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286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55篇
  393篇
综合类   103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90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20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92.
贡嘎山区主要植物群落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远长 《山地研究》1994,12(4):201-206
选取贡嘎山区35种主要植物群落,对它们的垂直分布与水分、温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贡嘁山区水分条件较好,温度条件是植物群落垂直分布的限制因子,亚高山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分布上限,其温暖指数,和这温度分别为8-12,40,60-68(℃,月)和3.0-3.5,6.5-7.0,9.0-10.0(℃)。  相似文献   
93.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开发利用沙地资源牛伟君,秦孝明,孙树斌(齐齐哈尔市林业局)嫩江沙地主要分布在嫩江沿岸平原区,在齐齐哈尔市包括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93年划归大庆市管辖)、泰来县、富裕县西部、齐齐哈尔市郊区、龙江县东部、甘南县东部,面积达58....  相似文献   
94.
95.
论述了洪雅丘陵疏林草丛草地与农隙草丛草地两种草地类型中6个群落的植物性生产能力及相关的多项生态经济性状、种群优势度(SDR)、重要值(Ⅳ);比较了两种草地类型各群落间SDR、Ⅳ及植物产量、经济类群组成、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共同性。说明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及人为因素(放牧、刈割、烧草)对草地植被组成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青海省门源县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分析得知:杂草入侵也是造成高寒草甸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样方分析来看,原草地的建群种及主要伴生种的优势度等均明显下降,一些杂类草、毒草的优势度增强,改变了群落外貌和结构,草地趋于退化。  相似文献   
97.
针对毛乌素沙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和自然恢复地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地以狗尾草、虫实、猪毛菜为主要优势种,建植柠条后,种植密度为166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的植物种草木樨状黄芪、白草开始侵入并逐步成为优势种。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则逐步演替为白草、沙蒿为主的植物群落。群落的植被盖度则以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的较高,分别达到了86.17%、80.33%,3330丛/公顷最低为64.17%,比自然恢复地低13.28%。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各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的计算,发现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最接近20/80的稳定点。可以看出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柠条带内的植物群落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8.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问题,结合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优势,从整体上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在种植业上存在粮食生产压力过大、规模效益低下,特色产业开发不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养殖业上存在资金和科技投入不足、草畜矛盾突出、生产条件差等问题。但该沙地具有光、热、水、风能及土地等自然环境优势。因此,应大力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采取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和沙区绿洲型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9.
王萍  罗晓云 《干旱区研究》2006,23(4):583-587
地下微生境位置的确定对于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没有准确、简单可行的确定方法.应用额济纳盆地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数据,分析了3类植物群落结构(草本 灌木组合、灌木 乔木组合及草本 灌木 乔木组合)中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曲线.结果发现:过氧化氢酶活性曲线的各峰值区与植物群落中各生活型植物的根群位置对应,而已有研究指出植物的根群位置正与植物的地下微生境位置对应.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过氧化氢酶活性曲线来确定植物地下微生境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00.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产量、越冬率等指标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公农一号、保丰、陇东、德福等几个品种的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适宜在辽西北风沙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