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222篇
  597篇
综合类   664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01.
冻结过程中的盐分迁移及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2.
排水地段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田间排水地段实测的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分析了土壤盐分组成变化特征以及覆膜种植对抑制土壤积盐的效应。根据潜水蒸发特点,确定了建立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盐量间单一函数关系的方法,为根据土壤含盐量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3.
非生物胁迫下硅素营养对植物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侯彦林  郭伟  朱永官 《土壤通报》2005,36(3):426-429
硅是对植物生长有益的一种营养元素,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目前有文献报道,硅还可以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硅素营养在减轻铝、锰、盐分、重金属对植物毒害中的作用及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野外VIS-NIR光谱的土壤盐分主要离子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利芳  熊黑钢  张芳 《土壤》2020,52(1):188-194
为明确干旱区土壤盐分主要离子的特征光谱,建立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盐渍土预测模型,以新疆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网格法采集55个土壤样本,利用实测VIS-NIR光谱,选择多元线性回归(M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法构建土壤盐分主要离子含量反演模型,而后对反演精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在0.01显著水平下,土壤盐分与Na~+、Cl~–、Ca~(2+)含量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814、0.645;(2)综合光谱响应和相关性分析确定土壤盐分主要离子的特征波段为459、537、1 381、1 386 nm,显著特征波段为459、537 nm;(3)3种模型拟合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RFMLRSVM,采用RF所建模型盐分主要离子(Na~+、Cl~–、Ca~(2+))R~2最高,RMSE最小,RPD最大,分别为2.11、2.03、1.80,为最优预测模型。通过选取土壤主要离子显著特征波段,进而采用RF法构建其估测模型,可以有效提取干旱区土壤盐分的主要离子信息。  相似文献   
105.
设施土壤盐分的累积、迁移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设施栽培现状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的累积、迁移及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大,且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各研究区域内已有40%8~9%的土壤含盐量超过了作物正常生长的临界浓度。2)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利用周期较短,连续种植到4年左右的设施土壤,其耕层盐分的累积量可达到作物的生长障碍临界点,之后因设施使用率的下降以及采取的措施而有所降低,但仍高于露地土壤。设施连续使用会导致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3)设施土壤剖面(0100.cm)盐分含量均高于相邻露地,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耕层(020.cm)的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下各层;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的运移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底层迁移和向表层聚集两种方式,但以表聚为主;此外,盐分离子的大量累积和向底层迁移,特别是NO3-的淋溶已严重影响到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4)设施栽培后,土壤中的NO3-、SO42-、Cl-、Ca2+、Mg2+、K+、Na+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盐分的大量累积以及某些离子的相对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作物养分的供需失衡、土壤酸化、棚室内CO2供应不足等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06.
覆膜开孔土壤蒸发的水盐分布特征及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干旱半干旱的新疆地区,覆膜灌溉面积在逐年增加。但由于田间地膜覆盖率无法达到100%,同时出苗孔和灌水孔的存在使得研究覆膜灌后地表覆膜开孔率不同时蒸发的水盐运动很有必要。为获得覆膜开孔蒸发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垂直一维入渗蒸发双层有机玻璃土柱实验系统进行蒸发试验。以概化的覆膜开孔率为上边界条件,针对初始水盐均匀和入渗结束后的蒸发两种处理,研究了覆膜开孔率影响下,蒸发土壤含盐量剖面和盐分浓度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水盐均匀处理,剖面盐分浓度可采用含水率及开孔率的函数关系表达;而对入渗蒸发处理,剖面盐分浓度随覆膜开孔率的范围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指数形式表达。表土10cm返盐量随覆膜开孔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单位膜孔面积的返盐量随覆膜开孔率的增加而减小,呈幂函数关系。此外,相同开孔率条件下,单位膜孔面积上蒸发量(ER)与土表10cm返盐量(Wsm,10)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7.
