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6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林业   610篇
农学   482篇
基础科学   1184篇
  1277篇
综合类   4040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288篇
畜牧兽医   663篇
园艺   508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析了当前小型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原理分析做出增加耙叶辊的设计改进,并通过样机试验来验证设计。结果表明:增加耙叶辊后的机构断尾率提高到82.96%,达到了目标水平,改进的设计对断尾功能的改善是有效的。获得最优的甘蔗断尾率指标为:耙叶辊转速为700r/min,剥叶辊转速为1000r/min,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最佳水平为60mm,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为40mm。  相似文献   
92.
针对我国目前花生联合收获中摘果效率低、破损率高及易堵塞的主要问题,结合现有的几种摘果方式,研制出一种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主要包括凹板筛、摘果滚筒上盖、导流板、锥形喂入挡板、摘果滚筒、固定在摘果滚筒上的喂入搅龙叶片、钉齿、固定钉齿的U型齿杆及1根中心轴贯穿整个摘果滚筒。同时,对主要机构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研制出了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的试验平台,并采用BBD试验设计的相关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经分析得出结论。试验验证表明:其各项摘果指标均达到相关要求,该研究结果对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摘果装置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施磷对苜蓿光合产物在根茎叶的分配及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施磷后紫花苜蓿根、茎、叶中光合产物分配与苜蓿抗蓟马能力的关系,本试验以紫花苜感虫品种‘甘农3号’和抗虫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以北方苜蓿蓟马类优势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loti)为研究对象,设0mg(P_2O_5)·kg~(-1)(土)、27mg(P_2O_5)·kg~(-1)(土)、54mg(P_2O_5)·kg~(-1)(土)、81mg(P_2O_5)·kg~(-1)(土)和108mg(P_2O_5)·kg~(-1)(土)5个磷水平,分别记为P0、P1、P2、P3和P4,在苜蓿6叶期,按3头·株~(-1)接入牛角花齿蓟马,分别于苜蓿持续受害7 d、14 d和21 d时,评价苜蓿的受害指数,测量单株叶、茎、根生物量和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苜蓿的受害指数降低,总体以P3水平下最低;受害7 d时,两个苜蓿品种受害指数均下降但不显著;受害14 d和21 d时受害指数下降显著(P0.05)。施磷后苜蓿根、茎和叶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在蓟马为害前期(7d)和中期(14d)苜蓿受害较轻时,生物量向叶中分配较多;在受到持续较重的为害后(21d),苜蓿的生物量更多向根系分配,相应分配到叶部的生物量有所下降,茎秆中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变化不显著。相对于‘甘农3号’,各施磷水平下‘甘农9号’分配到叶中的生物量更多。施磷后苜蓿根、茎和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受害时间的持续,苜蓿根、茎和叶中的淀粉含量总体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增加;在受害14 d和21 d时,‘甘农9号’的叶和根中的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明显高于‘甘农3号’。总之,施磷可有效增强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虫害压力适中时,施磷促进了苜蓿地上部分的补偿生长,虫害压力较大时,施磷保证根系的生长以维持其生存。随着受害时间的持续,苜蓿存贮型碳水化合物淀粉的含量趋向减少,根、茎和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使较多的资源用于苜蓿光合器官和贮藏器官的构建。P3水平[81 mg(P_2O_5)·kg~(-1)(土)]为本试验中苜蓿最佳施磷水平。  相似文献   
94.
何文兵  刘欢  夏光辉  张吉 《北方园艺》2015,(21):132-136
以长白山区野生葛藤花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响应面法优化野生葛藤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清除·OH和DPPH·的能力。结果表明:葛藤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4.30min,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为60%,在此提取条件下总黄酮的实际提取率可达7.608mg/g。葛藤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说明其具有开发抗氧化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95.
桐油是一种重要用途的干性油脂,不同工艺会对油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克服传统工艺在制油中的缺陷,本研究采用丁烷-亚临界法工艺进行桐油的制备,并基于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获得最佳工艺参数:萃取温度40.64℃,萃取时间45.38 min,原料颗粒度39.71目,在此条件下桐油得油率达到66.12%。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桐油脂肪酸组成为α-桐酸74.93%,亚油酸8.62%,油酸7.12%,棕榈酸2.72%,硬脂酸3.85%,通过分析所得油样的5项指标,可知该工艺所得油品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96.
<正>海南胶农弃割,越南胶农砍树,这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橡胶价格低。但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供过于求,特别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胶农数年前扩种面积过大,导致产量集中释放,而需求增速跟不上。不过,随着产能"高峰"过去,库存水平不断下降,以及在主产国收储、减产等背景下,橡胶市场供求平衡表有望修复。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对连续管钻井(CTD)过程中调整工具面扭矩的影响,构建了基于概率理论的分析方法预测调整工具面扭矩的基本思想。在建立调整工具面扭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onte-Carlo法对钻压、地层摩擦因数、井眼曲率等参数的随机性进行了模拟统计试验,得到了各参数及等效接触力的分布形式,并推导出调整工具面扭矩的概率分布函数。通过现场实例分析了参数的随机性对CTD调整工具面扭矩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与实测扭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预测的调整工具面的扭矩不是单一曲线,而是与累积概率有关的区间,区间窗口的大小与参数信息的精确程度有关,置信水平越高,扭矩预测区间的窗口越大,反之,置信水平越低,扭矩预测区间的窗口越小。预测结果与实测扭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采用概率理论预测扭矩更加科学合理。该方法对CTD定向过程中的扭矩预测以及CTD定向工具的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61-66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上的研究较多,其中污染的源因子及迁移因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颇多,而在综合风险评价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污染负荷分级区划与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99.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美味牛肝菌中的油脂,在单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温度)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美味牛肝菌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油脂提取率;优化后的油脂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4.2 mL/g,温度36℃,提取时间4.5 h,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3.54826 %,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表明优化的油脂提取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00.
杨树变色真菌生防细菌KLBMP033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KLBMP 033对可可球二孢菌的拮抗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多浓度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17.8g/L,黄豆粉13.7g/L,NaCl5.0g/L;发酵条件pH值7.5,培养温度28℃,转速为180r/min,种子液的接种量4%,装液量60mL/250mL,培养时间为60h;对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率从起始的53.3%提高到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