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1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1504篇
林业   641篇
农学   1651篇
基础科学   842篇
  3668篇
综合类   11214篇
农作物   1467篇
水产渔业   580篇
畜牧兽医   4389篇
园艺   1297篇
植物保护   343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71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771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1226篇
  2012年   1633篇
  2011年   1658篇
  2010年   1542篇
  2009年   1531篇
  2008年   1672篇
  2007年   1497篇
  2006年   1367篇
  2005年   1110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498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3年   10篇
  195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开沟灌溉造林与大田平灌相比,具有总体用水量少,局部给水量多的特点,能够显著地提高灌溉效率,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同时,利用管道和砌护渠道输水,可防止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2.
为探讨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覆盖11、3、5 a和不覆盖(CK)4种处理的雷竹林,测定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PS)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试验雷竹林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覆盖雷竹林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倒"N"型变化,覆盖3 a雷竹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硝比递增,覆盖3 a后显著提高,覆盖5 a后铵态氮是雷竹林土壤无机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总硝化速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铵硝比相关性不显著,且相关性强度随覆盖经营年限的增加而减弱。土壤反硝化速率在覆盖3 a及以下年限时基本为0,覆盖5 a时显著提高,达69.53 μg·kg-1·h-1。研究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及组分比例的影响较明显,削弱了土壤硝化作用,土壤氮素不是限制硝化作用进行的主要因子,长期覆盖经营会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作用,增大土壤氮素的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休闲式覆盖方式,连续覆盖时间不超过3 a。  相似文献   
993.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氮排泄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44头平均体重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母猪分成3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实测粗蛋白质含量为18.10%的普通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饲喂实测粗蛋白质含量为16.08%和14.12%的氨基酸平衡饲粮。试验期37 d,前7 d为预试期,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3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日氮素总排泄量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8.69%、38.68%,3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试验1组、试验2组猪每增重1 kg所需要的饲料成本分别较对照组节省0.11和0.23元。综合考虑,生长猪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可以作为实现养殖效益与环保双赢的主要技术措施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在野外条件下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5种植物进行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试验,以了解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对五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嵩草、垂穗披碱草、美丽凤毛菊高度均为增温施氮处理最高,而麻花艽增温不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美丽风毛菊叶片数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麻花艽不增温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增温施氮和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株芽蓼不增温不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风毛菊叶长增温施氮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麻花艽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叶长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风毛菊叶宽幅增温施氮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麻花艽不增温不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叶宽幅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的来看,增温施氮对不同植物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95.
<正>胎衣不下是怀孕母牛产后常见病之一,多因怀孕后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饲草饲料品种单一,品质低劣,缺乏钙、盐、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微量元素。或因怀孕母牛年龄过大,体质瘦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差,随着胎儿的日益增长和对养分的需求加大,导致母牛在产后体能消耗较大,子宫迟缓收缩无力,胎衣附着在子宫壁上12h内不能自行排除,也有的因早产,车祸、跌伤、碰撞、打斗、中毒、使役过度或其他原因导致流产均可引起胎衣不下。笔  相似文献   
996.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NO-3-N,NH+4-N)和5个氮素水平(0、105、210、315、420mg/L)对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幼苗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各部位NO-3-N含量、NH+4-N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2个品种的各部位氮含量变化一致,均随施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峰值表现不一。同一氮素形态及水平下,不同部位NO-3-N、NH+4-N及全氮含量表现为:叶根茎。"甘农3号"在NO-3-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O-3-N含量最优,分别为490,385和463μg/g;"陇东苜蓿"分别为473,355和447μg/g。"甘农3号"在NH+4-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H+4-N含量最优,分别为212,182和194μg/g;"陇东苜蓿"茎和根中含量分别为177μg/g、178μg/g,叶却在NH+4-315处理最大,为189μg/g。"甘农3号"在NH+4-315处理下叶、茎、根中全氮含量最优,分别为4.25%,1.7%和3.47%;"陇东苜蓿"叶和根中含量分别为4.01%、3.08%,茎却在NH+4-210处理最大,为2.33%。对于同一部位除"陇东苜蓿"茎全氮含量高于"甘农3号"外,其他部位的NO-3-N、NH+4-N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甘农3号"优于"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997.
<正>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此时期猪生长最快、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但同时又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所以哺乳仔猪期管理的好坏,对养猪的整体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哺乳仔猪的四大生理特点1.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随着日龄的增加,生长发育逐渐变慢。1.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消化器官容积小,排空速度快,缺少游离胃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1.3调节体温功能不健全,抗寒能力差。皮下脂  相似文献   
998.
玉米秸秆是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牛羊等反刍家畜主要粗饲料,传统是将玉米秸秆直接饲喂,结果是由于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已经失去大部分水分和青绿多汁的气味,秸秆逐渐变干,牛羊适口性下降,消化利用率不高,饲喂效果降低,影响其生产性能,另外损失较多,利用的较少。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改变其适口性和增加其营养问题,以提高牛羊应用玉米秸秆的利用率。目前在生产中最常见、最多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加工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利用Hyperion影像及盐碱地分布端元提取了鲁西北典型盐碱地光谱数据并对其特性进行了探析,以证实光谱信息对于该区盐碱地研究的可用性。利用生成的原始及包络线去除的光谱曲线,分别从土壤电导率、土壤盐分含量及一系列诊断性指标入手,借助诊断性吸收波段对本区盐碱地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盐碱地兼具其他地点盐碱地光谱吸收共性及自身特性,证实了基于遥感光谱信息的盐碱地特性分析是可行的,可用于区域盐碱地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000.
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不同有机肥(以纯N计)0、120、240、360、600 kg/hm2处理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系统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库变化,利用氮素平衡法估算氮损失量,计算氮素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探讨利用氮素平衡法计算氮效率作为有机肥合理施用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试验年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