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   总被引:148,自引:3,他引:148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中重金属、兽药残留、盐分及有害菌等有害污染物的增加,构成影响农田土壤健康功能的限制因素,甚至带来生态环境风险。对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规模化养殖畜禽粪的主要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及钙、镁、铁、钠、锰、钴等矿质元素;砷、铜、锌、铬等重金属及盐分含量较高,55个猪粪、鸡粪样中,Cu、Zn、Cr、As含量变幅分别为10.7~1591mg/kg、71.3~8710.mg/kg、0~688.mg/kg、0.01~65.4.mg/kg。同时多有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32个猪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9.09.mg/kg、5.22.mg/kg、3.57.mg/kg;23个鸡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97.mg/kg2、.63.mg/kg1、.39.mg/kg。因此,规模化养殖畜禽粪对农田施用后存在潜在危害性,规模化养殖畜禽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才能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8.
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及多因素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含盐量空间特征和分布格局,分析土壤盐分空间格局与地下水、土壤物理特性参数间的空间响应关系,为灌区盐渍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南岸灌区吉格斯太灌域为例,网格化布点,分层采样测定土壤含盐量、表层土壤含水量、颗粒组成、干容重并换算热容量及导热率,同步监测地下水埋深及含盐量,采用经典统计方法和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物理特性和地下水等因素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灌域处于非盐化—轻度盐化状态,土壤含盐量呈中等空间变异程度,总体呈现相对独立的随机分布,空间结构特征可以用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描述。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显著负相关,与地下水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水埋深1.6 m区域发生轻度盐渍化风险较高。0—20 cm土壤含盐量与黏粒含量、容重、含水量、导热率及热容量显著空间正相关,相关范围约2~6 km;与砂粒含量呈显著空间负相关,相关范围约2~4 km。20—60 cm土壤盐分与0—20 cm土壤黏粒、砂粒含量、导热率、热容量及含水量呈显著相关,相关范围与土壤表层略有差异。[结论]黏粒含量较高,含水率较大,地下水埋深1.6 m的区域是灌域盐渍化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9.
宽膜覆盖下土壤环境研究 Ⅰ.土壤盐分运移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兴旺  钟新才  徐万里 《土壤通报》2001,32(Z1):128-130
通过在新疆巴楚县设置不覆膜露地种植、窄膜覆盖和宽膜覆盖种植棉花的试验,对露地、窄膜下、宽膜中区和边区下不同时间的土壤剖面上全盐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覆盖宽膜后第一水前盐分在土壤剖面上是增加的,但膜中区0~15cm盐分 增加量小于膜边区;到收获后膜中区0~15cm土壤含盐量下降到低于播种时水平,可是在膜 边区0~15cm盐分聚积,含盐量继续增加;到收获后宽膜下15~100 cm深度内含盐量均降低 到春季播种时水平.  相似文献   
110.
解决节水灌溉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矛盾,对干旱内陆绿洲灌区农田节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保证绿洲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固定道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与播前相比,收获后FRB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提高83.3%、77.2%、47.6%和84.0%,PRB处理分别提高62.6%、46.3%、28.2%和103.6%。ZT和CT处理0~200 cm土壤含盐量呈"脱盐"和"聚盐"交替变化趋势,0~6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降低,而6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是PRB和FRB处理土壤盐分的主要累积区,ZT和CT处理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最终积累在100~160 cm土层。从头水后至收获各个时期,PRB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FRB处理,且差异显著。ZT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高于CT处理。垄床不同位置土壤盐分运动水平方向上均呈"垄边向垄中"迁移特点,但PRB处理迁移能力强于FRB处理。垂直方向上,FRB处理在土壤60~80 cm处形成积盐峰,而PRB处理在土壤40~60 cm处形成积盐峰。随灌溉水分入渗再分布后FRB处理土壤盐分向垄沟中部和垄床表层迁移,PRB处理土壤盐分在垄床40~60 cm土层处形成一个积盐层。结果说明,垄作方式能显著增加土壤剖面盐分累积。随着垄作年限增加,盐分向垄床中部积累的能力和含量均增强,由此垄作种植应考虑适时漫灌以达到淋洗土壤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