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76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59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正>1生物学特点西伯利亚白刺是蒺藜科白刺属多年盐生性小灌木。冀东沿海地区有较多的野生白刺群落分布,多分布于沿海土壤含盐量很高的沟渠埂埝或沟坡,群落结构简单,伴生植物极少,覆盖度较低,耐盐性极强。通过研究,白刺全身都是  相似文献   
772.
白刺夜蛾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应用3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分别检验了白刺夜蛾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白刺夜蛾卵、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本是个体群。应用Iwao模型中的参数估计的间调查时的达抽样数。  相似文献   
773.
本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灌丛草地主要灌木植物的可食部位生物量与植株冠幅直径、高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可采食部位生物量与植株冠幅直径、高度呈显著(P<0.05)的回归关系,并建立了灌木可采食部位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74.
环境因子对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的日变化与气温及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同步,只是气温日变化峰值推迟了2h。地表温度与土壤CO2释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入的季节动态受土壤温度(0~30cm,特别是10cm)、真菌菌丝生物量(0~20cm)、土壤有机碳现存量(0~20cm)和生物量的影响。它们均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放牧使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减小,从而降低土壤CO2释放速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显著。而土壤湿度及降雨对土壤CO2释放速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75.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龙门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被状况良好,森林景观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1.6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一起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高山灌丛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量最少,异质性最低,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景观具有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优势度大、破碎度低的总体植被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776.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广州市2006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实地测定数据,分析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广州市各森林类型间CO2固定能力差异很大,变化范围为6.444 7~32.618 9 t·hm-2a-1;2005年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固定CO2量为7 493 811 t,其中地上部分固定CO2量为6 391 232 t,土壤固定CO2量为1 102 579 t;在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树固定CO2量最大,为4 216 106 t,占总净固定CO2量的56.30%,城区园林固定CO2量为974 010 t.占13%,针阔混交林固定CO2量为716 756 t,占9.6%,马尾松林固定CO2量为662 336 t,占8.8%,竹林固定CO2量为209 250 t,占2.8%,经济林固定CO2量为206 412 t,占2.7%,湿地松固定CO2量为170 973 t,占2.3%.针叶混交林固定CO2量为135 769 t,占1.8%,杉木林固定CO2量为115 368 t,占1.5%,灌丛疏林固定CO2量为86 831 t,占1.2%.  相似文献   
777.
黄土丘陵沟壑区白刺花促进生态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在延安试验区布设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在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和封育后,阳坡、半阳坡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趋势,重点分析了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群落演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提出利用白刺花采用二步到位的方法促进植物群落顺行演替,快速恢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78.
本研究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灌丛草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观测,分析了该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各层土壤温、湿度随着季节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垂直梯度明显。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呼吸白天呈"双峰型"曲线;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白天高于夜晚,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约为裸地的4倍;裸地夜间土壤表现为碳吸收过程。白天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夜间为正相关关系;生长季白天土壤水分条件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更大,而夜间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过程的影响均小于白天。该研究为明确干旱区碳收支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9.
我国灌丛生态系统资源丰富,总面积达5 365万hm~2,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呈下降趋势。四川、内蒙古、新疆和西藏4省灌丛面积最大,达466万hm~2以上,而天津、江苏和山东灌丛面积最小,均在6.6万hm~2以下。灌丛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但是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尚不多见。灌丛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有机质储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和美学观赏等。根据影子工程法、成本替代法、市场价值法、碳密度法以及灌丛面积,分别计算各个功能的价值,并计算出各省(区)灌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出我国2009、2015年灌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48 479.18亿、50 872.38亿元,其中涵养水源功能的生态价值最高,为34 080.25亿、37 009.99亿元。与2009年相比,2015年灌丛总面积减小,但服务价值上升。  相似文献   
780.
陈淑华  苏琳  冷爽 《吉林林业科技》2019,48(1):12-13,17
本研究通过对初选6个三年生白刺优良类型(A1~A6)进行植株直径、株高和株产量等生物学参数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白刺A5优良类型在匍匐和高产方面均具明显优势,选育出的适应吉林省西部地区生长的白刺优良类型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白刺属植物大面积推广示范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