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34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3篇
  182篇
综合类   43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用湿法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纳米SiO2表面上,并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继而讨论了接枝后的纳米SiO2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pH值为3~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纳米SiO2重量的10%左右.接枝了硅烷偶联剂的纳米SiO2,能够使乳化剂聚集在其表面上,形成“胶束”区域,从而提高了在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稻田Cd和Pb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可以提高土壤p H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且土壤p 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还可以降低水稻体内Cd和Pb的含量,其中水稻糙米Cd降幅达到了22.00%和18.34%,水稻糙米Pb含量的降幅也达到了33.46%和12.31%,且水稻糙米Cd和Pb的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处理对土壤p H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以及水稻Cd和Pb的影响,可以看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对于Cd和Pb污染稻田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3.
离子交换树脂膜原位提取土壤有效性养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3年在实验室内和利用盆栽及田间进行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膜对土壤的原位测定,探讨影响树脂膜对土壤中养分离子吸收的因素;制定出一套包括树脂膜埋置方法,时间,洗脱土粒和解吸被树脂膜吸附的养分等的标准方法,称为植物根模拟法(Plant root simulator)。 通过400多个土壤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用树脂膜提取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和硫与用常规化学法提出的量有显著相关。盆栽条件下,树脂膜原位埋置法对预测供试作物油菜吸取土壤有效养分的能力与常规化学法相当,而硫的效果更好。树脂膜在田间直接埋置能合理地表征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并具有同时提取土壤各种有效养分的能力。由于离子树脂交换膜不受地域影响,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因而在土壤养分有效性的研究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4.
豆脑粉脱皮:为减少活性微生物酶的作用,先将大豆用脱皮机脱皮。加热:加热处理使脂肪氧化酶完全钝化。方法是将脱皮后的大豆铺成3cm厚,用80~95℃的蒸汽(汽源可据生产能力任选)处理35min使之软化。将软化后的湿大豆用粉碎机破碎成2~3片(细  相似文献   
45.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物WCT-Ⅱ直接处理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粒体,经枯斑半叶法接种和电镜检测发现,处理后的病毒致病力明显下降,病毒粒体大量发生断裂、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WCT-Ⅱ对TMV的枯斑抑制率为86.6%;WCT-Ⅱ处理烟草后,其叶片匀浆和胞间液的蛋白经SDS-PAGE不连续电泳发现,处理后的烟草叶片胞间在第5天至第9天和第7天分别存在1条酸溶性蛋白和1条碱溶性蛋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WCT-Ⅱ不仅对TMV病毒粒体具有体外钝化作用,而且能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提高烟草抵抗TMV侵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46.
渗透胁迫对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钝化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干旱敏感品种)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的速率比陕合六号(抗旱品种)的快。小麦幼苗中含有NR钝化蛋白部分Ⅰ和部分Ⅱ,其中部分Ⅱ对NR的钝化活性大于部分Ⅰ;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剧,陕合六号与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Ⅰ的钝化活性减小百分率相近,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Ⅱ的钝化活性上升百分速率则快于陕合六号的,因而,在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的总NR钝化蛋白活性比陕合六号的高。  相似文献   
4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稻田Cd 和Pb 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可以提高土壤pH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且土壤pH 值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还可以降低水稻体内Cd 和Pb 的含量,其中水稻糙米Cd 降幅达到了22.00%和18.34%,水稻糙米Pb 含量的降幅也达到了33.46%和12.31%,且水稻糙米Cd 和Pb 的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处理对土壤pH 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以及水稻Cd和Pb 的影响,可以看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对于Cd 和Pb 污染稻田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8.
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目前的气候、土壤及水资源状况均在我国野生稻分布点的生态环境条件范围内,不受环境污染,适应原位长期安全保存。今后应加强相关的法制管理,并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49.
本文针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建立了土壤中气-液两相流动、污染物扩散与生物降解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渗透廊的加入对液体饱和度的分布、液膜厚度分布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渗透廊内液面高度和渗透廊底面厚度,可以控制土壤中液体饱和度及液膜厚度的分布,且对污染物降解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试验用27只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与氯化锌比较,研究了高铜、植酸对氨基酸螯合锌(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吸收的影响.试验中观察了在高铜、植酸条件下下,向结扎十二指肠灌注不同形态锌的灌注液后,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 min)血液中65Zn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120 min(试验结束)时结扎肠段65Zn的消失率、不同组织器官中65Zn的放射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铜或植酸显著降低了氯化锌中锌的吸收,对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也有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比氯化锌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