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6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1780篇
林业   963篇
农学   1854篇
基础科学   1424篇
  2626篇
综合类   6528篇
农作物   967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1378篇
园艺   1029篇
植物保护   1041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919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146篇
  2010年   1004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4篇
  195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冯建伟 《现代园艺》2014,(18):37-38
<正>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7、8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水分条件完全不同的小环境,而且本地区的水分蒸发量大,增加了人工造林的难度。过去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造林技术运用不当,在造林中把关不严,加之受恶劣的气候影响,春季造林时干旱多风,根系供水能力弱,导致苗木失水死亡,即  相似文献   
172.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菌包的水分变化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莲芳 《食用菌》2014,(4):36-38
通过多年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变化和管理调控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过程的水分管理。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实验数据展现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菌包水分的变化规律,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管理控制方案,有助于生产管理和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73.
为解决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干旱缺水导致的谷子出苗难、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低而不稳等一系列问题,以金苗K1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智动载体、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吸水性聚合物(SAP)、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5种保水剂,每种保水剂设置3个施用量处理,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CK),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谷子生育期内研究不同保水剂及用量对谷子出苗率、土壤蒸发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5种保水剂均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提高了谷子成熟期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智动载体和PAM施用量分别为37.5kg/hm2和75kg/hm2时,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对照分别减少25.31%和26.40%;谷子地上部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47%和19.92%;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0.54%、20.42%和25.0%、25.5%;经济效益均表现最高,减蒸增效作用均强于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和SAP。  相似文献   
174.
试验旨在研究白鱼粉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将白鱼粉分别储存在模拟低温冷库(温度12、10、8℃,相对湿度55%RH)环境和自然常规环境(温度18~27℃,相对湿度50%~70%RH),通过分析白鱼粉的水分、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生物胺、酸价、丙二醛)和卫生指标(霉菌总数、沙门氏菌)研究白鱼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环境和自然环境储存的白鱼粉品质相当。在自然环境储存253 d,白鱼粉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所增加,但水分含量不高于10%,水分活度低于0.7;挥发性盐基氮(VBN)、酸价、丙二醛和生物胺变化较小,白鱼粉新鲜度未发生明显变化;霉菌总数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的要求,未检出沙门氏菌。研究表明,白鱼粉储存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温度(<27℃)、相对湿度(<70℃)、储存时间(<6个月)以及加强空气流通的方法确保白鱼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5.
176.
不同光质组合对生菜生长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较优的光质组合,提高人工光植物工厂生菜产量和能量利用效率。【方法】以光强为20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光(RB)为对照,在光强为15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背景光基础上,分别添加50μmol/(m~2·s)的绿光(G)、黄光(Y)、橙光(O)和远红光(FR)组成4种不同光质组合处理,分别用RBG、RBY、RBO和RBFR表示,对不同光质组合处理生菜的生长及形态、光合能力、能量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BG、RBO和RBFR处理生菜地上部鲜质量较RB处理分别增加14.5%,14.5%和30.8%,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13.3%,24.1%和29.9%(P0.05)。RBG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株高、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与RB处理相比,RBY处理对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影响不显著;RBO处理可以提高生菜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RBFR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但在实际生产中,生菜叶片较易出现烧尖现象。【结论】RBG和RBO是工光植物工厂生产中较为合适的光质组合。  相似文献   
177.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定传统连续灌溉(T)、管渠灌溉(P)、波涌流灌溉(S)和固定隔畦波涌灌溉(G)4种灌溉方式,对比分析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对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夏玉米生育期内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株高相差不显著,基本不受灌溉方式的影响;②全生育期内P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且在不同畦段的叶面积指数变化不大。T处理叶面积指数在畦中段与畦尾段上的叶面积指数相差较大;③P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总体表现为PSTG;④在夏玉米产量上,P处理比T处理提高了7.64%,且P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对比T处理、S处理和G处理分别提高了17.5%、9.3%和11.9%。因此,管渠灌溉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山东泰安对夏玉米采用管渠灌溉可以取得较好的节水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8.
为了探究4种绣球品种平瓣绣球(PB)、银边绣球(YB)、粗齿绣球珍贵(CC)、你我的浪漫绣球(NWLM)节水、光适应的差异,对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不同品种绣球适应性评价和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4种绣球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双峰型,高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低谷值出现在12:00。净光合速率日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PB[2.81μmol/(m~2·s)]CC[2.70μmol/(m~2·s)]YB[2.57μmol/(m~2·s)]NWLM[2.52μmol/(m~2·s)];蒸腾速率日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CC[1.51 mmol/(m~2·s)]PB[1.43 mmol/(m~2·s)]NWLM[1.18 mmol/(m~2·s)]YB[1.07 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YB(2.40μmol/mmol)NWLM(2.14μmol/mmol)PB(1.96μmol/mmol)CC(1.78μmol/mmol)。NWLM属于耐阴性相对较低的品种;PB属于耐阴性相对较高的品种;CC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说明其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YB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表明YB可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79.
为测定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内不同调亏水平土壤养分、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年在河西荒漠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土壤水热变化均匀且利用率高,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调亏栽培能有效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并提高马铃薯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育阶段马铃薯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其耗水量随调亏程度增大而显著减少(P0.05),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低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CK处理。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生物量均达到最大,较全生育期充分灌水显著提高29.04%,35.61%。因此,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方式能使马铃薯根区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和植株间无效蒸发损失,改善土壤水、肥和热量状况,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且不显著降低马铃薯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80.
在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发展的蓬勃浪潮中,农机合作社可谓一枝独秀,亮点纷呈,效果显著,在提高农机利用效率、整合农村人力土地农机等各项资源、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归根到底,这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新创造、农机合作社的新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