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72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21.
不同C/N条件下菌酶制剂对牛粪堆肥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牛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不同C/N处理组(分别为25/1、30/1、35/1),通过添加外源菌剂(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细黄链霉菌)和酶制剂(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其对进程中温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添加菌酶制剂能够提高高温期的平均温度,各组温度均能够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要求;添加菌酶制剂可以有效地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对堆体的含氮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使全磷、全钾的相对含量增加;通过对堆肥进程中各项指标变化特性的综合分析,C/N为35/1的C8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细黄链霉菌组)的堆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2.
为探讨东北旱地秸秆还田量对磷素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玉米栽培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添加秸秆,设置秸秆用量分别为0.25、0.50、0.75、1.00、1.25和1.50 kg·m-2。分别测定不同处理0—90 cm土层土壤中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含量、淋溶液的累积淋失量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土壤TP和AP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与CK相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磷素向下迁移降低,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剖面磷素向下迁移影响显著;淋溶液中P含量显著减少,其中TP降低12.93%~59.85%,AP降低11.22%~46.28%。秸秆还田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量为0.75 kg·m-2时产量最高,较CK增产14.61%。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可以增加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土壤磷素淋失,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为东北旱地秸秆还田减少磷素淋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3.
【目的】研究灰漠土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的变化关系及对磷素盈亏的响应,为科学施磷及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始于1989年的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磷盈亏状况及土壤有效磷(Olsen-P)对土壤盈亏的响应关系、磷素活化系数(PAC)等进行分析。【结果】NP、PK、NPK、NPKS处理土壤PAC随施肥年限呈抛物线变化,并在第16年时达到峰值,NPKM、1.5NPKM处理PAC随施肥年限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年增加速率分别为0.23%和0.42%。CK、NK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呈现亏缺状态,当季土壤磷平均亏缺量分别为8.9、15.5 kg/hm2;NP、PK、NPK、NPKS当季土壤磷盈余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5.4、38.9、32.3和25.4 kg/hm2,NPKM、1.5NPKM处理当季土壤磷盈余值分别为49.6、127.8 kg/hm2,年际盈余量随种植年限逐渐下降,施磷处理土壤有效磷增量与累计盈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每盈余100 ...  相似文献   
224.
以六年生主干结果型灰枣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在不同水肥用量的前提下主干结果型灰枣在不同生育期内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化,以期得到适合主干结果型灰枣生长的水肥用量。结果表明:施肥和水分处理的枣树多年生二次枝枣吊叶片与一年生二次枝枣吊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均在花期最高,在完熟期时含量下降至最低,其中N3(495.0 kg·hm-2)、P3(435.0 kg·hm-2)、W4(787.5 m3·hm-2)处理与其它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3处理全氮含量较其它氮肥处理最高可增加30%,P3全磷含量较其它磷肥处理可增加96%,W4处理全氮含量较其它滴灌处理最高可增加37%,全磷含量较其它滴灌处理最高可增加80%。  相似文献   
225.
为了充分发挥流动分析仪的检测优势,准确高效地同时测定植物全氮、全磷含量,对现有方法提出改进,并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植物全氮、全磷含量改进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t检验改进方法与传统的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进方法与传统的钼锑抗比色法所测全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进方法与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回归方程为:Y(扩散法-N)=0.978X(流动分析仪-N)+0.502(r2=0.9755,P<0.01),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呈极显著性相关。改进方法与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回归方程Y(钼锑抗比色法-P)=0.985X(流动分析仪-P)+0.035(r2=0.9835,P<0.01),两种方法所测全磷呈极显著性相关。流动分析仪测定植物全氮、全磷含量的改进方法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8.23%~100.68%、98.67%~99.11%之间,3个样品重复测定4次全氮、全磷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全氮、全磷含量的改进方法操作简捷,精密度与准确性高,试剂用量少,检测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植物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26.
由无机氮和有机氮沉降共同构成的大气氮沉降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影响着草原土壤磷循环过程。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的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 (N1)、7:3 (N2)、5:5 (N3)、3:7 (N4)、0:10 (N5)和对照处理0:0 (CK)。通过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来探究不同形式氮添加对草甸草原不同土层磷素含量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式氮添加对土壤全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0-1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在N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氮添加处理(P <0.05)。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均不受氮添加形式的影响;0-10 cm表层土壤C/N、C/P、N/P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有必要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继续跟进不同形式氮添加对草原土壤磷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目的]深入了解地形变化对草地生产力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为草地生态系统地形复杂地区的生态恢复以及生产力的维持提供参考和依据,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黄土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多重比较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6个不同微地形下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及0—40 cm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0—100 cm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1)在阳坡,地上生物量随坡位的降低逐渐减少且呈极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都随坡位的降低而减小,土壤全磷含量随坡位的降低呈“V”字形变化;在阴坡,地上生物量随坡位的降低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全磷含量随坡位降低而增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全磷含量在不同坡向、坡位上均有显著性差异。(2)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全磷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其中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6种微地形的平均水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加,且在大于40 cm土层上,6种微地形的土壤水分含量之间有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0—20 cm土层的全磷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20—40 cm土层的有机碳与地上生...  相似文献   
228.
为探讨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磷素、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季节动态的影响,分别在春季、夏季和冬季以典型围封草地(FG)、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退化草甸(HD)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季节不同类型草地 0~10,10~20,20~30 cm 土层全磷、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磷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相比 FG,夏季退化高寒草地 0~10 cm 土层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 05),但 LD、MD 和 HD 间差异不显著;退化导致 10~20 cm 土层全磷含量显著降低(P< 0. 05)。同一类型草地同一土层全磷含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与夏季相比,冬季 0~10 cm 土层土壤全磷含量从 FG 到 HD 依次增加了 308. 33%、150. 00%、176. 20%、177. 30%。FG 春季 0~10 cm 土层有效磷含量为 30 mg/kg,随退化程度加剧,从 LD 到 HD 含量依次升高。FG 和 HD 季节与土层交互效应有效磷含量差异极显著,而 LD 和 MD 不显著。LD 和 MD 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HD 则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同一退化程度高寒草地 0~10 cm 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剖面 10~30 cm 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春夏两季显著升高(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在冬季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冬季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有效磷状况。  相似文献   
229.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限制及其循环规律,明确水分调控下春小麦叶片及根的内稳态特征,以5个灌水量处理(W0、W50、W100、W150、W200)下春小麦成熟期叶片、根和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植株叶片、根、土壤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揭示春小麦叶片和根随土壤养分变化的稳态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土壤OC、TN含量均具有表聚性特征,且在0~40 cm土层含量均随灌水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W150灌水量处理最高(1.757 g·kg-1、0.165 g·kg-1),而土壤TP在不同土层及灌水处理下较为稳定,适当灌水(W150)有助于提高作物根系OC含量,过度灌水(W200)会降低其含量;春小麦土壤、根、叶片化学计量比均值表现为:C∶N(9.56、12.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