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113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农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通过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15.07万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30%;一个户用沼气每年最大可减少温室气体2.0~4.1t二氧化碳当量;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减少单位面积农田氧化亚氮1 744.65 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50%。  相似文献   
6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蔬菜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氮水平[0(N0)、430(N1)、860(N2)、1290(N3)、1640(N4)kgN.hm-2],2a试验期间种植的蔬菜有辣椒、萝卜、菠菜和小白菜。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影响N2O排放通量,各施氮水平土壤N2O排放通量范围分别为-8~39、0.4~157、12~626、8.5~982、16~1342μg.m-.2h-1;同时,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N2O排放总量,各施氮处理(N0、N1、N2、N3和N4)试验期间土壤N2O平均排放总量分别为0.48、1.35、4.49、7.83、10.57kgN.hm-2,土壤N2O排放系数范围是0.33%~1.13%,且施氮水平与土壤N2O排放总量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不同季节蔬菜地土壤N2O排放总量差异很大,其中最大的是辣椒,最小的是菠菜;此外,土壤N2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除受施氮水平影响外,还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排放高峰出现在高温的夏季。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农田土壤中CO2、CH4和N2O的产生机理、排放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结果]土壤中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产生和排放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过程,是土壤碳氮库的重要输出途径,在全球碳氮循环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减少其排放温室气体的量以及增大其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结论]该研究有助于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正确了解,从而对温室气体减排以及研究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除草剂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设对照、尿素、尿素+草甘膦和尿素+丁草胺4个处理,尿素氮用量为200mg·kg-1干土,除草剂用量为10mg有效成分·kg-1干土。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除草剂对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中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温室气体N2O、CO2和CH4的排放。尿素氮肥中添加草甘膦显著抑制N2O、CO2的排放,分别比尿素处理降低48.4%和20.2%;添加丁草胺显著抑制N2O排放,比尿素处理降低23.2%,对CO2排放略有减少但不显著;草甘膦和丁草胺对CH4排放都无明显影响。这说明除草剂对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除草剂品种的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时应考虑除草剂的施用对温室气体减排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采用分隔式封闭箱法,测定盆栽大豆植株氧化亚氮(N2O)通量以及光照度、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同时,观测田间大豆—土壤系统在主要生长阶段N2O释放的变化。在温室里,大豆植株N2O释放在上午10:00时出现一个高峰;中午时N2O释放量较低,此时光照度和光合速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在14:00时,N2O释放量达到低谷,光照度达到最大,但光合速率却处于很低的水平;在15:00时,植株N2O的释放达到第二个高峰,但光照度和光合速率却处于快速下降期。结果表明:植物N2O的释放不仅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而且也与暗反应有关。上午10:00以后植株N2O释放通量与气孔导度变化没有一致的关系。在大豆生长季,大豆—土壤系统N2O释放通量有两个高峰,第一个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  相似文献   
66.
广州地区早稻田施肥对N2O排放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广州地区华南农业大学早季稻实验田在农业管理措施和肥效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用不同肥料对稻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试验初步表明:早季稻稻田N2O排放规律是施纯化肥稻田N2O排放集中在施肥后4d ̄18d,施有机肥加化肥稻田N2O排放集中在施肥后第5d ̄10d,施猪粪肥几乎无N2O排放,施肥期稻田处于灌溉干湿状态有利于N2O排放。稻田处于灌溉淹水状态不利于N2O排放,稻田表层土壤温度高有利地N2O排  相似文献   
67.
影响氧化亚氮形成与排放的土壤因素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土壤中N2O形成、散发与地球温室效应有密切关系。土壤中N2O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形成的。由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均产生N2O,故凡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会对N2O的形成发生作用。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氮素状况与氮肥施用、土壤pH、土壤有机物含量与组成、土壤质地结构及耕作利用等土壤因素都会影响N2O的形成与排放。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中国农业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某些减缓排放对策。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约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1-1.5%。在农业氧化亚氮三大排放源中,土壤源占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的72%左右,生物质燃烧和化肥分解各占11%和17%。到2000年和2030年,总排放量将增至0.1280TgN_2o-N/年和0.1443TgN_2O-N/年。文中对生物燃烧和化肥分解二大源提出了减缓对策,并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9.
小麦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作了初步研究。测量了小麦生长旺盛期的排放通量,探讨了施氮肥和未施氮肥小麦地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规律和某些影响因素。小麦地氧化亚氮的排放量昼高夜低,土壤氮源和温度对排放直接的影响,施肥和高温能刺激小麦的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使其值成位增加。还讨论了实验过程中的取样技术问题及其对通量测量的影响。并对今后开展农业氧化亚氮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镉污染对武汉城郊菜地土壤氮素转化和流失的影响特征,以硝酸盐高、低积累小白菜品种(L45和H6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镉污染下小白菜中镉、硝态氮、全氮含量,土壤中镉、硝态氮、全氮含量,以及淋失液中硝态氮含量和土壤中氧化亚氮排放量。结果表明,小白菜具有一定的耐镉性,L45比H64地上部镉含量高27.7%,说明L45比H64更敏感。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小白菜体内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说明低浓度的镉促进了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低浓度的镉还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镉浓度的升高对土壤和植物体内全氮含量则无显著影响,说明镉污染对土壤中氮肥的主要利用形式硝态氮影响更显著。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土壤氧化亚氮的日排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