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50篇
  51篇
综合类   23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干旱演变趋势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旱灾风险的动态变化特征,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探究风险随时间的变化是评估旱灾动态风险的关键。由于干旱发生发展缓慢,长时间尺度数值预报产品精度较低,用于干旱预报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选用天气发生器随机生成未来逐日气象数据的大量样本预测干旱演变趋势,驱动作物模型评估不同趋势下作物产量因旱损失及动态风险。选取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在2012—2017年田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率定及验证APSIM作物模型,利用BCC/RCG-WG天气发生器随机生成未来气象数据,驱动APSIM作物模型模拟春玉米产量因旱损失,计算期望产量因旱损失率,以典型干旱年2000年为例,实时动态评估东北三省春玉米生育期内(5月1日—9月18日)旱灾动态风险。结果表明:(1)APSIM作物模型模拟春玉米播种到开花日数、生育期日数以及产量与试验观测结果决定系数R2均大于0.5,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均在10%以下,表明APSIM模型在东北三省模拟春玉米生长效果较好;BCC/RCG-WG天气发生器生成100个气象要素样本与1961—2020年各气象数据年均值R2均在...  相似文献   
482.
旱年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阶段水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 ,建立了旱情与旱年的模糊评价方法。按照模糊方法 ,以梯形形式建立隶属函数。对某一作物在某一年份 ,根据 Kλ值计算隶属函数进行旱情评价。以该作物的产值占各种作物产值之和的比重作为权重 ,计算旱年的综合评价向量进行旱年评价。最后用该方法对山西省的分区旱年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与旱灾结果对应良好 ,说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3.
夏方胜 《农业考古》2022,(3):135-144
朱熹的治灾实践是南宋国家荒政制度和朱熹个人荒政思想的具体展现。南宋淳熙七年至八年,南康军连发旱灾,知军朱熹恪尽职守,结合宋代荒政制度和地方实际,严行诉灾、检放和抄劄,掌握灾伤实情,积极采取方略筹备赈灾钱粮、主动奏请上级官府和中央朝廷倚阁及蠲减灾民赋税,劝导富人捐赠和低价出售粮米。为重建灾后农业生产,朱熹鼓励灾民种麦和桑...  相似文献   
484.
热害对早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485.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经常受到旱灾的威胁,几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大力领导下,开渠、打井、修塘充分利用地上水及地下水源,获得很大成绩,尤其华北地区使用水车水井浇地更具成效,充分证明了它是战胜旱灾的主要武器之一。而领导农民广泛组织起来互助合作使用水车水井,是扩大灌溉面积发挥水井的最大效率的主要环节,各地区应注意总结与推广这些经验。  相似文献   
486.
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87.
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价对保障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子系统及指标的发展趋势,识别影响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联系数伴随函数——五元半偏减法集对势,据此建立了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价方法,在蚌埠市应用结果表明: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系统中的暴露子系统2001-201...  相似文献   
488.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灾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严重影响并限制着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文主要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资料,基于GIS技术,通过作物缺水指数模型监测旱情的方法。在黄淮海平原进行的实时监测表明,各种形式的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此方法可用于平原旱灾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89.
490.
1旱情形成原因的分析 (1)气候性缺水.全球大气候变暖,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而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