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88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452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对照茶园低,但有增加茶小绿叶蝉的趋势;野花椒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发病率、茶小绿叶蝉虫害均较对照茶园低;沉香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的数量较对照茶园减少,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病率也较对照茶园降低。  相似文献   
72.
泽蛙对烟青虫幼虫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泽蛙对烟青虫幼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泽蛙对烟青虫幼虫的捕食量与烟青虫幼虫的密度呈线性关系,泽蛙对烟青虫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为进一步利用泽蛙控制烟青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室内研究了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3种瓢虫的雌成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野生种群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为HollingⅡ型.利用麦夸特迭代算法进行Holling's圆盘方程分析表明,3种瓢虫对两种蚜虫捕食效率较高.对两种蚜虫处理时间最短的是七星瓢虫,对月季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为异色瓢虫,而对麦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则为七星瓢虫.  相似文献   
74.
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长耳鸮(Asio otus otus(L.))别名长耳猫头鹰,属鸱鸮科(Strigidae)肉食性鸟类,是鼠类的重要天敌之一。近年来,在宽甸县鼠情监测点的毛甸子镇,每逢冬季都有200余只长耳鸮迁移到山地森林、林缘疏林地附近越冬,白天群集栖息于柞、桧、柏等树上,晚上在周围捕食。对此,我们于2007年11月到  相似文献   
76.
77.
矢尖蚧捕食性天敌名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8.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79.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技术与形态学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分离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最佳培养基为 0 .4g/ L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CMA) ;0 .4g/ L 玉米粉液体培养基可作为保存菌种培养基。在分离培养过程中 ,必须加入活的线虫第 3期幼虫 ,以诱导菌株产生捕食性器官——菌环、菌网 ,并与其他真菌鉴别。捕食线虫性真菌有菌丝和孢子 2种形态 ,其发育时期不同。本试验分离的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 ,菌丝发达 ,无色有隔 ,隔距不等 ;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支 ,分生孢子围绕着分生孢子梗呈轮状排列 ,似梅花瓣状 ,2层以上 ;孢子呈倒卵形 ,丰满无色 ,有横隔 ,游离端大而钝圆 ,梗端小而稍尖。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