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2篇
  282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自然地理背景宏观判析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确定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类型、水文气象等因素与产粗泥沙关系的区域差异对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进行了宏观判析,认为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范围内,吴旗—志丹—延安—延长一线以北、东胜—准格尔—清水河一线以南、吴旗—榆林—神木—大柳塔一线以东(风沙区以东)至晋西北黄河沿岸的范围是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宏观待选范围。  相似文献   
112.
应用数学理论研究了拦沙坝对泥石流堆积过程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泥石流的流动与堆积过程。用向量的观点分析泥沙在水坝内的运动与堆积,推出新的泥沙和泥石流运动、堆积计算公式,使计算的数值更接近实际状况。以大小2种粒径的泥沙作为讨论的对象,采用泥石流的流动堆积模拟实验模型方案,适用于不透水型拦沙坝设置地点的泥石流堆积过程。但缺乏与实地观测记录进行比较,因此,本数值模拟实验模型的妥当性要做验证,尚须用多级粒径数值模拟实验模型研究。泥石流的流量水位图对粒径变化的影响,没有采用混合沙砾模型,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二维平面和三维锥状两种堆积体坡面在不同砾石含量条件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坡面流速和单位面积径流率随产流时间呈“快速增大—缓慢增大—稳定波动”的变化过程;(2)平均流速和单位面积平均径流率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砾石含量相同时,二维平面坡面的流速和径流率大于三维锥状坡面;(3)二维平面坡面剥蚀率随产流时间呈“稳定—减小—稳定波动”的变化过程;三维锥状坡面剥蚀率呈“增大—稳定波动”的变化过程;(4)单位面积侵蚀量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砾石含量相同时,二维平面坡面的侵蚀量大于三维锥状坡面。  相似文献   
114.
袁家村铁矿采选工程项目区地处岚县梁家庄乡,属太钢所属的新建工程。采矿场、尾矿库地处土石山区,选矿场、排土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年采选能力2 200万t。工程总占地3 129.53 hm2,其中永久占地3 066.85 hm2。工程建设期挖方量10 184万m3,填方量2 771万m3,弃方7 413万m3。据设点监测,土石山区原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2 100 t/km2左右,扰动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 314.4 t/km2;黄土丘陵沟壑区原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 500 t/km2左右,扰动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8 500 t/km2左右;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石山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为1 115 t/km2,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为1 225 t/km2。监测成果说明了工程建设扰动加剧水土流失的严重性,采取措施后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森林植被之下地表枯枝落叶层对土壤发育过程、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的作用.[方法]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下不同堆积方式下,油松枯枝落叶被分解的特征.[结果]在人工露天堆积、油松林下自然堆积、人工林下堆积条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枯枝落叶层中碳、氮含量逐渐减少,灰分含量逐渐增加;在人工露天堆积处理下,枯枝落叶表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44.63%,而在人工林下堆积30 ~40 cm处有机碳含量最低,只有30.27%.在3种处理下,枯枝落叶层中碳氮比值都大于25,人工林下堆积最接近最佳碳氮比.[结论]3种处理方式下枯枝落叶分解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人工林下堆积、自然林下堆积、人工露天堆积.  相似文献   
116.
关克 《陕西林业》2005,(5):9-14
在华夏大地诸多山脉中,横亘陕北的白于山也许是名不见经传,但却绝对称得上独特.在这里,所有山峁都是由厚厚的黄土堆积而成,黄土层平均厚度甚至达到了一、二百米.而在全球其它地区,最厚的黄土层充其量也只有3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塑料袋圆垛式栽培凤尾菇,不仅能充分利用菇房有限的空间,而且具有管理方便、菇体生长快速等特点。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备料选用无霉变、无结块、无杂质的棉子壳,在阳光下曝晒2~3天,然后每50千克干棉子壳添加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70~75千克,调拌均匀后,堆闷30~60分钟  相似文献   
118.
刘刚 《草业科学》2005,22(11):65-65
总投资18多亿元的山西省第一大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5年时间内已经完成60多万hm^2的治理任务,生态效益已显现。山西省晋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一直比较恶劣,裸岩、砂石地和盐碱地成了这里的主要地貌特征。较低的植被覆盖率,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使晋北地区呈现雨天一身泥、风天满是灰的气象情况,而且每到春季华北暴发沙尘暴,山西省的晋北地区则成了沙尘暴沙尘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9.
《森林与人类》2005,25(6):10-11
北回归线是一条很奇特的线,它是指太阳直射地球表面的最北界线,地球表面北纬23度26分。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虚拟的线。从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步步北移,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夏至日;到达北回归线后太阳回头往南,逐渐越过赤道,  相似文献   
120.
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延安市建立的第一自然保护区。它地处陕西省富县西南子午岭东侧,地理坐标在东径108°~′108°41,′北纬35°45~′36°01′之间,海拔1 100~1 687 m,面积40 621 hm2,子午岭是泾河、洛河的分水岭,是以岭为主的低山丘陵地貌[1],主岭南北走向,支脉东西扩展。是我国暖温带西北部的生物基因库,区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88.3%,动植物种类繁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为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密集的林草又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丰富的地下地上资源又有待人们开发利用。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