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2016年小麦白粉病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呈中度流行,发生面积约1.87万hm2。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品种田间病级6~7级,个别品种达到9级,抗病品种相对较少。初步分析认为生产品种抗病性偏低、秋苗及春季菌源量较大、气候条件适宜是导致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强化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抗病品种(系)的筛选与应用、种子拌种及其他农业防治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及应急防治是防控崆峒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登记注册数量和农户入社数量快速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明显,服务群众的水平逐步提升。本文在概括近年来崆峒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提升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朱少春 《甘肃农业》2012,(11):33+36
崆峒区具有发展种子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明显的区位优势,但种子行业目前的现状是整体产业化程度不高,基础薄弱,主体庞杂,缺乏大规模、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作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4.
崆峒区民政局把创新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突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着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工作。一是着力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补助标准正常增长机制。二是努力提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5.
2012年在平凉市崆峒区海拔1596m的旱塬区选择了10个晚熟玉米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陇单4号、奥玉3202、金凯3号、金穗5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籽粒产量分别为11167.5kg/hm2(排列第一)、10779kg/hm2(排列第二)、10389kg/hm2(排列第三)、10056kg/hm2(排列第四),分别比对照豫玉22(9834kg/hm2,排列第五)增产13.6%、9.6%、5.6%、2.3%,均值得在崆峒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6.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筛选出适合平凉市崆峒区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农华101、玉源7879产量较高,可在旱塬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7.
平凉市旱地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平凉市崆峒区雨养旱塬区进行了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为22 cm,播量为300.0 kg/hm~2时折合产量最高,达5 224.90 kg/hm~2。  相似文献   
28.
肉牛产业是平凉市崆峒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抽样调查,对当地的农户、育肥场、屠宰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和牛肉销售市场进行了广泛的现场调研,对崆峒区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崆峒区肉牛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9.
肉牛产业是平凉市崆峒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抽样调查,对当地的农户、育肥场、屠宰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和牛肉销售市场进行了广泛的现场调研,对崆峒区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崆峒区肉牛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0.
2016年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6年小麦白粉病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呈中度流行,发生面积约1.87万hm2.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品种田间病级6~7级,个别品种达到9级,抗病品种相对较少.初步分析认为生产品种抗病性偏低、 秋苗及春季菌源量较大、 气候条件适宜是导致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强化预警系统建设、 加强抗病品种(系)的筛选与应用、 种子拌种及其他农业防治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及应急防治是防控崆峒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