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5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816篇
林业   2037篇
农学   1265篇
基础科学   269篇
  1416篇
综合类   8301篇
农作物   857篇
水产渔业   1244篇
畜牧兽医   2304篇
园艺   1723篇
植物保护   779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650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759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991篇
  2010年   914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954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1252篇
  2003年   1201篇
  2002年   814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研究了不同平茬方式对沙柳再萌生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人工镰割、人工锯割、人工刀砍三种平茬方式平茬后的茬口形态及再萌生沙柳的枝条数量、直径、柳条高度。结果表明:最佳平茬方式为人工镰割,其茬口倾斜度最大,茬口背风,有利于茬口防风沙侵袭;平茬后试验区域再萌生枝条数量平均达96.9根,比锯割方式和刀砍方式多出近7根;三种平茬方式对沙柳再萌生枝条直径的影响不大,平均在6~8 mm之间波动;平茬后6~8月份沙柳的生长高度没有明显差异;9月份,镰刀平茬后的沙柳高度优势有所显现,平均值为158 cm。  相似文献   
992.
为调控枣花芽分化,为丰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以鸡蛋枣、以色列1号枣、以色列3号枣、引-10枣、中秋酥脆枣5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法、电镜扫描、琼脂培养法对其进行花粉量、花粉形态、花粉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5个枣品种单药花粉量为311~1 115,其中以色列3号枣的花粉量最少,中秋酥脆枣的花粉量最多;(2)5个枣品种的花粉形态为长椭圆形或细长椭圆形,具3条狭长萌发沟,极端不汇合,表面为网状雕纹;(3)不同品种花粉萌发对培养基中硼酸及蔗糖浓度具有选择性,以色列1号枣、引-10枣、鸡蛋枣的最适硼酸质量浓度为10.0 mg/L,以色列3号枣、中秋酥脆枣的最适硼酸质量浓度分别为30.0、50.0 mg/L。引-10枣、鸡蛋枣的最适蔗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0%、15%,以色列3号枣、中秋酥脆枣的最适蔗糖质量分数为10%。以色列1号枣在各种培养条件下,平均萌发率为2.04%,属于雄性高度不育品种。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道路常绿植物,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不同树种叶片的接触角,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6种常绿植物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分析其对滞尘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绿植物叶片正面接触角越大,滞尘能力越小;表面叶孔越多,粗糙度越大,滞尘能力越强。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核桃楸不同地点种子形态及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采种地点核桃楸种子形态及苗期生长指标的观测结果表明:江源的种子小,苗木生长量低,苗木生长变异系数大;磐石的种子较大,差异性小,出苗率高,苗高性状差异小,生长良好,且呈稳定增长趋势。所有采种地点的苗木地茎均无明显差异。综合不同采种地点的种子形态和苗期生长表现,磐石采种点的种子优于其他7个采种点,适合作优良种子使用。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精胺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成纤维细胞因子-2( FGF2)蛋白质表达量及小肠发育的影响。将9窝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7日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配到0、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每组3窝。仔猪从7日龄起补饲相应的饲粮,21日龄断奶后继续补饲断奶前饲粮至28日龄结束。从每窝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屠宰,采集小肠及黏膜样品,测定FGF2蛋白质表达量和小肠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分别高于0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但3个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12和15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小肠绒毛高度和宽度分别极显著大于0 mg/kg外源精胺组( P<0.01),而12 mg/kg外源精胺组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V/C )分别极显著高于0 mg/kg外源精胺组( P<0.01)。3)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随外源精胺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由此可见,给7~28日龄仔猪连续补饲外源精胺能提高28日龄仔猪小肠黏膜FGF2蛋白质表达量、V/C和二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996.
运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系统学两种方法鉴定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的啮齿动物,通过传统形态分类学初步鉴定为东方田鼠,进一步利用分子系统学中的DNA条形码技术,通过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 b,cytb)序列,构建分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有比较的21种田鼠基因序列的cytb基因,大致可分为3组。本次试验个体与沼泽田鼠的亲缘关系最近,而沼泽田鼠即为东方田鼠的别称。且在NCBI中使用BLAST相似性检索进行物种序列比对,得到了可供最后比较分析的高质量序列各10条,最终发现与之同源性最高的鼠种为东方田鼠,从而确定本研究中物种为东方田鼠。  相似文献   
997.
以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并放入人工气候箱内干热胁迫处理下研究其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长度、宽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茎粗等形态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热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植株茎粗、叶绿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胁迫第12d与第4d相比,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了64.82%,叶片长度下降了23.85%,叶片宽度下降了23.05%,植株茎粗下降了5.96%,叶绿素含量下降了12.70%;而相对株高、绝对株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胁迫第12d与第4d相比,相对株高上升了1.61%,绝对株高上升了0.72%,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了14.63%。各干热胁迫处理与其对照相比,干热胁迫对紫花苜蓿土壤相对含水量、株高、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较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8.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NO-3-N,NH+4-N)和5个氮素水平(0、105、210、315、420mg/L)对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幼苗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各部位NO-3-N含量、NH+4-N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2个品种的各部位氮含量变化一致,均随施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峰值表现不一。同一氮素形态及水平下,不同部位NO-3-N、NH+4-N及全氮含量表现为:叶根茎。"甘农3号"在NO-3-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O-3-N含量最优,分别为490,385和463μg/g;"陇东苜蓿"分别为473,355和447μg/g。"甘农3号"在NH+4-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H+4-N含量最优,分别为212,182和194μg/g;"陇东苜蓿"茎和根中含量分别为177μg/g、178μg/g,叶却在NH+4-315处理最大,为189μg/g。"甘农3号"在NH+4-315处理下叶、茎、根中全氮含量最优,分别为4.25%,1.7%和3.47%;"陇东苜蓿"叶和根中含量分别为4.01%、3.08%,茎却在NH+4-210处理最大,为2.33%。对于同一部位除"陇东苜蓿"茎全氮含量高于"甘农3号"外,其他部位的NO-3-N、NH+4-N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甘农3号"优于"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999.
以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优异(Merit)、新哥来德(Nu Glade)、肯塔基(K.B.G)3个品种和紫羊茅(Festuca rubra)的两个品种宝瑞(Boreal)、梦神(rubra),共5个品种草坪草为研究对象,在人工遮阴控制下,对其成坪期耐阴性进行了比较。试验设置的遮阴处理分别是遮阴度22%、45%、66%、83%,以不遮阴的全光照为对照(CK)。结果表明,成坪期,随着遮阴度的提高,株高先增加后降低,各品种株高值达到最高时的遮阴度有差异,草地早熟禾在遮阴度为83%时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宝瑞在遮阴度为22%时根长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其他品种随着遮阴度的提高根长变短;遮阴使各品种的比叶重降低;遮阴度45%以上时,叶宽都显著小于对照(P0.05);随着遮阴度提高草地早熟禾枝条干重下降,紫羊茅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刘文胜  齐丹卉 《草业科学》2015,32(6):942-951
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青藏高原分布面积最广的植物之一,对高原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该植物具有的锥形繁殖体(包括种子和附属结构),是其适应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揭示该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表现,本研究对不同纬度的20个紫花针茅种群繁殖体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种长的变化幅度为0.692~1.255 cm,种宽的变化幅度为0.392~0.713 mm,芒长的变化幅度为2.394~8.736cm,种子重的变化幅度为0.678~1.560 mg。芒长和种子重具有较高的种群间变异系数。种子重与种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和芒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种长、种宽、芒长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长、种子重与等效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均降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种长与年均温呈现出凸型变异的关系。3)20个种群依据繁殖体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3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