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46篇
  248篇
综合类   636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肥料配施促进翅碱蓬生长及其对盐碱土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盐碱地土壤的营养状况,促进翅碱蓬的生长,增强吸收土壤中盐分离子的能力,降低盐碱度,从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团聚性。其中,氮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比,土壤全盐量降低30. 3%,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68. 4%,脲酶活性增加1. 5倍,土壤团聚性增加,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增加28. 7%。其次是钾肥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43. 5%,脲酶活性增加50. 0%,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增加25. 8%。因此,本研究认为,氮肥对盐碱地碱蓬生长及土壤营养改善效果较好,而氮肥配施钾肥对促进碱蓬生长以改良盐碱地更具有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鸟集群繁殖活动对栖息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有林湿地鹭鸟集群繁殖影响区和无鹭鸟影响区(对照区)设立调查样地,比较不同区域土壤中养分累积的差异。结果表明,鹭鸟影响区土壤中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分别为(13.28±2.88) g·kg~(-1)、(1.25±0.24) g·kg~(-1)、(0.97±0.13) g·kg~(-1)、(133.3±24.7) mg·kg~(-1)和(63.9±25.9) mg·kg~(-1),分别是对照区的1.64、1.80、1.55、2.07和3.17倍。鹭鸟影响区土壤电导率(EC)(0.784±0.39) mS·cm~(-1)显著高于对照区(0.299±0.09) mS·cm~(-1),土壤pH值则表现为鹭鸟影响区(6.69±0.79)显著低于对照区(7.98±0.19)。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不同区域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在对照区相关性不显著,在鹭鸟影响区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杭州湾湿地鹭鸟栖息地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累积现象,这主要与鹭鸟栖息特别是集群繁殖期栖息导致的鸟粪输入有关。土壤全氮、全磷与有机碳含量间相关性的变化也进一步指示着鸟粪输入对土壤养分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冰 《花卉》2017,(12)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等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海景房的推崇催生出的地产开发热潮,滨海区域的开发力度逐步增强。但是滨海区域多台风灾害和盐害等恶劣生境对植物的生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目前针对该地区的滨海植物的研究不多,笔者就在该地区多年的实践经验作出总结,希望能给以后的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氮沉降模拟实验区样地采集表层(0-10 cm)和下层(10-20cm)两层土壤样本,设置NH_4NO_3、NH_4Cl、KNO_3三种氮肥类型以及5 gN·m~(-2)·yr~(-1)、10 g N·m~(-2)·yr~(-1)、20 gN·m~(-2)·yr~(-1)3种施氮浓度梯度,通过26 d室内恒温矿化培养试验,测定温室气体CO_2释放速率和累计释放量,研究模拟氮沉降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培养初始阶段的增长速率较快,前10 d土壤累积矿化量约占整个培养期内总矿化量的50%左右,而后逐渐减慢。外源氮添加促进了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上下层土壤实验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7.60%~68.60%、6.75%~67.24%,铵态氮(NH_4NO_3、NH_4Cl)均表现为中氮组(41.39%、68.60%)高氮组(27.02%、53.69%)低氮组(13.78%、7.60%),硝态氮(KNO_3)表现为高氮组(66.12%)低氮组(49.05%)中氮组(32.10%)。较高或较低氮浓度下,硝态氮对有机碳矿化的促进作用强于铵态氮,但在中氮组中NH_4Cl处理组有机碳平均矿化量最高,达1411.82μg/g soil。下层土壤中,NH4Cl实验组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施氮量下均最高,有机碳平均矿化量分别为666.90μg/g soil、797.28μg/g soil、834.98μg/g soil。各处理土壤表层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底层土壤(P0.05),即表明上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稻田湿地生态系统的N2O还原消耗潜力对缓解大气温室气体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而滨海自然湿地围垦改造成稻田后耕层土壤的N2O还原速率及其微生物机制却鲜有报道。选取崇明岛光滩湿地为对照(WK0),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19、27、51、86 a)的围垦区稻田耕作层土壤N2O还原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TOC)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而土壤pH值、SO42-浓度和EC值则均随围垦年限增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土壤N2O还原速率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围垦86 a稻田土壤达到25.5 μg N2O·g-1·d-1,与光滩湿地相比增加了58.4%。定量PCR结果发现,功能基因nosZ Ⅰ和nosZ Ⅱ拷贝数也随着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围垦86 a的稻田土壤功能基因分别为1.72×108 copies·g-1和4.36×108 copies· g-1,比光滩湿地稻田高出一个数量级。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N2O还原速率与功能基因nosZ Ⅰ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功能基因nosZ Ⅱ拷贝数随围垦年限的增加率远高于功能基因nosZ Ⅰ;N2O还原速率、功能基因nosZ Ⅰ、nosZ Ⅱ拷贝数与3个土壤理化指标(pH、EC、SO42-)均呈负相关。因此,围垦造田促进了滨海湿地土壤N2O还原过程,而功能基因nosZ Ⅰ数量的大幅增加是N2O还原速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梁国婷 《北方园艺》2014,(11):50-51
寿光市一直以我国的"蔬菜之乡"而著称,但是人们不熟知的是寿光市北部共有盐碱地、滩涂面积1.23万hm2,占寿光总面积的5.66%,耕地面积的13.1%。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盐碱、滩涂地,是"变废为宝"的一项重大课题。西洋海笋作为一种在盐碱滩涂地种植,利用卤水、盐水灌溉的新型作物,很好地解决了此项难题。西洋海笋属藜科(Chenopodiaceae)海蓬子属(Salicornia)高等植物,又称"海菜豆"、"毕氏海蓬子",因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滨海渔村已不能满足休闲渔业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外需求,若将休闲渔业与渔村景观结合,不仅可以保护渔村的文化,也可推动渔村的各方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滨海渔村景观的发展.该研究将休闲渔业与渔村景观结合,思考滨海渔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及其方法,希望对滨海渔村景观的设计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滨海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它在城市中是交通繁忙且景观要求较高的城市干道,需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海岸线现状、用地宽窄和交通特点进行设计。此外,道路设计还应结合滨海绿带进行,完善城市生态绿廊的生态、审美和游憩效益。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西铜公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实践为例。漳州市东山县西铜路西埔至铜陵段全长约10km,全线按二级公路(结合城市道路)技术标准设计,该路线在福建省沿海地带,地势平坦。东山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在注重道路本身、环境、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邮编:250100,电话:0531-83179270)主持完成的利用降水改良滨海盐渍土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鉴定。该项研究通过集雨抑蒸技术和不同的覆盖方式,在4次降水56.5毫米下,土壤盐分由0.7%下降到0.2%左右,实现在无客水的条件下,利用自然降水对滨海盐渍土进行改良和利用,为滨海盐渍土的改良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连是辽宁南端的重要滨海港口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南部滨海区是大连市民生活、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其自然地貌植被与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结合,体现出独到的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大连的自然、人文条件,以及其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地位对滨海景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根据有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大连滨海路的历史沿革及景观特色,结合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生态性等原则进行分析,研究滨海路的植物配置模式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