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科学   11篇
  64篇
综合类   5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脱硫石膏施用下宁夏盐化碱土水盐运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定量描述脱硫石膏施用下盐化碱土土壤剖面盐分与淋洗水量的关系,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开展了脱硫石膏施用下不同淋洗水量对宁夏盐化碱土水盐运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对增加水分入渗和降低0—20cm土层土壤pH、盐分含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土壤脱盐率84.39%~95.41%,但较大水量的淋洗有可能会加剧土壤碱化。连续淋洗条件下,最大脱盐深度位于60—80cm土层。脱硫石膏施用下,0—20cm土层Cl~-、Na~+溶脱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变化不大,低淋洗水量下,SO_4~(2-)溶脱率低于Na~+和Cl~-,高淋洗水量下,3种离子溶脱率接近;20—40cm土层主要盐分离子溶脱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l~-、SO_4~(2-)、Na~+,各离子脱盐率随淋洗水量的增加先增加较快后趋于平缓。当淋洗水量达到60cm时,SO_4~(2-)和Na~+在80—100cm土层累积,Cl~-则运移至100cm土层以下。  相似文献   
42.
霍林河下游洪泛区湿地土壤中铵态氮水平运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二百方子洪泛区湿地作为典型研究区,以NH4Cl为示踪剂,模拟研究了铵态氮在洪泛区湿地不同土层中的水平运移过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一阶衰减指数变化;0~10 cm土层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最小,20~60 cm土层次之,10~20 cm土层具有最高的铵态氮通量.各层土壤运移通量在0~6cm内最大,而后迅速下降,到18 cm时3层土壤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相近并趋近于零.各层土壤中铵态氮的运移通量与土壤水扩散率及土壤含水量都呈一阶指数增长变化;在土壤水扩散率或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数值前,铵态氮运移通量增长缓慢,之后则开始骤然增加.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莠去津在原状土柱中的运移,判断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及其对地下水的危害性。[方法]在相隔依次为6.5、8.5和6.5m的A、B、C、D4个地点的20~73cm深处,采集直径为25cm的原状土柱土柱上端用马氏瓶供水,进水水头稳定保持在土柱土壤表面上2cm处。土柱底部以透水金属盘承托,金属盘中心为出水口。用量为大约10倍孔隙容积的去离子水饱和土柱,随后向其投放含不同质量浓度的莠去津和溴化钾溶液,用溴化钾作示踪剂来标记土柱中水分的运动。用CXTFIT软件模拟莠去津的穿透曲线、率定吸附和降解参数,并与批次试验所得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莠去津到达约53cm深土柱底部的浓度可达到初始浓度的20%~42%,说明其弱吸附和弱降解使得其污染浅层地下水的可能性很大。土壤的渗透性影响土壤水分运动,是影响莠去津运移的重要因素。CXTFIT的两区和两点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莠去津的穿透曲线,4个原状土柱中平均不可动水体含量约为7%。两点模型拟合效果更好,主要表现在穿透曲线的尾部。据此推测莠去津的非平衡运移部分可描述为化学非平衡。[结论]土柱试验和批次试验得到的吸附参数和降解参数都存在空间差异,但是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因此,如果试验条件控制得当,可以结合土柱试验和批次试验的结果进行大尺度莠去津运移模拟和预报。  相似文献   
44.
含有非水相液体(苯)的土壤气相抽提体系传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砂土作为实验室一维土柱通风实验的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含水量(0%、21.9%、36.6%及51.2%)条件下,苯在气-水-油-固4相共存的土壤气相抽提体系(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体系中的相间传质过程。并用局部相平衡模型及非平衡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干燥情况下,局部相平衡模型可以描述通风过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实验结果严重偏离平衡模型。含水量为21.9%、36.6%及51.2%时,非平衡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较为符合。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影响气-液(Non-aqueousphase liquid,NAPL)间的传质,干燥土壤中相平衡模型可以描述SVE修复过程。随含水量的增加修复进程偏离相平衡模型较严重,此时需要用非平衡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45.
伴有吸持反应的土壤溶质综合扩散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溶质综合扩散系数Dsh的测定是进行土壤溶质运移定量分析的必要条件。本文用水平土柱法进行了KH2PO4在五种非饱和土壤中的入渗实验,测定了磷离子综合扩散系数Dsh讨论了测定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46.
淤泥质滨海重盐土低成本快速脱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泥质滨海重盐土低成本、快速脱盐为目标,通过室内土柱法,探讨了模拟滴灌条件下,滴灌量和不同土壤改良剂配比对滨海重盐土耕作层的脱盐效果,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脱盐效果的影响,优选泥质滨海重盐土脱盐改良剂。结果表明:通过滴灌量与土壤改良剂配比双重作用对滨海重盐土全盐含量和pH值的影响,确定了以0.26 m3/m2滴灌量进行滴灌,脱盐率达78.73%,可以达到快速脱盐的目的。根据正交设计极差分析,5种改良剂对土壤全盐含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磷石膏 > 腐植酸 > 有机肥 > ZnSO4 > 秸秆,对土壤pH值的影响顺序为磷石膏 > 腐植酸 > ZnSO4 > 秸秆 > 有机肥,最终选出滨海重盐土脱盐改良剂最优配比为A1 B1 C2 D2 E4,即秸秆0.05 m3/m2+磷石膏3 kg/m2+有机肥0.1 m3/m2+腐植酸0.06 kg/m2+ZnSO40.12 kg/m2。  相似文献   
47.
采用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诱导植物修复过程中的土壤重金属淋滤行为,同时比较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和玉米(Zea mays L.)在减少重金属淋滤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5 d内经过480 mm降雨的淋洗, EDDS处理的土柱(80 cm土层)没有出现重金属的淋滤;而EDTA明显导致表层土壤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该迁移行为与降水量的大小、种植植物与否关系密切.香根草和玉米可明显延缓EDTA引起的土壤重金属向下层土壤的淋滤,且香根草的延缓效果好于玉米.上述结果表明,EDDS诱导的高生物量植物修复是相对安全的,而使用EDTA需要考虑当地的降水条件.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壤含水率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和渗透系数;根据实测数据,选取van Genuchten (VG)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对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各层土壤在水吸力相同时,施加不同改良剂后的土壤含水率一般大于对照组,而有机改良剂处理组要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②改良后水分特征曲线及相应VG模型中的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③有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有所减小,而无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变化不太明显;④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土柱中水分入渗的湿润锋推进速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有不同程度增大,有机改良剂处理组增大幅度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综上所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入渗速度及其他水力参数都有较大影响,说明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土柱试验及种植试验均表明,有机改良剂(牛粪和糠醛渣)处理组的性态要优于无机改良剂(脱硫石膏和粉煤灰)处理组。  相似文献   
49.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1.试验方案 2008年9月在室内进行土柱模拟试验,采用竹编筐模拟田间情况(筐径50厘米,高40厘米,下部用纱网衬底)。装土至筐口平,装土17千克,土柱容重1.28克,立方厘米。将一定量的肥料溶于自来水配制成的溶液进行施肥滴灌试验。采用医用点滴吊瓶模拟田间滴灌滴水。滴灌的速率均为1000毫升/小时。  相似文献   
50.
以下层潮棕壤土为对象,以硫酸铵为溶质,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不同入渗溶液浓度(0、50、100和150g/L)的土壤水分扩散系数D(θ)和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扩散系数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随着含水率θ的增大而增大。θ较小时,土壤溶液的粘滞性对水分扩散有显著影响;θ较大时,粘滞性下降,其影响变弱。随着θ的增大,C0对Dsh(θ)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θ)始终大于Dsh(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