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76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59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41.
1总则1.1小萱草原产我国云南、四川、甘肃等省内。甘肃产于夏河、临潭、卓尼、舟曲、岷县等地;生于海拔1500~3000m草地、草甸、灌丛或森林草原中。1·2小萱草是喜光植物,极耐寒,比较耐干旱和瘠薄土壤,喜凉爽湿润气候条件;要求生长在肥沃湿润土壤中。1·3根据《甘肃省野生花卉引  相似文献   
742.
常在高山大川中从事科学探险的我,见到的花儿难以尽数。倘若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花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杜鹃花呀!”杜鹃花种类繁多,形态差异甚大,有的高如巨树,有的低成灌丛,还有的竟然矮到伏地而生;它的花色更是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通常有红、黄、白、紫色等,见的最多的为红、白两色。天南地北,经常与它相遇,发现杜鹃花平易不失美丽,久而久之,杜鹃花便成了我最为推崇的花儿。  相似文献   
743.
郭志霞  刘任涛  赵文智 《草业学报》2022,31(10):206-216
在荒漠生态系统中,以人工灌丛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是土地荒漠化防治最有效、最经济、最持久、最稳定的措施之一。土壤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生物的重要组分,在物质循环、养分流动和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荒漠灌丛和土壤动物互相作用能够促进灌丛“肥岛”演变,有利于灌丛生态功能发展和退化生态系统有效恢复。降水变化条件下,基于“荒漠灌丛和土壤动物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在总结荒漠灌丛分布特征、荒漠灌丛和土壤动物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荒漠灌丛土壤动物分布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内在机制。在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从荒漠灌丛土壤动物对地上的反馈效应、研究方法与先进技术应用及荒漠灌丛土壤动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探索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荒漠灌丛土壤动物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科学问题,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建设及响应气候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4.
通过对2001年人工模拟林窗的调查,得出霍山地区山地灌丛林窗恢复的早期动态及环境特征,初步分析了林窗内植物的来源和地下生物量。表明,在彻底破坏的模拟林窗内,先锋植物多为阳性,在破坏程度较小的林窗内趋向于恢复原状植被,且恢复速度快。从林窗中心林窗边缘非林窗,地表温度逐渐下降,地表湿度未出现一定梯度。林窗内的植物来源有三种:林窗原有植物根、枝或残留种子,以及外来因素随机带入的种子。由地表向下(至土深60cm),地下生物量递减,成倒金字塔形。  相似文献   
745.
本文是根据三年的调查研究(共调查了约1000块标准地)和造试验林所取得的材料写成的。研究了油松林、栎林、刺槐林、灌丛和杨树林等的更新、造林以及经营方面的技术和营林体系问题。提出了在不能修筑窄带梯田发展干鲜果树的地段,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生产力的育林措施。在林种搭配和营林体系选择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封山育松栎林,营造刺槐薪炭林和小径材用材林,进行栎类播种造林和封养灌木林等。这是适应低山丘陵生态条件、经济有效的恢复森林植被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46.
灌丛沙包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本研究以干旱区常见的白刺属(Nitraria)植物灌丛沙包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收集和文献数据整理,获取45个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21个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灌丛沙包形态及生物量数据,构建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灌丛沙包植物总生物量每增加1 kg,沙包上部、沙包内部、沙包下部的生物量及枝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分别增加0.31、0.57、0.12、0.44和0.56 kg.植株高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88%.沙包长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92%.植株高度和沙包长度联合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89%~94%.随灌丛沙包高度的增加,沙包上部生物量占比呈现减少,沙包内生物量占比明显增加,沙包下部生物量占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另外,随沙包高度增加,沙包内部根系的迅速增加是白刺属植物根生物量占比呈增加的主要原因.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各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这种关系可用于相互间的预测,进而可以为野外跟踪监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7.
解析高寒草甸水分利用效率连续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高寒草甸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3–2010年青海海北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连续8年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借助于潜热通量(latent heat flux,LE)和蒸发潜热(λ)计算实际蒸散量,进而计算出8年间水分利用效率值,并探讨了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尺度上,8年间总初级生产力、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以每年98.55 g·m?2、40.15 mm和138.70 g·(m2·mm)?1的趋势上升;季节尺度上,总初级生产力、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1月份呈现最小值.2)年均温度、相对湿度和净辐射对全年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贡献率均最高,三者能解释73.50%的全年水分利用效率变异.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3个环境因子在生长季尺度上相对贡献率总值为74.14%.在全年和生长季尺度上,年均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3.09%和30.7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湿度是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全年尺度上还有年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生长季尺度上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和净辐射.研究结果对于明晰金露梅灌丛草甸水分利用效率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8.
对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量动态进行了三年的定位研究,其结果表明:这类草地牧草产量的季节动态规律较稳定,各年度动态曲线均呈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峰期后牧草产量下降较缓慢;牧草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含量高,随生育期进展而逐渐减少,粗纤维含量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在8月,这与干草产量的峰期正好吻合,是该类草地利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49.
用ABT6号生根粉结合沙藏,对白刺4品种7种源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种子出苗率高,生长整齐。本研究主要从种子处理、容器育苗、各生长期的管理要点中抓主要技术环节。从苗木不同阶段生长进程、高生长量、地径、根系、生物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总结分析揭示白刺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各种观测、记载、方差分析等手段,并参考其他因素综合评价,初步选定7号、5号、4号、3号为抗逆速生型优良品种,同时5号又被选为果肉经济型优良品种。本试验为白刺定向经营培育和种源区域引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0.
白刺是东北松嫩平原中、重度苏打盐碱地区唯一自然分布的乡土木本植物,是干旱、盐碱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具有极强的抗盐碱、抗干旱能力。本文对白刺移栽机的研究设计作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