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4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1780篇
林业   963篇
农学   1854篇
基础科学   1424篇
  2626篇
综合类   6528篇
农作物   967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1378篇
园艺   1029篇
植物保护   1041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919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146篇
  2010年   1004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4篇
  195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91.
为了充分挖掘和提高作物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新品种是最有效且易行的技术措施,以期解决品种应用盲目和抗旱应对被动的问题。本研究在山西晋中盆地大田条件下,以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1个不同基因型玉米新品种为试材,于拔节期设置3种不同水分处理,分析了其产量、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品种产量、抗旱性排序不同,其中‘大丰30’、‘迪卡M75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旱性综合表现最好,正常供水下,其产量分别可达13634 kg/hm2和14478 kg/hm2,抗旱指数分别达0.999和1.029;同时在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后,得出在拔节期补充灌溉45 mm时,既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9.77 kg/(mm·hm2)和30.92 kg/(mm·hm2)。因此,‘大丰30’和‘迪卡M753’可作为主干型品种在该区域进一步验证和应用,且在该区域运用非充分灌溉,对保护水资源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2.
水分和氮素管理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研究尿素类型与灌溉管理对玉米节水保肥的影响以达到玉米高氮肥利用效率和高产田的生产目标。本研究在2016—2017年开展2年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讨论了尿素类型(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及灌溉对玉米土壤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每种尿素类型设置2种氮素水平,分别为75、150 kg N/hm 2,以不施氮肥为对照。水分设置2种灌溉水平,分别为全生育期不灌水和灌浆阶段灌水85 mm。结果表明:在灌溉与施氮水平相同下,0~40 cm土层应用控释尿素处理氮含量较高,但在更深的土壤层低于普通尿素处理;相对于不灌溉,灌溉增加了硝态氮的损失,但施用控释尿素的处理硝态氮损失低于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灌溉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可以提高玉米氮素吸收,并使更多的氮向籽粒中转移;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对氮需求的依赖。控释尿素低氮的释放可以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而迅速被玉米吸收,从而降低硝态氮的损失风险,提高了土壤氮肥利用效率。综上,控释尿素与少量灌溉相结合适用于华北半湿润地区达到玉米高氮肥利用效率和高产田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93.
<正>年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2015年底前,设区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随着我国阶梯电价及阶梯水价的推出以及阶梯气价的酝酿,资源高效利用正逐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农业也不列外,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资源高效利用之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通过建议呼吁大幅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为行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那么我们如何能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94.
以引进的3个葡萄柚品种“哈路比”、“火焰”和“瑞路比”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特性并对比其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哈路比”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最高,“火焰”次之,“瑞路比”最低;“瑞路比”的蒸腾速率(Tr)最高,“哈路比”最低;“火焰”的胞间CO2浓度(Ci)最高,“哈路比”次之,“瑞路比”最低;不同品种葡萄柚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变化总体趋势是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95.
根据油菜生长对环境的需求,结合玉溪市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玉溪市油菜生长发育期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分析研究划分出当地油菜适生种植区域,以更好地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合理调整作物种植布局。  相似文献   
196.
张建军  樊廷录  赵刚  党翼  王磊  李尚中 《作物学报》2017,43(7):1077-1086
在陇东黄土旱塬覆盖黑垆土大田,利用陇鉴301进行了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观测长期施用不同氮源有机肥(发酵有机肥、农家肥)或小麦秸秆还田各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年际间变化较大,与降雨量有直接关系;不同有机氮源替代部分含氮化肥处理对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明显作用。在干旱、平水和丰水年型,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53.1%~103.7%、40.3%~79.3%和73.1%~94.8%,较单施化肥对照分别增产6.6%~41.8%、7.0%~36.8%和-2.9%~9.3%。以发酵有机肥做替代物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增产幅度最大,10年平均产量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对照分别增加88.9%和25.4%,水分利用效率和边际水分利用率也最高,分别为10.8 kg mm~(-1) hm~(-2)和1.03 kg m~(-3);并且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生理指标也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发酵有机肥是陇东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年降水量约550 mm)冬小麦生产上替代部分含氮化肥的首选有机氮源。  相似文献   
197.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8.
母猪的饲料主要是植物的籽实,而植物中无机盐含量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猪的需要,特别是饲养在全封闭猪舍水泥地面上生长发育较快的猪,必须额外补充,以达到饲料中无机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9.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87-490
为探求杂交谷子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组合,对张杂谷5号单位面积不同播种穴数、不同留苗数的密度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播种穴数或留苗数均能提高产量,但密度组合在15万穴下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此时增加密度已不能提高产量,在低密度组合下,杂交谷子能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分蘖、单穗籽粒质量、千粒质量,稳定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因为高密度下杂交谷子生物产量增加、经济系数降低,导致籽粒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耗水量不断增加,说明杂交谷子适当稀植才能达到节水、高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0.
不同欧李品种(系)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种不同欧李品种(系)为试材,使用GFS30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自然条件下叶片的光合和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9种欧李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蒸腾比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存在差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的生长环境下,Pn与Gs、Tr、WUE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Ci、T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Ci与TR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Gs与Tr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n最高的"宏宇Ⅵ号"其WUE较高,但不是最高;WUE最高的"宏宇Ⅰ号"其Pn较高,但不是最高;"01-01号"的Pn和WUE均最低,其它品种(系)的Pn和WUE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欧李品种(系)通过不同方式协调自身的光合和水分利用来适应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