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3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1987 ̄1995年,在江西省信丰县金盆林场设定固定样地,研究了不同密度次生栲树,木荷林的生产力。在好、中、差立地条件下,37年生栲树,木荷林的林分平均蓄积分别为300、284.2、242.7m^3/hm^2,立地条件差的林分平均蓄积是好立地的80.8%,胸径生长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林木直径生长量随径级增加而增加,次生栲树、木荷林经营应以培育大径级用材为主,抚育间伐间隔期为8a,采用下层疏伐。  相似文献   
22.
植物冠层叶片存在稳定性碳同位素贫化效应,反映了冠层光合能力的异质性。通过测试不同月份栲树冠层冠顶至冠下8m叶片δ~(13) C及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_(max))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_(mass)),分析了冠层叶片δ~(13) 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A_(max)和N_(mass)的相关关系,验证树高极限的水力限制假说。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和冠层高度对冠层叶片δ~(13) C存在极为显著的影响(p0.01),从冠顶到冠下8m叶片δ~(13) C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28.61‰~-31.67‰,冠层叶片δ~(13) C随冠层高度降低呈线性极为显著减小(R~2=0.727,p0.001);冠层叶片δ~(13) C随A_(max)和N_(mass)的增大而增大,呈极为显著的对数曲线关系(R~2=0.514,R~2=0.610,p0.000 1),不支持树高极限的水力限制假说。  相似文献   
23.
伊加生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1):41-42,52
栲树优树自由授粉后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 ,结果表明 :栲树优树自由授粉后代苗期生长性状差异达显著程度 ,苗高、地径、分枝数有较高的遗传力和中等的遗传变异系数 ,且 3者之间相关较密切。以苗高和地径为主 ,初选出 8个苗期生长较优良的栲树优树家系 ,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栲树果实大小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栲树个体生产的果实大小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栲树个体生产的果实间有明显差异(p<0.01)。栲树果实大小有较大的变异,果实平均高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1.141±0.11cm和 0.984±0.12cm,变异幅度分别是9.64%和12.19%;果实高宽比为0.868±0.122,变异幅度为14.06%;栲树果实的平均重量为0.682±0.183g,重量变异幅度最大,约为26.83%,栲树果实重量相差6倍左右。因子分析表明,栲树果实的宽度和重量是最重要的性状指标;栲树果实大小性状的变异与其在群落中的更新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25.
从乔木层区系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天然栲树林ck,择伐更新A级,天然更新B级,人促更新C级和杉木林D级),对福建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栲树为优势种,C级顶极种栲树处于第二优势种,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一优势种,D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百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树种。通过乔木层区系分析,随着人为干扰尺度的加大,乔木层种类组成,各种含种数和含属数,属的分布类型及与毗邻地区的共有种上升到B级或C级下降或呈“S”型下降,特别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估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的环境,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ck天然栲树林相距甚远,目前较难恢复到栲树顶极群落,其余更新方式将能恢复到栲树顶群落,表3图4参9  相似文献   
26.
对浙江天童山常绿阔叶林米槠、栲树和苦槠的林缘与林内种群的种子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米槠林缘种群的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和质量都显著大于林中种群(P<0.001);栲树林缘种群的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和质量也显著大于林中种群(P<0.001);苦槠林缘种群的种子长度、宽度和质量显著大于林中种群,但长宽比无显著差异(P=0.924)。总体来说,森林的边缘效应是导致林缘种群种子性状优于林内种群的主要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27.
福建武平帽布栲树林择伐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建武平帽布栲树林10个主要树种年龄结构,生长过程和林分测树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等8个树属于稳定种群,而杉木和马尾松属于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28.
根据野外调查,四川青城山和峨嵋山地区栲树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淡黄木层孔菌(Phellinus gilvus(Schwein:Fr.)Pat.),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枯死或风折。本文对此病害的症状进行了报道,并对采集的病原菌标本材料作了详细描述.对该菌的种内分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30.
从乔木层区系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天然栲树林ck 、择伐更新A 级、天然更新B 级、人促更新C 级和杉木林D 级) 对福建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ck 、A级和B 级乔木层都是以栲树为优势种, C 级顶极种栲树处于第二优势种, 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一优势种, D 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树种。通过乔木层区系分析, 随着人为干扰尺度的加大, 乔木层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和含属数、属的分布类型及与毗邻地区的共有种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呈S型下降。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优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和环境, 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ck 天然栲树林相距甚远, 目前较难恢复到栲树顶极群落, 其余更新方式将能恢复到栲树顶极群落。表3 图4 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