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9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1篇
  60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民勤沙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石羊河流域下游,处于全国沙漠化监测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是我国沙漠化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其沙漠化防治对西部大开发及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使修复区植被得到恢复和重建,沙漠化减轻,生态环境改善,从而有效保护民勤绿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稳步实施。  相似文献   
92.
石羊河流域机井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0年代末期开始,地下水逐步成为石羊河流域的主要供水水源,年平均开采量占全流域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0%以上,机井工程作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设施,曾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等方面效益。但近年来流域内也因机井数量过多,地下水开采过度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在简要回顾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历史基础上,针对现存问题就如何加强机井的建设管理进行了对策性探讨。  相似文献   
93.
石羊河流域近50a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主成分回归法对石羊河流域径流及进入红崖山水库水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耦合关系分析,得到三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达92.79%。根据各自对应的特征向量特点,以人为因子、温度因子和降水因子代替原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方程相关系数为0.865,对各系数进行t检验,结果都已通过,影响作用显著,回归方程有显著意义。根据回归方程,近50a来人为因子在水资源变化过程中起主导负作用,其影响力占总影响力的-58.46%,大大超过了降水因子22.35%的正作用,而温度因子虽其影响力不是很大,只占总影响力的-19.19%,但却使水资源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94.
利用近50年石羊河下游蔡旗水文站径流观测资料和该站上游凉州、古浪、乌鞘岭、永昌4个气象站气温、降水、蒸发量观测数据,运用累计距平、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羊河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的径流变化存在2年、4年、22年变化周期,其中以22年时间尺度径流的变化最为明显,径流量在该尺度上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丰水期交替变化,截至2017年,径流量表现持续增加趋势。流域内气温、蒸发量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平稳,三者变化周期较一致,在2年、3年、4年、5年、20年、22年等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径流量变化与气温、蒸发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时间尺度越大相关性越强;降水量在年际和多时间尺度上对径流量变化有一定影响,但2-5年时间尺度上无明显相关性,20年、22年时间尺度上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石羊河径流量变化可能还与除气候变化外的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5.
周健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62-16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客观条件,是城市的载体。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然而,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却是有限的。尤其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单位面积环境容量狭小,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必将加剧水资源供求矛盾,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6.
为了揭示干旱区局地暴洪灾害的分布特征并对其预测预报方法进行探讨,笔者利用石羊河流域的降水、暴洪灾害和灾情等资料,分析了该流域暴洪灾害分布特征,构建了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流域暴洪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沿祁连山一线高海拔地带以及以乌鞘岭为界的南北两侧,从上游天祝县到下游民勤县风险逐渐降低;暴洪主要集中在4—9月,其中7月最多,占总灾害次数的42.6%;暴洪出现的主要时间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生态脆弱的凉州区灾情最严重。尝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要素资料和气候系统监测指数资料,通过逐步消空法和最优子集回归法从短期、中长期降水趋势及大降水场次预测入手,对暴洪趋势进行潜势预报,通过评分检验,效果良好,基本满足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97.
<正>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具体位于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之间。县域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400m,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组成。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所包围,大陆性沙漠干旱气候特征明显,冬冷夏热,昼夜温差25.2℃。夏季极端高温41.7℃,冬季极端低温-29.5℃。畜牧业主要受干旱大风、干热风、沙尘暴和霜冻天气的影响。笔者针对北方沙漠地区生态猪舍建造、垫料配方、温控等相关技术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8.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所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国务院、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温家宝总理再次批示:"认真总结近期治理经验,切实巩固已取得的治理成果。"这就更加坚定了武威人民加快治理石羊河流域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说明民勤绿洲通过治理可以实现生态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99.
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是土地利用变化最直接的体现,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利用1986-2020年4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采用标准法和移动窗口法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探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近35年石羊河流域的景观结构总体呈现“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其余景观类型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1986-2010年各景观面积转移相对简单,主要表现为未利用地转为耕地,2010-2020年各景观面积转移变得复杂,主要表现为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及耕地,林地和草地、未利用地和草地之间存在大面积的相互转换。1986-2020年主体景观未利用地及草地的优势度降低,破碎度增强,而耕地及建设用地景观优势度增加,破碎度降低,整体景观趋于多样化、破碎化。灰色关联法分析发现,降水、气温、人口数量和第一产业是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景观生态恢复、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守望石羊河     
阿文 《森林与人类》2005,25(4):58-60
石羊河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系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冷龙岭,最后汇集了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等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