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6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228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602篇
基础科学   4769篇
  1808篇
综合类   6095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407篇
园艺   746篇
植物保护   423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706篇
  2012年   928篇
  2011年   872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467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加强中型灌区建设与管理,本文根据迁安市中型灌区现状,分析了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造中型灌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土壤水分对向日葵生长状况的影响,2012年在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过灌溉试验,对供试向日葵采取不同的水量处理,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和向日葵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苗期水分亏缺和过湿灌溉都将导致向日葵生长高度、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在该时期较其它处理低,亏水处理即使后期复水,作物生长补偿虽然明显,但最终在所有处理中各个观测指标最低。苗期的过湿灌溉在后期的适宜灌溉下,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水分对向日葵叶面积的影响可以看出:生育前期干旱,推迟叶面积最大值的出现日期,前期不缺水,中期水分影响叶面积的高低,后期水分影响到叶面积的衰减速率。地上干物重的积累与土壤水分的含量成正相关。向日葵整个生育期间适宜水分为:二对真叶到花序形成期土壤水分应以55%~70%为宜,花序形成到开花后一周是向日葵的需水关键期,土壤水分保持在70%~90%为宜,开花后一周到成熟期土壤水分以55%~70%为宜。  相似文献   
993.
山塘一方面用来灌溉农田,另一方面又可用于养鱼。但由于影响山塘养鱼的因素较多。因此,山塘养鱼产量很低,亩产一般只有几十斤。如何提高山塘养鱼的产量,增加养鱼户的收入,以获得更好的效益,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94.
调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移动式防雨棚下,采用盆栽土培方法,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试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RDI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模拟,为建立冬小麦RDI指标与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试验采用二因素(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RDI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符合“缓-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并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较好的模拟;不同水分调亏处理间最大灌浆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活跃生长期和3个灌浆阶段灌浆持续期,以及最终千粒质量等特征参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越冬期轻度调亏具有最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每百粒0.234 g/d)、最大灌浆速率(每百粒0.369 g/d)、最高的第3阶段灌浆速率(每百粒0.099 g/d)和最高的千粒质量(58.46 g)。经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参数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千粒质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参数有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活跃生长期和第3阶段灌浆速率等。  相似文献   
995.
灌溉量对亚低温下温室番茄生理生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试验以番茄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对比研究了常温和亚低温下补充灌水80%蒸腾蒸发量,100%蒸腾蒸发量及120%蒸腾蒸发量的水分对温室番茄抗寒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亚低温使番茄植株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果实品质显著降低;使番茄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不论在亚低温还是在常温下,补充80%蒸腾蒸发量或120%蒸腾蒸发量灌水均使植株抗寒性降低,果实Vc、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度增大。亚低温下水分胁迫引起植株抗寒性降低,认为在亚低温条件下,番茄开花座果期以蒸腾蒸发量的100%补充灌溉,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微小迷宫流道中的沙粒沉积规律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为了分析迷宫型微小流道中沙粒沉积规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灌水器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灌水器中沙粒运动轨迹及沉积规律。研究表明:碰撞反弹系数对沙粒沉积规律影响很大,灌水器各流道单元速度场分布相似,压力场差异较大,沙粒运动轨迹基本不受各单元压力场变化的影响;粒径是影响沙粒沉积的最主要因素,粒径越大,沙粒的沉积危险系数越大;灌水器入口压力越大,沙粒的沉积危险系数越小。对沙粒沉积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深入地了解灌水器的堵塞机理,为灌水器抗堵塞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再生水加氯对滴灌系统堵塞及番茄产量与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加氯处理是防止再生水滴灌系统生物和化学堵塞的常用方法,但有关加氯处理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在日光温室内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加氯浓度和加氯频率对再生水滴灌灌水器堵塞特性、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壤电导率、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加氯处理对根区土壤硝态氮变化动态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氯处理能够有效防止再生水滴灌引起的灌水器流量降低;再生水滴灌增加了硝态氮在土壤表层(15 cm深度)的累积,促进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加氯处理使植株吸氮量明显降低,加剧了硝态氮在土壤表层的累积,累积量随着加氯浓度和加氯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再生水滴灌的番茄产量略高于地下水滴灌,而再生水加氯处理会使产量有所降低;再生水滴灌使番茄口感指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总酸)显著提高、营养指标(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降低,加氯处理能够有效缓解营养指标的降低趋势。采用浓度低于50 mg/L、频率低于两周1次的加氯处理对作物的氮素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会对作物生长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夏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中磷元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磷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2008年夏灌前后农田灌、排水和地下水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分析测定,借助SPSS13.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夏灌期间灌区土壤中磷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灌后,土壤含水率仅表层有明显增加,且夏灌前后土壤含水率与土层深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和0.770),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显著相关(Sig.为0.009);夏灌期间,不同土层深度处的磷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作物类型和种植方式对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无显著影响;夏灌会造成土壤中磷元素向地下水迁移,且流失形态主要为可溶性磷。该文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及控制磷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基于SWAP和MODFLOW模型的引黄灌区用水管理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大部分引黄灌区并没有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存在着水源浪费和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问题。为了合理调配水资源,该文以河南柳园口灌区为背景,运用SWAP和Visual-MODFLOW分别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和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模型,用实测资料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SWAP模型模拟了2006年至2007年不同灌溉标准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提出了适宜的灌水控制标准,并且根据提出的灌水控制标准对多年的灌溉制度及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灌水量及产量状况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地下水埋深适宜范围。由SWAP模拟的灌溉制度确定地下水开采并且根据不同的种植结构和井渠灌溉比拟定了7个方案,利用MODFLOW模型对灌区地下水系统对各方案的响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北部引黄量的30%采用抽取地下水并把节省的引黄量输送到南部,可以使地下水埋深基本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并能有效地减少潜水蒸发。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Penman-Monteith方程的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模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直接计算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该文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试验资料,在K-P表层阻抗模型修正研究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稻田蒸散量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相对含水率修正后的K-P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稻表层阻抗,且反映出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表层阻抗的变化规律;采用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后,误差从改进前的18.57%降低至10.84%,且对冠层未完全覆盖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也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是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程最为敏感的因子,它们的准确观测对于提高模型的估算精度至关重要;模型回归系数(c1、c0)的变化对模型估算结果的影响较小。表明当某一特定作物的回归系数值确定后,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程可应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灌溉模式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