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66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41篇
  328篇
综合类   647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61.
有机肥施用模式对环水有机蔬菜种植氮磷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敏感区域以有机生产代替常规集约化农业,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库水质和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生产中,如果为追求产量盲目施用有机肥会增加氮磷径流流失风险。为在保障产量的前提下减少氮磷流失,本研究于昆明松华坝水库集水区,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用化肥(CF)为对照,在有机生产方式下设置不同类型有机肥[牛粪(DMC)、鸡粪(CMC)以及二者与豆饼的混合有机肥(HH)]及用量(与CF处理等氮素投入100%、80%和60%)的有机肥施用模式,共计11个处理(CK、CF、0.6DMC、0.8DMC、DMC、0.6CMC、0.8CMC、CMC、0.6HH、0.8HH、HH),分析其对土壤径流氮磷流失阻控效果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种植方式下,施用有机肥可使施肥初期(0~25d)总氮径流浓度比常规施化肥降低26.3%~73.9%,生育期总氮累积浓度降低32.8%~67.0%。单施牛粪和鸡粪导致径流水总磷浓度比CF提高49.1%和12.3%,施用混合有机肥或减氮施用牛粪和鸡粪总磷浓度则比CF处理降低15.8%~52.5%。氮素投入水平和施肥类型对径流水氮磷浓度、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等氮素投入下不同肥料类型的径流水总氮浓度为化肥牛粪混合有机肥鸡粪,总磷浓度为牛粪鸡粪混合有机肥化肥;土壤硝态氮含量为化肥牛粪、鸡粪混合有机肥,速效磷含量为鸡粪牛粪混合有机肥化肥。以60%氮素水平施用有机肥对径流水氮磷累积浓度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削减效果最佳,但土壤速效磷仍有累积风险。混合有机肥处理的青花菜产量最高,而单施牛粪或鸡粪存在减产风险。综合来看,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 60%氮素投入加牛粪、鸡粪和豆饼混合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可在产量提高16.7%的前提下,使径流水总氮、硝态氮、氨态氮浓度分别降低66.5%(18.94mg·L~(–1))、67.2%(11.11 mg·L~(–1))和66.2%(6.57 mg·L~(–1)),总磷降低52.5%(0.5 mg·L~(–1)),可作为推荐施肥类型和用量在松华坝流域有机蔬菜生产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62.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也是当地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光温室栽培黄瓜的生产面积不断增加。菜农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使化肥投入量逐年增加,阻碍了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日光温室黄瓜氮磷总量控制配方施肥进行试验研究,以期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3.
张永坤  吴元芝  于兴修 《绿色科技》2014,(4):207-210,213
在简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迁移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与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等我国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基于氮磷迁移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技术的3个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4.
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污水,对剩余污泥的氮磷元素释放与回收进行了分析。稳定运行中COD去除率均为88.7%,出水达到城镇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出水氨氮、正磷酸盐浓度分别为9.8,2.7 mg/L;臭氧对剩余污泥氮、磷元素的吹脱作用均小于其氧化作用,吹脱作用对氨氮、磷元素释放率的贡献值分别6.50%和3.40%。经臭氧氧化后,氨氮浓度由9.56 mg/L迅速增加至23.58 mg/L,释放率为146.75%;磷的浓度在2.93~3.30 mg/L变化,释放率为12.79%,臭氧氧化过程氨氮的释放作用明显高于磷,磷的总体浓度变化平稳,释放率呈现波动趋势;用磷酸铵镁法对臭氧处理上清液中氮磷进行回收,氨氮回收率达6.18%,磷回收率为97.8%,达到了对磷高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5.
潮白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 磷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充分了解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的方法,在不同污染物浓度条件下,对北京潮白河流域内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立地类型的河岸植被带中,随着植被带宽度的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草本缓冲带对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最好,平均去除总磷率达到80.63%;草本缓冲带对氮素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次之,对总氮和铵态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71%、62.18%;而灌木缓冲带对总氮、磷的削减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08%、65.56%.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大小顺序依次为:草本缓冲带>草灌缓冲带>灌木缓冲带>对照地.结果表明,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各有差异.在对受污染的河流进行生态植被修复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河流水质污染特点和地表植被特征,从而充分发挥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优势.  相似文献   
966.
亚热带区稻田土壤氮磷淋失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土壤氮磷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亚热带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陶土头定位观测法比较研究了施肥对稻田土壤氮(N)磷(P)淋失特征的影响.2010-2011年连续近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施肥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P的淋失.稻田土壤N的淋失形态有显著差异(P<0.05),水稻生长期(4-10月)淹水条件下淋失形态主要为NH4+-N,而闲田期(10-翌年3月)非淹水条件下则主要为NO3-N.这与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研究区10-12月(闲田期)稻田P的淋失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是稻田土壤P淋失的主要阶段.控制土壤N、P累积是降低稻田土壤N、P淋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67.
以宜兴太湖百渎港河口湿地区域内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围隔手段,研究了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2种处理方式下芦苇地上部分生物量、氮、磷含量和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收割样地内芦苇群落的茎、叶和地上生物量(不包括收割部分)均低于保留样地的芦苇群落,且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收割样地与保留样地内芦苇茎和叶片的氮、磷含量变化趋势相近,且芦苇茎和叶的氮、磷含量差异都不显著;(3)收割样地内芦苇群落的茎、叶和地上氮、磷储量均低于保留样地内的芦苇群落,且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收割样地和保留样地芦苇的茎、叶和地上生物量与其氮、磷储量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68.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 金钱鱼 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21个室外水泥池(5 m×3 m×1.2 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 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 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0.05)。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为30.0 g/尾、2 尾/m2或3 尾/m2。  相似文献   
969.
通过滴灌棉田氮磷配合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肥360kg/hm2和尿素600kg/hm2的处理组合籽棉产量达7027.5kg/hm2,在肥料利用率方面,施氮量相同,磷肥利用率随施磷量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氮磷配施对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浓度的影响,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基于氮营养指数模型诊断和评价玉米在不同氮磷互作条件下的氮素营养状况,可为夏玉米氮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豫玉22为试验材料,在陕西关中平原设置田间定位氮磷配施试验,设氮肥(N)用量0、7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