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731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篇
  171篇
综合类   5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四倍体刺槐试管苗玻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建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67-4869
[目的]探索批量组培快繁中的玻璃化的防止方法。[方法]以四倍体刺槐为材料,通过大量规范化系统试验研究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因子。[结果]硝态氮与氨态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培养基中加入水解乳蛋白后玻璃苗减少,但污染率一直很高。棉塞、纱布封口对减少玻璃苗有明显作用。使用KT时玻璃化有所减轻,但繁殖系数只有1.5;使用6-BA时玻璃化苗比例较高,但未发生玻璃化的瓶苗繁殖系数高于3.5。蔗糖和琼脂浓度都可以改变玻璃化频率,其中蔗糖的作用更为明显,但它降低了生长速度。减少玻璃化的温度和光照的最佳组合是温度23℃,光照时间14 h/d。[结论]该研究为防止四倍体刺槐试管苗的玻璃化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1年生刺槐和紫穗槐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100%,80%,60%,40%)和铅胁迫(土壤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mg/kg)处理,分析在水分和铅单一及交互胁迫条件下,2种植物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槐和紫穗槐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和铅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单一水分胁迫下,刺槐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单一铅胁迫,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的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分胁迫处理;在铅或水分单一胁迫及二者的交互胁迫中,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铅含量为3 000mg/kg处理除外),各水分胁迫处理的刺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单一水分或铅胁迫条件下,刺槐、紫穗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未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降低。【结论】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对提高刺槐和紫穗槐抗旱性的贡献大于抗铅性;刺槐积累脯氨酸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紫穗槐,而紫穗槐合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173.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2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50%~100%;但对于根际土壤,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并且杨树得益大于刺槐.  相似文献   
174.
刺槐栽培与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国内对刺槐栽培与利用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刺槐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技术及开发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5.
引自匈牙利的刺槐是可用于观赏、水土保持、饲料和蜂源的速生型树种,向这个树种转入耐逆基因,可满足干旱、盐碱地植被恢复的需求.该文对速生型刺槐进行了3个方面的研究:在含有不同组合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的芽再生情况、根癌农杆菌介导GUS(载体为pCAMBIA 1301)基因转化的优化以及耐逆转录因子基因AtDREB1C(相同载体)的转化.结果表明:①以无菌苗复叶叶轴为外植体,在附加6-BA 1.0 mg/L和NAA 0.5 mg/L的MS培养基上芽再生率最高,为77.5%;②同样的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0~2 d后, 用附加乙酰丁香酮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15~20 min,再接种于附加20 mg/L乙酰丁香酮和Hyg 7mg/L的上述MS培养基上,共培养2 d,可获得最佳转化效果;③用上述优化的方法将AtDREB1C导入刺槐,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得到PCR、PCRSouth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6.
采用根垫法分析杨树(刺槐)根系淋洗物对刺槐(杨树)根际微区养分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浇刺槐根系淋洗物能提高杨树根际微区的NO3--N和NH4 -N水平,降低其N素养分亏缺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杨树根际微区N素缺乏状况;浇灌杨树根系淋洗物能提高刺槐根际微区的P素(尤其是非闭蓄态无机P)水平,降低其P素亏缺百分率,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7.
盐胁迫对刺槐不同组织及细胞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从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盐胁迫后的刺槐苗离子含量进行分析 ,比较了不同组织膜透性和盐离子在刺槐组织及细胞中的分配特点 .研究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的伤害比根部细胞膜系统大 .根部的Na+含量较高 ,其分布量的顺序是根 >茎 >叶 ,叶片中盐离子含量较低 ,从而减少了盐胁迫对地上部的毒害 ;K+的含量则与Na+相反 ,其分布量的顺序为 :叶 >茎 >根 ,幼嫩的组织中分布较多 ,以保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刺槐根皮层细胞的液泡中积累Na+和Cl-的量远高于细胞质 ,说明刺槐的根皮层细胞对Na+和Cl-具有一定的区隔化作用 .刺槐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和Cl-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测定结果表明 ,器官水平与细胞水平耐盐机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8.
应用0.02%浓度的稀土元素叶喷施肥法能促进刺槐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平均高生长量增加16~22%,平均地径生长增加28%。叶绿素含量增加11%以上。稀土元素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操作简便,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9.
刺槐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曹军胜  刘广全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3):118-122,136
对黄土高原常用造林树种刺槐的光响应曲线、AC I曲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树种的光饱和点为875.2μm o l.m-2.-s 1,该树种在光饱和点的光合速率为14.86μm o lCO2.m-2.-s 1,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一定CO2范围内,其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与CO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0.
刺槐对乡土植被的入侵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带法和小样方法于2005年在山东泰山调查刺槐繁殖扩散和对乡土植被的入侵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主要以根蘖繁殖进行扩散入侵,并且根蘖繁殖能力与根系是否受伤或是否被砍伐有密切关系;刺槐通过根蘖扩散进入已有高大乔木的林内,如油松人工林和侧柏人工林;在密闭均匀的林分内,刺槐只是伴生下木,很难形成优势群体,但在林隙处可以迅速生长而成为上层木,与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刺槐能扩散进入灌木丛,说明耐瘠薄能力很强。调查还发现有6种乡土木本植物能在刺槐林下天然更新并且正常生长。分析比较发现,刺槐目前能与泰山低山分布的许多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不会侵占掉乡土树种。由于刺槐寿命短,推测刺槐混交林会被乡土植被群落替代。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只要造林前合理设计树种配置,造林后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半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危害。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刺槐的引种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