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8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111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21.
中梨1号又叫绿宝石,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新世纪为母本,早酥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育成的早熟梨品种。甘肃高台县于2002年从山东引进该品种,在干旱沙区试栽21.4hm^2。经7年观察,在河西走廊干旱沙区表现生长势强,结果早,丰产性好,成熟早,果形美,品质优良,5年生树平均667m^2产1783kg,果品销售价格好,发展前景广阔,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川区及同类气候区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622.
桃叶卫矛是榆林沙区的一种乡土树种,通过对其田间育苗和沙地造林试验,以规范桃叶卫矛在榆林沙区育苗和造林的技术措施,提高沙地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623.
[目的]黄河沿岸地带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沙区河岸固沙林带不同带间距下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确定最优配置模式下的带间距,为建设沙区河岸固沙林带行带式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不同带间距行带式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带间距8,16,22,28 m的固沙林样地进行土壤取样和植被调查,统计不同带间距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群落特征,并分析土壤水分与植被间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行带式固沙林中的土壤水分与植被指数整体上均随带间距增大而提升。(2)各样地带间0—100 cm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也随水平间距增加而升高,至11 m后变化趋于稳定。(3)各样地带间土壤水分均与植被指数大体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有所差异。带间距越大,植被恢复效果越好,带间距22 m时约达峰值。[结论]以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进行沙地治理时,植被恢复效果随带间距增大而增长,但带间距并非越宽越好。22 m带间距的行带式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效应最佳,对沙地的近自然修复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24.
通过查阅文献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榆林风沙区飞播灌木林的现状及其退化原因。结果表明:榆林沙区防护林的退化原因与立地条件、气候条件、经营管理有关。通过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同种植物的生长势,同种立地类型不同植物的生长量以及防护林退化和演替方向,发现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ez)和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更适宜生长在迎风坡,沙蒿和狗娃花更适合生长在丘间地和坡底。丘间地灌木生长适宜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沙打旺、沙蒿、柠条,缓坡依次为柠条、沙蒿、沙打旺,平沙地依次为沙打旺、柠条、沙蒿。  相似文献   
625.
626.
王博  包玉海  刘静  李雨薇  王成龙 《土壤》2022,54(3):539-546
为阐明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通量的时空动态特征及主控因子,明确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以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藻结皮固定沙地和地衣苔藓混合结皮固定沙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风沙土壤碳通量及水热因子进行观测,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生长季内风沙土壤碳通量变异较大,季节动态与土壤温度基本一致,且随植被恢复碳通量呈递增趋势:混合结皮固定沙地(210.28 mg/(m~2·h))>藻结皮固定沙地(177.45 mg/(m~2·h))>半固定沙地(117.34 mg/(m~2·h))>流动沙地(65.61mg/(m~2·h));土壤碳通量与各层土壤温度均显著正相关,除流动沙地土壤碳通量与深层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外,其余样地碳通量均与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风沙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随植被恢复而递增:混合结皮固定沙地(1.32 g/kg,0.94 kg/m~2)>藻结皮固定沙地(1.03 g/kg,0.74 kg/m~2)>半固定沙地(0.45 g/kg,0.36 kg/m~2)>流动沙地(0.27...  相似文献   
627.
为促进榆林沙区唯一常绿灌木树种——沙地柏天然林更新恢复,选择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丘间地,进行了设置沙障和匍匐茎埋沙对沙地柏植株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的效果观察研究,结果为在试验的3种环境和2种技术条件下,不管是迎风坡、流沙坡的中部及下部,还是丘顶或沙梁,沙地柏都会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且生长正常,沙障规格和压条长度、压沙厚度不同不定根及新枝的数量和长度不同。建议在半固定和流动沙地设置规格为1.5 m×1.5 m或为2.0 m×2.0 m的沙障,匍匐茎压条时,以埋沙厚20~30 cm、压条长10~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628.
为明确退耕还林(草)工程期间景观特征变化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2006—2016年黄河流域河龙区间33个水文站控制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子流域产沙模数时空差异的景观驱动因子,定量评价了各景观特征与产沙模数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面积比例对产沙模数变异贡献最大,分别贡献22.0%和16.9%的变异;林地面积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可以减少产沙模数,但当林地面积>15%,耕地面积<20%时,对产沙模数的影响减弱;增加林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的减缓作用也存在阈值,草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的阈值分别为0.5和0.3,当超过该阈值后,其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减缓作用趋于弱化;适当减少边界密度数量有利于控制流域土壤侵蚀,当边界密度<60 m/100 hm2时,边界密度对产沙模数影响不大,当超过阈值后,产沙模数随着边界密度的增加急剧增大。当边界密度维持在60 m/100 hm2之内时,可以达到适宜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河龙区间流域尺度上景观因子对侵蚀产沙过程的阈值效应,可以为黄河流域植被合理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29.
【目的】长柄扁桃是陕北沙区重要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在区域经济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多种害虫侵扰,受害面积不断增加且日益严重。为此进行了该研究,以明确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种类及害虫危害情况,为今后长柄扁桃害虫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采用人工采集法和黑光灯诱法对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了鉴定、整理和区系分析;随后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害虫的危害程度做了系统的调查。【结果】共计调查到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35种,隶属3个目19科,鞘翅目害虫种类为15种,占害虫种类的42.86%;半翅目害虫种类为11种,占害虫种类的31.43%;鳞翅目害虫种类为9种,占害虫总数的25.71%。区系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的鞘翅目害虫古北种最多,占73.33%,鳞翅目害虫和半翅目害虫广布种最多,分别占88.89%和81.82%。危害程度研究表明,危害严重的害虫有5种,危害中度的害虫有8种,危害轻的害虫有22种。【结论】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主要分布在鞘翅目和半翅目,鞘翅目害虫以古北种为主,半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以广布种为主。长柄扁桃害虫的优势...  相似文献   
630.
为突破干旱沙区黑果腺肋花楸硬枝扦插繁殖关键技术,以3年生黑果腺肋花楸萌蘖枝条为扦插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ABT、IBA、2,4-D为外源激素进行浸泡处理,开展了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在蘖枝基部、中部插穗成活效果优于梢部,中下部插穗扦插生根率高于30.00%,梢部插穗生根率只有5.52%;ABT1号生根粉对黑果腺肋花楸插穗生根效果明显,其浓度为100 mg/L时,浸泡8 h以上可明显提高插穗成活率,插穗平均萌芽率90.28%,平均生根率67.99%;20 mg/L 2,4-D+60 mg/L IBA的激素组合可促使硬枝扦插生根,生根率为3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