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7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林业   1460篇
农学   897篇
基础科学   750篇
  322篇
综合类   7052篇
农作物   694篇
水产渔业   814篇
畜牧兽医   3257篇
园艺   1946篇
植物保护   820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1068篇
  2013年   917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136篇
  2010年   1003篇
  2009年   1013篇
  2008年   1026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892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578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9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黑杨苗木裸根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苗造林前裸根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造林成活率。研究表明正常阳光照射下,杨苗持续裸根4小时左右时,栽植后成活率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仍能保持在95%以上,持续裸根6 ̄8小时,造林成活率只能达到80%左右,当裸根超过9小时,造林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以苗木持续裸根4小时作为裸根的极限时间,超过这一时间必须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维持苗木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992.
993.
2002年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首次发现松瘿小卷蛾的为害,发生面积100%,被害株率达50%以上,为了搞清松瘿小卷蛾发生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取有效的控制技术,达到可持续控制的目的,我们通过近三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就松瘿小卷蛾发生情况及控制技术的相关成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994.
单倍体小黑杨抗生素敏感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惠楠 《林业科技》2004,29(4):7-9
4种抗生素对单倍体小黑杨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丛生芽形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制药总厂和上海制药四厂生产的头孢唑啉钠可为首选,各浓度梯度(250,500,750,1000,1250mg/L)对分化无明显抑制,甚至对分化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鼎国公司生产的头孢唑啉钠对分化的抑制较大,其分化率随浓度梯度的上升而下降。而且长势差,分化较慢;卡那霉素的选择作用表现得很明显,浓度在15mg/L时,叶片分化,20mg/L时则不分化。所以在选择抗生素时,浓度以大于20mg/L为宜。  相似文献   
995.
三种观赏竹抗旱生理指标的研究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三种观赏竹铺地竹、平安竹、小佛肚竹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即叶片叶绿素、SOD、M DA、质膜透性的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平安竹>小佛肚竹>铺地竹。这一结果与三种观赏竹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6.
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是中国主要的森林蛀干害虫。在云南,两虫经常在云南松等松类树种上共同危害,造成重大生态和经济损失。这两种小蠹的种群结构因地区而异,其性比、成虫在枝梢上聚集危害的时间及其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在树干上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很大差异。通过研究并比较这两种小蠹的种群结构、性比、季节分布及空间分布等生态学特性差异,对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为用我们实验室合成的金钱松小卷蛾性信息素来防治大面积金钱松林中的小卷蛾,采用了2种方法:1大量诱捕在约20hm2的试验林中,设置了2200个信息素诱捕器,每晚每器最多可诱捕雄蛾1000多头;2干扰交配在约4hm2的试验林中,设置了约4000个信息素干扰源,以破坏两性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阻止交配.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处理前和处理后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数量有明显差异(P=2.711>Ta);在同一时间,处理区和对照区诱捕雄蛾的数量更有显著差异(P=3.019>Ta);雄蛾辨识雌蛾方向的能力已受到严重干扰,说明用性信息素防治金钱松小卷蛾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小黑杨转抗真菌病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黑杨为受体材料,在对传统的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改进的基础上进行了转化外源几丁质酶基因。试验表明,菌液浓度为0.3~0.4是小黑杨遗传转化的适宜浓度,0.3时分化率最高(24.75),菌液浓度超过0.45时,分化率逐渐下降。经过对转化子的PCR及PCR-Sothern鉴定,结果呈阳性,证明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并整合进小黑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99.
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槐小卷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 (Ma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绿和黄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层圆盘形和双层船形的诱捕效果;粘胶面积为500.0cm^2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250.0cm^2和166.7cm^2的诱捕效果;悬挂于树冠中上部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悬挂于树冠中部及中下部的诱捕效果。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悬挂在树冠中上部、粘胶面积为500.0^2的白颜色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0.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