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23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塔里木盆地荒漠类型及其抗风蚀特征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季方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1):16-18,53
塔里木盆地的荒漠面积达到 5 2 .1× 10 6 hm2 ,按物质组成、地表景观和形成 ,荒漠可划分为盐漠、泥漠、砾漠和沙漠 4种类型。从不同荒漠类型剖面结构特点看 ,盐漠表层有盐结皮或盐结壳 ,泥漠则板结而坚硬 ,砾漠在地表有砾幕 ,它们都有一定抗风蚀的能力。沙漠中的沙丘组成物质以细沙为主 ,无特殊抗风蚀层次。尽管塔里木盆地的一些荒漠类型有一定抗风蚀的结构特点 ,加强荒漠区域的生态保护仍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52.
塔里木盆地因人类不合理的砍伐、垦荒,大面积建立人工绿洲,导致水资源时空重新分布,引起了盆地内自然植被的退化、消失,使本来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从喀什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低地3个地域,砾质戈壁、沙丘、沙漠、沙壤土、盐化土、河谷滩地等主要土壤类型方面,论述了塔里木盆地的植被背景分布,这是塔里木盆地植被恢复与建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3.
绿洲边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影响,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边缘的果园、棉田、沙拐枣林地等人为垦殖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状态骆驼刺覆被下0~20,20~40,40~60 cm内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利用分形理论及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分析各深度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等8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判别并探讨绿洲边缘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果表明:粒径50.59 μm范围内的细粒体积分数同粒径分布分维值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具体分维值变化上,沙拐枣林地在各层均显著处于最低水平,其余样地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果园相对处于高位水平;自然状态下骆驼刺样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分维值有增加的趋势,其对土壤养分的持有力也逐渐优于其余样地.在水资源相对有保障前提下,在绿洲边缘发展果园或棉田有利于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余属性的提高,相反,则应保持原有的自然植被状况,而对自然植被进行替代的沙拐枣林地则会加剧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254.
2003年至2005年对塔里木盆地36个县(市)进行了豆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根瘤菌的采集工作,共采集到豆科植物30属66种,根瘤样品1160份;属内种间豆科植物根瘤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在根上的着生位置相似,而属间植物根瘤特性差异明显。在调查采集到根瘤的豆科植物中,喀什黄华、矮沙冬青两种豆科植物在本研究之前未见到有结瘤固氮的报道。  相似文献   
255.
利用2014年7月至8月塔中地区沙尘与扬沙天气下风沙流运动的实测数据,对0~85 mm高度内风沙流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85 mm高度层,输沙率(Q)随风速(v)增大呈幂函数规律增加,R2≥0.975 7,且输沙率主要集中在0~35 mm高度内。(2)总输沙率和撞击颗粒数的最佳拟合函数为线性函数,R2≥0.878 2,相关性较好;塔中地区1 min最小临界起沙风速为4.0 m·s-1。(3)跃移运动集中在10:00—20:00,总输沙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16:00,17:00以后输沙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56.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入瞩目的重大事件,其形成与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和新生代全球变冷等因素密切相关.文中对塔里木盆地西部博古孜河剖面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湖相-扇三角洲相沉积序列进行了初步的色度和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干旱化至少始于5.7Ma,3.7-2.1Ma,干旱化逐渐增强.3.7-2.1Ma,受局地地形的影响,山体隆升截留西风水汽,发生局部水文事件.约2.1Ma后,盆地持续干旱化.我们认为晚中新世-更新世青藏高原、天山的隆升,帕米尔高原的隆升与向北推挤以及阿来依谷地的关闭是5.7Ma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57.
本文利用2011—2020年塔里木盆地多站浮尘日数据,筛选出396个浮尘滞空日。采用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应用PCT算法对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日地面及高空环流进行客观分型,并分析典型浮尘滞空个例,以揭示浮尘滞空与高低空天气环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地面天气型可分为高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和均压场型,不同地面天气型下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浓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地面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为高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均压场型,高空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为西风槽后型、高压脊型交替出现-平直纬向型;当地面西伯利亚冷高压东移南下,高空受槽后和伊朗高压控制时,浮尘滞空天气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地面PM10浓度较高;当地面为均压场,无明显气压系统活动,高空为平直纬向环流时,浮尘滞空天气趋于结束。  相似文献   
258.
【目的】研究新疆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果实质地品质特征差异,分析气象因子对其质地品质的影响,为区域骏枣栽培的合理区划、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环塔里木盆地骏枣种植现状,以地州级行政辖区为单位,分别选取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喀什地区(疏勒县)、和田地区(策勒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4个研究靶区,依据区域气象气候条件将其分别归为4个生态区:干旱中温微风区(Ⅰ区)、偏干旱高温大风区(Ⅱ区)、极干旱高温微风区(Ⅲ区)和偏干旱中温疾风区(Ⅳ区)。于2018-2019年骏枣完熟期采摘果实,通过质地剖面分析(TPA)测定其质地品质指标(硬度、黏附性、弹性、内聚性、胶着度、咀嚼度、回复性),同时收集4个生态区2000-2015年的平均气压、降水量等13项气象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骏枣质地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优质骏枣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质地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将7个枣果品质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与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度、咀嚼度有较大正相关,第2主成分与黏附性、回复性有较大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4个生态区骏枣综合质地品质进行分析,得分高低依次为Ⅳ区>Ⅱ区>Ⅰ区>Ⅲ区,以Ⅳ区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子对骏枣质地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且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靶区骏枣种植达优良质地品质的最适宜气象条件为:最高气温38.48 ℃、最低气温-17.59 ℃、年降水量82.20 mm、年蒸发量1 511.30 mm、平均风速1.29 m/s、年日照时数2 952.22 h;在此条件下骏枣的质地品质指标优化值分别为:硬度7.73 N、黏附性-2.49、弹性3.54、内聚性0.85、胶着度6.54 N、咀嚼度6.19 N、回复性0.79。【结论】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质地品质特征有较大差异,气象因子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