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61.
本文对赣南烟草的传入与推广种植进行了梳理,对清代赣南烟草的生产加工、运销网络及产销特点作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作为后发型的赣南烟草生产与贸易,一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其后发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又没能摆脱对烟草生产先发地闽粤烟草经济的依附,并因此导致大量烟草利润外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362.
363.
安化黑腌菜是以鸡冠菜作原料,经七蒸七晒精制而成的天然绿色食品.据传,清代两江总督陶澍轶史曾载"黑腌菜之为物也,其色玄黑,益肾扶脾,其气芳香,宽胸利膈,其味甘酸,收涩奇功,其性平和,久食不厌,无佳肴雅善之誉,收延年益寿之功,此臣之所谓美味者也.  相似文献   
364.
《农业考古》2021,(3):243-251
市镇文化中心地角色的考察是开展市镇中心地功能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清代,在市镇经济中心地功能的辐射和驱动之下,海河水系沿岸市镇的文化中心地角色开始构建和形成。从对于海河水系沿岸不同类型的典型市镇为中心的考察和分析来看,多元信仰逐渐凝聚和融合于市镇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市镇信仰文化空间,庙会文化和花会活动在市镇日益兴起,教育和社会保障资源也逐渐以市镇为核心开始集聚,海河水系沿岸市镇发展成了流域内基层社会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中心地,形成了独具海河水文化烙印的地域市镇文化。  相似文献   
365.
《农业考古》2021,(4):95-104
纵览清代方志舆图的序言,无一例外都强调了编绘地图对于指导州县官员治理地方的重要性。若用现代测绘技术审视这些舆图,其粗疏的绘制水准似乎难以实现此目的。但是,通过考察云南方志舆图佛寺类地理要素可以看到,方志地图中蕴藏着当时人"不言自明"的信息资源与地方逻辑,是地方官员"以图知民""以图治民"的充分条件;而影响州县官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官员"览志书""绘舆图"的意愿与能力,更为本质的原因还在于:信息掌控主体的不对称、地方官员"责、权、利"的分离以及国家制度逻辑与乡村社会运作逻辑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366.
曹沁心  汪鸣鹤 《福建茶叶》2023,(11):126-128
扬州茶肆是集饮食、休闲、社交、娱乐为一体的地方文化载体。从清代扬州茶肆的勃兴发展可见扬州城市的时代风貌、日常社交、行市交易,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进程。茶肆丰富多样的类型特点与独具匠心的运营方式皆适应自然经济条件下民情的需要,体现清代扬州民俗文化的特点,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阶层异同。本文利用史料记载探寻扬州茶肆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底蕴,助推当代扬州茶馆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67.
乾嘉时期为经学繁盛的时代,词学也衍生出新变的质素。学人之词成为词坛的创作主流,词体之尊基本实现。凌廷堪的《梅边吹笛谱》体现了创作与词学的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清代学人之词的特质。  相似文献   
368.
环碧园是清代桂林著名私家园林,时人赞誉其“不减辋川之胜”“不减淮浙盐商诸家”,但其形迹今已不存。根据《桂游日记》《白鹤洞图》等资料,将景观名称及方位信息转变为平面信息,逐步推导环碧园的选址布局和景观结构,复原出环碧园的平面示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布局及造园特色,发现环碧园的造园选址巧妙,纳天然洞穴于园中;依托桂林的真山真水造园;在园林布局和建筑营造上突出功能性。  相似文献   
369.
王大宾 《农业考古》2023,(1):144-150
传统农业社会条件下,水利开发是发展生产的基本条件,也因此成为地方社会控制的重要途径。水利资源是宁夏平原的农业开发的核心资源,农业对水利颇有依赖。宁夏平原也具有较好的水利环境和较为悠久的水利开发过程。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水利开发必然表现为具有阶段性特征和空间差异的时空过程。清代前期,在西北屯田的背景下,水利职官专司其职,修浚开挖多道大渠;乾隆宁夏地震后,水利开发成为地方性事务,水利开发的技术方式和空间特点也发生了变化。清代宁夏水利开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区域空间转变过程,其所表现出的时空特征,往往受制于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70.
清代亳州地区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亳州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清代中央及地方政府积极应对,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救灾。亳州当地绅民商人及在亳经商的地商户亦慷慨解囊,通过捐物捐钱、降价出售粮米等方式积极参与救助。政府与民间在救灾中的地位不尽相同,两者的结合在救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其中的一些举措对现代社会抗灾救灾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