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0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林业   1499篇
农学   420篇
基础科学   433篇
  3091篇
综合类   4738篇
农作物   359篇
水产渔业   192篇
畜牧兽医   988篇
园艺   299篇
植物保护   353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705篇
  2022年   679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564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643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为揭示不同林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糖含量变化规律,在广西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选取5年生、8年生、35年生及38年生油茶林分别对叶片、花芽、果实、侧枝、主干、根部的总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林龄油茶林各器官糖含量变化趋势波动较大,采用二项式拟合,5年生、35年生、38年生油茶林变化趋势相同(R~2分别为0.515、0.711、0.703),按照地上(叶、花芽、果实、侧枝、主干)及地下(一级根、二级根、三级根)的顺序,地上部分主干糖含量达到波峰,而后地下根部糖含量下降,而8年生油茶林从地上部分到地下部分各器官糖含量变化没有出现波峰,呈现上升的趋势(R~2=0.888);不同林龄油茶林地上部分各器官糖含量均为5年生油茶林最高、8年生油茶林最低,地下部分各器官糖含量均为8年生油茶林最高、35年生油茶林最低。林龄和器官对糖含量均有影响(P0.05);同一林龄不同器官间,35年生、38年生油茶林总糖含量与碳含量呈正相关(r_(35)=0.470*、r_(38)=0.532~(**)),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r_(35)=-0.505*、r_(38)=-0.699~(**)),不同林龄同器官间总糖含量与碳含量、全氮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畜牧业》2016,(5):36-39
正案例一种养结合模式——雀巢DFI奶牛场一、简介雀巢DFI奶牛场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共包括一个全国奶牛培训中心(DFI)及三座不同规模的奶牛牧场,分别是小型牧场(Small Farm,简称SF);大牧场(Large Farm,简称LF);超大型牧场(Mega Farm,简称MF)(图1)。该奶牛场于2014年6月开始投入建设,由北京东石北美牧场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整体交付"模式为瑞士雀巢中国公司完成。整个项目包括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总包建设、配套安  相似文献   
103.
马骡肺虚咳喘,多因外感风寒、内伤引起热邪久恋于肺、损伤肺阴,至其久病体弱,肺失清肃而出现肺气虚或肺阴虚为主症的咳嗽气喘症状。笔者通过对百余例患畜的诊疗,收效显著。现将病例诊疗始末简介,以期和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森林生物量是固碳量估算的前提,目前关于森林生物量计算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样地清查法、模型模拟法和遥感估算法。其中遥感估算法和模型模拟法多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计算方法繁琐,使用较少,而在实际工作中样地清查法使用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5.
APG制造工艺即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是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压力凝胶工艺(PG)技术的一种形式。目前固封极柱的生产都采用APG制造工艺,其将导电端子等零件用环氧树脂固化连结成一体,环氧树脂不仅可以作为主绝缘介质,而且又是机械支撑。[1]采用APG制造工艺可将环氧树脂的生产周期从传统真空浇注所需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具有极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等突出优点,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气泡、裂纹及漏料等严重影响绝缘件性能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固封极柱APG制造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含有混合多种颗粒粒径的含沙水对离心泵过流部件磨损特性的影响,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基于颗粒离散相模型(DPM)和半经验的McLaury磨损模型,沙粒注入选用Rosin-Rammler分布的拟合方法,对一台半开式离心泵内固液两相流的磨损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轮流道内沙粒组分中大颗粒有趋向叶片吸力面运动的趋势,当混合沙粒的粒径较小时,蜗壳内沙粒运动较为均匀,粒径越大,沙粒运动越贴近蜗壳壁面;不同粒径组分的沙粒在叶轮的压力面、吸力面和后盖板壁面上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布相似,颗粒粒径越大,平均停留时间越小;在蜗壳壁面上沙粒组分中粒径不大于700 μm的沙粒平均停留时间分布规律与沙粒在叶轮过流壁面上的平均停留时间类似,大于700 μm的沙粒平均停留时间会随着粒径增加而增大;随着沙粒组分中大粒径沙粒的增加,叶片压力面的磨损强度逐渐减弱,叶片吸力面、后盖板和蜗壳的磨损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尾管固井中胶塞复合压力缺乏理论支撑的问题,基于胶塞复合时管柱内流体压力分布,建立了尾管固井中胶塞复合压力预测模型,为实现在尾管固井施工前预测胶塞复合压力提供依据。分析了在"U"型管效应结束与"U"型管效应未结束2种状态下管柱内流体压力分布情况,用Landmark软件中Wellplan-Opticem软件模拟计算胶塞复合时井口压力数值,用摩阻压耗计算程序计算钻具内流体摩阻压耗,并结合尾管胶塞剪钉的实际剪切数值,分别建立了2种状态下的胶塞复合压力的计算公式。利用建立的胶塞复合压力预测模型对国内某油田5口尾管固井进行了理论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的对比,模型预测值的误差在10%以内,模型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8.
藏北高原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筛法对藏北高原退化高寒草甸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冷湿环境中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SAOC的下降幅度随草地退化加剧均趋于显著提高,轻度、严重退化草地表层各粒级SAOC降幅均明显高于亚表层;草地退化缩小了不同土层间SAOC含量的差异,草地退化程度越高则表层、亚表层间SAOC含量的差异越小,退化草地大团聚体(0.25mm)SOC、微团聚体(0.25mm)SOC含量的土层分布亦呈相同趋势。轻度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大团聚体SOC降幅均较高,严重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微团聚体SOC降幅则较高;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表层大团聚体SOC/微团聚体SOC比值分别为0.95,0.87,1.55,亚表层分别为0.96,0.72,2.33,表明轻度、严重退化草地中大团聚体SOC含量随土层加深分别更趋下降、更趋提高。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SAOC贡献率在总体上亦均按2~0.25 mm,2 mm,0.25~0.053mm,0.053mm的顺序依次大幅降低,表明不同土层大团聚体SOC贡献率均较高。土壤团聚体与SAOC、SOC与SAOC间的关系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山西太岳山森林生物量与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2010,2015年2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山西太岳山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分类,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variable BEFF)对太岳山森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太岳山共分为9个群系,其森林植被以油松群系、辽东栎+油松群系和辽东栎群系为主,占太岳山森林植被的75%;太岳山2010,2015年的森林总生物量分别为601.7万、713.4万t,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4.43,88.26 t/hm~2,森林碳储量分别为300.8万、356.7万t,碳密度分别为37.22,44.13 t/hm~2,2010—2015年碳密度增加了6.91 t/hm~2,以1.38 t/(hm~2·a)的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0.
微波固相法合成蛋氨酸螯合铬及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蛋氨酸和六水氯化铬为原料,研究微波固相法合成氨基酸螯合铬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配体摩尔比3:1,微波功率600w,微波辐射时间150s,引发水剂量20mL,此条件下产率可达到56.7%。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认所制的产品为络合盐。试验结果表明螯合率为82.1%,产品纯度为91%,其中蛋氨酸含量为86.63%,Cr含量为11.50%。在水溶液中蛋氨酸螯合铬比较稳定;在生理条件下,产品溶解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