、2.5 g/L;生育期土壤表层发生轻度、中度盐渍化时的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分别为2.2、1.8 m,地下水矿化度临界值分别为2.5、3.0 g/L,春灌前更易发生土壤盐渍化。春灌前较生育期土壤盐分受外界因素(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小,且土壤表层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变异性也相对较小,地下水环境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更强烈。研究区北部、东南部和中部小部分区域为地下水埋深小于临界值且大于矿化度临界值的高概率区,是土壤返盐的高风险区,建议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943.
刘慧芳  毕如田  郭永龙  王瑾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2):216-224,289
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格局分析对提升耕地保护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以晋中市2794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2017年晋中市国家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采用累积分布函数、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及GIS分组分析等方法,分析晋中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16个因子对其影响及交互作用。研究表明:耕地规模由晋中西部平原地区向东部山区呈“梯度递减”;耕地质量偏向低值集聚,空间正相关性集聚特征显著,其中HH型主要分布在晋中北部及西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西南部;集聚类型与耕地国家经济等指数分布保持空间一致性。耕地质量空间分异与影响因子密切相关,是多个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从市域看,自然要素的解释力度较强;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强于单因子,且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基于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将晋中市分为耕地高质量区、中质量区和低质量区;高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和田块平整度,属自然要素及工程要素驱动型;中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投入量和灌溉保证率,属综合要素驱动型;低质量区的主导因素为地貌、坡度、耕作距离、灌溉保证率和田块平整度,属综合要素驱动型。  相似文献   
944.
2021年我国大中拖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利好利空因素交织,市场竞争激烈,结构调整加快.文章介绍了上半年市场销售情况,并结合市场环境分析,提出下半年市场走势预测.  相似文献   
945.
利用云南29个气象站1960-2014年的日降水数据,计算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降水集中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PCI)、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PCD)、降水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PCP)、变差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5个统计指标,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CI介于0.62~0.71之间,平均为0.67,日降水高度集中。CI与年降水量、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93,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α=0.05),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较少的地区,CI较大。CI与经度的相关系数为0.64,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α=0.05)。(2)PCI介于11.95~21.48之间,其中,3%的站点降水高度集中,52%的站点降水集中,45%的站点降水中度集中。PCD介于0.30~0.74之间,滇西北和滇东南地区的PCD较小。PCP的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3)CI和PCI、PCD分别关注降水的等级分布和集中程度,PCP则关注集中的时间段。PCI与PCD的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且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0,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α=0.05),故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换。采用CI、PCI和PCP 3种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降水的年内等级分布、集中程度和集中时段。(4)CV介于0.11~0.21之间,降水的年际变化随着纬度的减小、年降水量的增多呈减小的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74;而年降水量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53。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究黑土区农田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性机制。【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多重分形方法量化了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强度,分析了造成田间持水率空间变异性的局部信息;利用联合多重分形方法确定了田间持水率与土壤基本物理特性在多尺度上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域田间持水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随土层深度增加,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程度先降后增;田间持水率的大值数据对0~5 cm和10~15 cm土层田间持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贡献较大,小值数据对5~10 cm和15~20 cm土层田间持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贡献较大;单一尺度上,与田间持水率相关程度最高的土壤基本物理特性在0~5 cm土层是黏粒量和土壤体积质量,在5~10 cm和10~15 cm土层是粉粒量和黏粒量,在15~20 cm土层是土壤体积质量和粉粒量;多尺度上,与田间持水率相关程度最高的土壤基本物理特性在0~5、5~10和10~15 cm土层是黏粒量和粉粒量,在15~20 cm土层是土壤体积质量和粉粒量。【结论】黑土区农田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程度为弱变异,田间持水率与土壤基本物理特性的相关程度在单一尺度和多尺度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47.
948.
探索安徽省霍山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安徽省霍山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方案的科学编制,探索现状评估概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遵循评估要求,得出霍山县现状评估基本概要,并结合霍山县地方特色,构建“控制—效率—体征—特色”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评估概要为安徽省霍山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但现状评估方案的具体实现规程还有待学界继续探讨论证,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三区三线划定等重要战略部署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49.
以低压旋转式喷头为研究对象,选择喷盘空间流道的结构参数:出口截面形状、流道偏转角、流道型线弧长、出口仰角作为试验因素,采用L43(9)的正交设计,测量了工作压力为250 kPa时,不同因素水平下各试验喷头的水量分布和流量,并利用线性插值法计算了单喷头的射程,选用Matlab软件模拟了正方形布置下喷头的组合均匀系数,分析了空间流道各结构参数值对喷头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压喷头空间流道的出口截面为圆形和倒U形时,其喷洒均匀性优于出口截面为异形的喷头;空间流道结构参数的改变对流量基本无影响,波动范围在±0.1 m3/h.运用综合评分法分析得到各空间流道结构参数因素对组合均匀系数和射程的综合评价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流道偏转角、出口截面形状、出口仰角、流道型线弧长、最终得出低压旋转式喷头空间流道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为出口截面圆形,流道偏转角4.5°,流道型线半径29 mm,出口仰角25°.  相似文献   
950.
【目的】茶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现已成为我国乡村致富的重要产业,为了掌握江苏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方式对茶园养分环境的影响分析。【方法】通过对江苏省主产茶128个茶园施肥方式进行调研,测定其有机质、pH值、碱解氮、速效磷、全钾以及钙、镁等微量元素及部分重金属物质含量,同时对经纬度和不同茶园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江苏茶园pH值介于3.82~6.14之间,有机质含量介于11.10~29.4g/kg之间,碱解氮含量介于42.23~119.45mg/kg之间;速效磷含量介于13.75~289.71mg/kg之间;全钾含量介于53.61~79.35g/kg之间;有机质含量与取样点经纬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0和-6910),同时土壤全钾含量与取样点经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820),与取样点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92),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r=0.8319和r=0.6681),与速效钾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9093);土壤pH值和镍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049)。【结论】尿素的大量施用是导致江苏茶园土壤酸化严重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江苏茶园土壤总体肥力较好,部分茶园存在酸化现象,茶园有机质含量越高,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越高,有效钾含量越低。施肥习惯应结合有机肥(菜籽饼)与尿素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意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和尿素的施用,更有利于茶园营养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