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林业   341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2920篇
  423篇
综合类   150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425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与土地资源局限性矛盾的日益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极为重要。针对新疆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现状,利用建设用地审批矢量数据,运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对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数量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与强度在2010-2011年呈现增加趋势,2011-2015年呈现下降趋势;(2)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析得出,四、五、六及十方向扇区建设用地发展指向性较突出,表明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布局的区域指向性特征较明显;(3)国内生产总值是建设用地扩展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贡献率与建设用地的扩展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采用等扇分析方法与STIRPAT评价模型可以清晰刻画出不同扇区建设用地变化规律及其与各驱动因子间相互契合程度,对未来较好地实现土地资源集约优化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2.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新疆作为中国农业用地较多和后备耕地资源较大的省区,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具有突出地位。渭库绿洲是新疆最典型的荒漠绿洲区,是阿克苏地区最大的灌溉区及新疆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深入了解该绿洲耕地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对指导该绿洲农业发展,保障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遥感资料为数据源,选取动态度、区位指数和板块密度等地理计量模型揭示渭库绿洲近21 a来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1)近21a年渭库绿洲耕地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耕地面积从1994年的2 488km2增加到2015年的3 931 km2,研究期间增加了1 443 km2,耕地面积的比例从17%上升到26%,年均变化量68.71km2,年均变化率2.7%;耕地扩展中心逐渐由绿洲中上游转移到下游,并延伸到绿洲外围,主要表现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非农业用地增加,以及盐渍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2)从区位指数来看,各县的区位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新和县的耕地区位指数均排在第一位,耕地聚集程度远高于全区平均和其他地区,沙雅县的耕地区位指数位于第二,聚集程度也高于全区平均值,库车县的耕地区位指数最小。【结论】经过近21 a的耕地扩展,耕地景观由已杂乱破碎斑块逐渐连接成片,耕地景观的优势进一步增加。降水和径流的增加为渭库绿洲耕地扩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气候条件,水利建设与人口增长是影响该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3.
都市型农业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崭新农业形态。基于北京、上海、深圳等14个大中城市的实地调研,总结归纳目前我国大中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比较不同发展模式间差异,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可为都市农业在我国中小城市的递级推进提供经验借鉴。结果表明,我国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特色农业集群、农业园区引领、休闲观光带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化经营推动、高效生态循环推动及机制创新驱动等8种,不同发展模式在主要特征、功能导向、业态、驱动要素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研究表明,都市型农业发展除了农业系统自身演变内在需求外,还紧紧依托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资源环境压力的推动、制度政策的支持和城市规划的空间保障。未来都市型农业发展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构建城市群区域协同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统筹兼顾严格保护耕地和满足都市型农业用地,加强工商资本进入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44.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集聚与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业集聚指标测度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集聚水平,借助引力模型及断裂点公式揭示了中药材各产区彼此联动演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综合影响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党参、当归和黄芪三类最主要的大宗中药材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极为显著,并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定西市凭借雄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区域质量(41 051.784)和强大的吸引力(42.890),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极,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连同天水、兰州、白银和临夏四市(州)形成强大的中药材产业集聚区。陇南、甘南两区域因较远的经济距离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区。未来有望实现以酒泉为中心的河西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和以庆阳为中心的陇东中药材产业集聚区。3)中药材产业集聚是知识溢出、资源环境禀赋、社会需求以及产业加工与监管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5.
四川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农业研发创新驱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创新是驱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驱动研发创新、内生增长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文章阐述了四川农业科技研发现状,分析了制约四川农业研发创新驱动的因素,提出驱动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驱动发展"拓展与参与"的管理体制、以市场需求驱动农业研发等提升科技研发创新驱动能力的措施,以期为四川农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6.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业科技管理》2017,(3):12-1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强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科研院所改革提供了与农业改造升级相契合的切入点。文章按照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形成、转化和农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农业科研院所对接"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改革路径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47.
茶园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碳库功能。分析测评茶园生产种植过程中的碳汇水平,对科学评估茶园潜在的生态价值,推动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选取全国16个茶叶主产省份1978—2020年数据,借助茶树生长周期的生物量模型、土壤含碳量模型核算评估了我国茶业碳汇的基本情况,利用重心拟合模型分析了茶业碳汇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就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展开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茶业碳汇总量呈阶段性增长态势,于2020年达到73 531.10万t,且土壤碳汇积累量高于植被碳汇,碳汇强度则具有“升-降-升”变化特征;(2)各省际茶业碳汇强度差异明显,高强度省份聚集在我国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碳汇重心长期位于湖南省境内,但稍有向西位移趋势;(3)农业补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茶业碳汇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但不同地区茶业碳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存在区别。基于此,从茶业碳汇的管理经营以及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48.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像元趋势分析法,并结合Arc GIS技术手段对2000—2010年福建长汀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将影响当地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成气象因素、非气象因素(包括地形因子、社会经济)和全变量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长汀植被覆盖度整体以增加为主,仅个别地区出现减少的现象;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非气象因素整体对长汀植被盖度变化的影响大于气象因素;变量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当地财政支出、坡度和水保活动收益是影响长汀植被覆盖度4个重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和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9.
为合理利用农村院落规划用地,探讨空间布局分异规律,以山东省346份调查问卷为主要资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所调查的农户截面数据,选择合适的指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确定影响农户院落布局分异的驱动因素。影响因素共分为宏观概况、人口情况、经济状况、家庭特征4大类11小类。研究结果表明:院落位置对分异方向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院落空间布局分异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户主年龄对布局分异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0.
残膜捡拾压缩车及其作业工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残膜回收时捡拾率低、机具集膜箱存储量小、机械化作业过程不连续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棉田残膜捡拾压缩车,该机主要由清杂机构、捡膜机构、脱膜输送机构、压缩机构等组成,可同时完成残膜杂质分离、残膜捡拾、脱膜输送和压缩作业.通过对样机关键作业部件的设计,确定了清杂辊、捡膜机构和脱膜输送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并分析了机具作业过程.样机分别在3种残膜分段回收工艺:搂集—捡压、秸秆还田—搂集—捡压、秸秆还田—捡压中进行试验,田间试验表明,机具作业速度在5~7 km/h,清杂辊转速为240 r/min,捡膜机构转速为90 r/min,脱膜辊转速为1000 r/min时,在回收工艺一搂膜距离≤40 m,回收工艺二搂膜距离≤60 m时,膜堆残膜捡拾率大于80%,清杂率大于78%;在回收工艺三中,棉杆残留根茬高度≤80 mm时,未集堆地表残膜捡拾率达到88.21%,机具缠膜率小于2%,机具可一次性捡拾压缩回收8 hm2田间残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