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1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不同花卉栽培基质的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种花卉混制基质及对照Klasmann泥炭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种混制基质除东北泥炭+珍珠岩(8:1)、广东泥炭+稻谷壳+珍珠岩(6∶2∶1)的个别性状指标与对照有较大差异外,其余混合基质在容重、总孔隙度、大小孔隙比、pH、EC、CEC等性能指标上并不逊于对照;结合基质选择的适用与经济原则,花卉生产栽培可适当考虑和使用国产混合基质。  相似文献   
122.
“SB”技术在大豆超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技术是韩国专家研制的大豆“超高产提质增效”的高科技非转基因专项技术。它是由矿物质中提炼出的多种微量元素组成的大豆种子专用处理剂。其机理是通过营养元素的渗透,激活大豆的内源激素,提高根瘤菌活性和固氮能力,提供和改善大豆的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能,实现“超高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3.
为提高毛竹林的生物生产力,在广西资源县中峰乡选择不同经营管理措施毛竹人工林设置土壤剖面和取样,按国家颁布标准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0.735~1.1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44.85%~58.56%;土壤通气度为30.7%~55.4%;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依次为53.87%~92.02%、37.05%~62.49%和21.21%~34.23%。(2)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为4.62~4.9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78~79.37 g.kg-1,土壤全N、全P、全K含量依次为1.18~4.01 g.kg-1、0.94~1.91 g.kg-1和22.48~42.26 g.kg-1。(3)全垦抚育方式的土壤密度比不抚育方式略小;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比不抚育方式略大;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比不抚育方式略高。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该区毛竹林地土壤疏松、通气、透气性能良好,土壤酸减度适中,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较高,这些研究结果为该区毛竹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4.
采伐干扰和火烧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内的试验地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干扰试验迹地土壤pH值较未受干扰的迹地有所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均降低。火烧使大兴安岭林区实验迹地的土壤的酸性增强,经过火烧的样地要比未受干扰样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在火烧后初期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后期又再次上升,并且含量超过火烧前的水平,火烧对土壤全P、全K、有效K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保持未受干扰的水平,不同火烧年限迹地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P的含量在火烧初期下降,之后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5.
参后土理化性质变化及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东  王跃 《北方园艺》2010,(22):151-154
试验测定分析参后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参后土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后土pH明显下降,有机质减少明显,速效养分明显升高,全量养分和微量元素无明显变化。各种浓度的参后土浸提液对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白菜的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表现出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对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弱,对根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尤其是对须根的生成抑制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6.
为正确评价典型盐碱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撂荒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关于土壤化学性质的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84.63%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和88.03%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剩余通径系数分别为0.392 0和0.346 0.速效钾和有机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积极影响, 速效钾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积极影响, 全氮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7.
A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drying techniques, namely open sun drying (OSD), solar dryers (SD) and solar tent dryers (STD). Data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weight, total length and standard length were recorded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fish sample Clarias gariepinus (Burchell, 1822) was carried out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drying to assess changes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at different level. After drying, the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storage for eight weeks. The result obtained shows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 〉 0.01) difference in the drying weight of the fish samples between the direct SD and the STD. However, for the total and standard length there was significant (P 〈 0.01) difference in the drying technique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he drying peri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 〉 0.05) difference on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storage perio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both direct SD and STD and the drying period, respectively. Therefore, direct SD can be substituted with the STD without alter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相似文献   
128.
林下养鸡对林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养鸡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探究林下养鸡的可持续性,在浙江省临安市中部於潜镇横路乡,通过典型样地法调查鸡群的分布对林地小气候、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核桃林较竹林更适宜于养鸡,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pH值增高,速效磷含量下降,适度放牧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9.
不同植被群落下喀斯特土壤养分及生物化学性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植被群落对喀斯特土壤养分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表现为裸露地<草丛<灌丛≤乔林;土壤基础呼吸表现为裸露地<灌丛<乔林<草丛,诱导微生物量碳为裸露地<灌丛<草丛=乔林,而熏蒸微生物量碳为裸露地<草丛<灌丛<乔林;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裸露地,但不同植被群落间差异不显著,土壤脲酶活性有着裸露地<草丛=灌丛<乔林的趋势,而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裸露地<灌丛<乔林<草丛;土壤呼吸商和诱导微生物量与熏蒸微生物量比值均表现为乔林=灌丛<草丛=裸露地。结果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下喀斯特土壤养分水平及其凋落物差异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而土壤微生物执行着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化学过程,其群落结构和活性又影响着土壤养分水平及养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0.
大豆异黄酮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璐  韩锋 《大豆科技》2004,(2):20-21
本文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组成及其在大豆中的分布,对其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