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282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55篇
  394篇
综合类   1030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233篇
植物保护   20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灌木植物量测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存琦 《草业学报》1994,3(4):61-65
本文对梭梭,柠条,毛条和花棒四种树冠具有代表性的旱生灌木植物量的测定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用传统的样方收获法测定这类灌木的植物量不具备实际的可行性,而数量化处理法,相对生长法和标准木法是测定这类植被植物量的理想方法,其中以数量化处理法效果最佳,相对生长法次之。  相似文献   
22.
春小麦、紫花苜蓿混播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 +紫花苜蓿混播当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测定表明 :植物在生长季节 ,各类群的地上生物量有明显差异 ,地上生物量积累最多的是小麦 ,其次是杂草 ,混播当年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很小。小麦和杂草的地上生物量季节生长速率高峰期出现在 7月下旬 ,紫花苜蓿在 8月下旬。  相似文献   
23.
黄飞燕  黄姚 《西南园艺》2004,32(5):36-36
魔芋又名蒟蒻,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魔芋的催芽选苗移栽是恩施市沙地乡邓祥光同志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即改魔芋直播为育苗移栽,此方法成本不高,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一般可增产10%~15%,值得在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4.
沙地衬膜水稻种植是水稻专家和治沙专家技术合作的结晶,虽然这种种植技术起步较晚,但在沙区发展很快,是沙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集作物栽培学、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及棚膜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沙地开发技术模式,并且产量高、节水、免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5.
《安徽林业科技》2005,(4):F0002
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缘。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座落于青阳县境内,旅游圣地黄山,太平湖与之接壤。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植物群落繁多,水热资源丰富。青阳县是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示范县,2000年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殊荣。  相似文献   
26.
草原区沙地放牧草地合理利用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草原区沙地放牧草地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出现大面积退化和沙化现象的分析 ,探讨了沙地放牧草地合理利用的途径 ,认为对于沙地放牧草地的保护 ,重点应放在草地的合理利用方面。通过以草定畜 ,合理调整载畜量 ;建立合理的利用制度 ;发展季节畜牧业 ;调整畜群结构 ,增加良种畜比例 ;以及改良天然草地 ,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等措施 ,达到草原区沙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7.
东北西部沙地近20年地下水变化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以奈曼旗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东北西部沙地1979-1997年地下水位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和沙漠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沙地多年平均地下水位为2.19m,其中农区为2.85m,牧区1.16m;(2)地下水位是1981-1983年最低为2.49-2.56m,1991-1992年最高为1.90-1.92m,1997年为2.22m,高于1979年的2.41m;(3)该区季节最高水位主要发生于春季(3-5月),发生频率占50.1% ,最低水位主要发生于冬季(12-2月),发生频率为41.2%,平均4月最高为2.07m,10月最低为2.23m;(4)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动态和降水量密切相关,但有滞后1-2年的现象;(5)地下水位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与土地沙漠化及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沙漠化土地主要用于放牧,由于人为利用少和蒸散少,有利于地下水抬升;(6)由于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低,水浇地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尚未对地下水位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8.
1999-200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典型草原区海流特,监测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试验区主要群落的优势植物大针茅、羊草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呈降低趋势,退化指示植物冷蒿、狼毒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试验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均呈降低趋势;围栏在试验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保持方面很有效,但围栏内植物群落特征随时间推移仍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29.
基于毛乌素沙地的野外观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积聚期、消耗期和稳定期;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把土壤剖面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和调节层;沿着坡度减小的方向,各地形断面对应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丘间地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该断面上其余各点。  相似文献   
30.
锡林郭勒草地MODIS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TERRA/MOD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为研究区域。分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荒漠草原四种代表性草地植被指数(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2002年4~10月旬度变化为例。较详尽地反映草地在其生长期内各个阶段植被指数的变化。进而反映生长状况;以2002年9月的NDVI合成数据为例,对植被指数分级。分析各个级别NDVI值域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各类草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